很多人都认为中国假蜂蜜多,不花高价钱是买不到真蜂蜜的。消费者对中国蜂蜜的不信任造成了养蜂人蜂蜜难卖的现象,价格评判蜂蜜真假也促使不良商贩为了高价牟利而大量造假。假蜜多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但损害更多的是养蜂人。可很多人把造假蜜的罪魁祸首归结于养蜂人,夸张宣传造假蜜的现象。中国养蜂人养蜂难道就是为了造假吗?一个不了解养蜂业,不懂得怎样正确辨别真假蜂蜜的人,怎么能够告诉别人中国蜂蜜的情况呢?当你说买到假蜂蜜时,你是怎样辨别的?是不是有以下误区?
蜂蜜都是香甜可口的吗?不好喝的蜂蜜是不是就是假蜂蜜?
蜂蜜来源于花蜜,很多人会认为蜂蜜是香甜可口的,买到的蜂蜜如果没有花的芳香味道,如果有其他不同的味道就会怀疑真假。可各样的花酿造各样的蜜,不同蜜源花酿造出来的蜂蜜是大不相同的 ,并不是所有蜂蜜都是香甜可口的。
蜂蜜是十分复杂的糖类,营养成分中除了含有90%左右的糖类,还有其他矿物质,维生素类,酶类,碱类等物质。现在研究证明蜂蜜含有180多种营养成分,这些成分决定着蜂蜜的营养价值,也影响着蜂蜜的口感,味道和外观。矿物质和色素不同决定着蜂蜜的颜色,糖类的含量决定着蜂蜜的甜度,芳香物质,碱类等其他成分就影响着蜂蜜的口感和气味。蜜源花的花蜜成分决定着蜂蜜的性质,不同种蜜源花酿造出来的蜂蜜都各不相同。有些特殊成分,就给蜂蜜带来多种不同的味道。
蜂蜜酸甜苦辣各种味道都有,有的蜂蜜真的不好喝。蜂蜜的味道是由芳香物质决定的,芳香物质在放置过程中有挥发变质的情况。蜂蜜闻起来有不同的味道,放置久了的蜂蜜就没有什么气味,有的甚至就跟白糖水一样的了。
所以没有真正接触过蜂蜜的人,想要凭味道和气味辨别蜂蜜真假是不可能的。不能把味道不好的,没有芳香味的,都归结为假蜂蜜。实际上现在的香精色素很高明,用来造假蜜造出来的会是香甜可口。以从前喝的蜂蜜味道辨别真假也是不可取的,如果是不同花蜜酿造出来的,会大不相同的,你喝的与从前完全不一样的蜂蜜并不证明是假蜂蜜。
蜂蜜看起来不一样,有白色沉淀物是假蜂蜜吗?
蜂蜜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蜂蜜就像下面图片那样,是晶莹剔透如琥珀一样的液体。如果是别的样子,看起来像糖水或者有白色沉淀物,就会怀疑是白糖造出来的假蜜。实际上蜂蜜的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颜色各不相同,在不同气温条件下,放置时间长短不同时都会表现各异。蜂蜜也并不都是液态的,蜂蜜有结晶现象,在不同气温下会出现不同的结晶体,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蜂蜜。
蜂蜜中的矿物质和色素影响着颜色,蜂蜜中葡萄糖含量的多少影响着是否结晶。葡萄糖在低温时容易结晶,含葡萄糖多的蜂蜜就容易结晶。这就是不同葡萄糖含量的蜂蜜,表现出不一样的结晶现象。有的很容易结晶,在温度不太低就结晶,温度再低会变成像猪油奶酪那样的固体。有的不容易结晶,在极低温低温度下才会出现结晶现象。而蜂蜜中出现的白色沉淀物就是蜂蜜结晶的表现。因为蜂蜜容易混杂多种蜜源花,如果有易结晶的蜂蜜掺入,就会以沉淀物的形态表现出来。我们看起来像白砂糖或者红砂糖的颗粒也只是蜂蜜结晶体。
任何造假者都不会傻到让你看见白糖的,白糖只有在饱和浓度下低温时才会结晶沉淀,只要少加点白糖,就永远不会出现沉淀物。现在造假蜜的多用果葡糖浆,果葡糖浆与蜂蜜十分相近,不会结晶,消费者更难辨别,而且成本更低。看到有白色沉淀物的蜂蜜,多半不是假蜂蜜。
蜂蜜有的显得浓稠,有的比较稀薄,这也是由于结晶形成的不同。不易结晶的蜂蜜就显得稀薄,容易结晶的蜂蜜就显得浓稠。在没有测量蜂蜜波美度的情况下,我们不能用感觉来判别蜂蜜是否成熟。蜂蜜在芳香物质挥发以后,有的就会像糖水一样,既不浓稠,也无芳香的味道。蜂蜜加在水中或者加在酒中,也会有不同的表现,我们也不能以此来测量。
所以当你对蜂蜜持怀疑的态度,想要从网上学到的辨别蜂蜜的真假方法去判定时,是不靠谱的,也容易把真蜂蜜当做假蜂蜜。
价格高的才是真蜂蜜,价格低的就是假蜂蜜吗?
蜂蜜从外观上难以辨别,有的人就说价格高的才是真,蜂蜜价格低的才是假蜂蜜。实际上这也是错误的。
意蜂在没有引入时,中国蜂蜜是传统土养的中蜂蜜。由于中蜂繁殖能力采集能力差,养蜂人不注重养蜂技术,中蜂产蜜量很低。一群中蜂一年可能只能产几斤十几斤蜂蜜,甚至颗粒无收,养几十群中蜂也收不了多少蜂蜜。以成本代价计算,中蜂蜜不卖几十上百元是完全赔本的。现在由于炒作,中蜂蜜卖几百元也有可能。而意蜂由于繁殖能力强,采集能力强,一群意蜂一个蜜源期就能产几十上百斤蜂蜜,一年就能产几百斤蜂蜜。专业养殖意蜂的人,如果有几十几百群蜂,一年产几千几万斤蜂蜜也不难。蜂蜜产多了自然就要薄利多销,高产的意蜂蜜用10元左右的价格出售也会有收益。各地的蜜源条件,养殖的蜂种,不同蜂蜜的产量相差很大,产蜜多的价格就低,产蜜少的价格就高,再加上各地购买能力的差异,销售蜂蜜能力的差异,价格悬殊就更大了。在广东中蜂养殖多的地方,遇到大蜜源期产蜜量也很高,中蜂蜜也只能卖二三十元一斤,甚至更低。
所以,说真蜂蜜上百元一斤,便宜的都是假蜂蜜,是不靠谱的。这只不过是有的人想卖高价蜂蜜,而欺骗消费者。蜂蜜低价会赔本,只不过是养蜂技术不过关,产蜜量低造成的。只要提高养蜂技术,提高产业量,10元一斤左右的蜂蜜是不会赔本的。
高价蜂蜜的出现,也刺激了蜂蜜造假。一斤蜂蜜能卖几十几百元,造假蜜又那么容易,不良商贩肯定会想尽办法造假蜜,然后高价出售,让人以为这是难得的好蜂蜜。消费者如果以价高为好蜂蜜的标准,就更容易上造假者的当,花大价钱买假蜂蜜了。哪怕真的是买到的土蜂蜜,花几百元一斤也是不值得的。决定蜂蜜品质的是蜜源花,蜜蜂只是起到采集和排除多余水分的作用,蜜蜂酿造所混入的消化酶只是促使蔗糖转换成葡萄糖,增加微量的酶类元素,对蜂蜜品质也没有多大影响。中蜂和意蜂采集一样的蜜源花酿造出来的蜂蜜是一样的,土蜂蜜的营养价值与意蜂蜜是没有差异的。采集同一种蜜源,区分蜂蜜质量的就是成熟度,成熟度高的就是优质蜂蜜。
所以,几百元一斤,几元一斤都有可能买到真正的蜂蜜,当然也有可能买的是假蜜。蜂蜜的成本代价跟养殖的蜂种和养蜂技术有关,产蜜量高的零售价自然就低,产蜜量少的就只能高价出售才不会赔本。
养蜂人真的会用白糖造假蜜吗?假蜂蜜到底是怎么样来的?
以前由于媒体报道,养蜂人喂白糖,取出来的白糖水当蜂蜜卖,再加上不断有人宣传报道养蜂人大量购买白糖喂蜜蜂,很多消费者就认为养蜂人用白糖造假蜜,养蜂人那里难以买到真正的蜂蜜。
对蜂群进行饲喂管理是现代的养蜂的先进技术,国内外养蜂都要在蜜源不足时进行饲喂。意蜂由于繁殖能力强,蜂群强盛,在蜜源不足时储存的蜜糖是根本不够吃的,养蜂人就必须要用白糖进行饲喂。中国的白糖大部分都被养蜂人用来喂蜂群了,但这只是为了让蜂群健康发展,绝不是为了造假。蜂养好了产蜜是很容易的,产几万斤蜂蜜想要零售出去是不可能的,蜂蜜的批发价格很低,一般三五元一斤,优质的也不超过6元。蜂蜜的批发价格近20年来一直与白糖价格相近,有的甚至比白糖的价格还低。专业的养蜂人卖白糖造假蜜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放着大好的蜜源花不去采集,花钱卖白糖造假,害了蜜蜂也没有增加收益,这是傻子才会干的事。白糖造假蜜的是没有养蜂技术,产不出蜂蜜,能把假蜜迅速卖出去的才会干。喂白糖取出来的蜂蜜酿造不成熟,很容易变质,等变质了消费者一看就能发现,不可能卖出去。任何一个养蜂人都不可能把造好的假蜜存起来等着人来卖。
所以在路边闹市看到现打现卖的蜂蜜要怀疑是喂白糖造假蜜,但在大型蜂场,看到蜂群强盛又多的,哪怕家里存着上千斤的白糖,也不用怀疑是白糖造假蜜。有产蜜能力的养蜂人家里永远都有优质的蜂蜜,把养蜂当摆设,产不出蜂蜜的人才可能造假蜜。
其实现在市场上的假蜂蜜,基本上都不是养蜂人造出来的。用白糖造假蜜成本大,养蜂造假蜜忒不划算也不可能长久,现在基本上没有人用的。造假蜜的原材料最主要的是果葡糖浆,果葡糖浆的形态特性与蜂蜜十分相近,只要配上合适的香精和色素就完全可以以假乱真,而且成本低不容易变质。只要用廉价的果葡糖浆配上香精色素,在作坊里就完全可以造出来,根本用不着去养蜂来造假蜜。养蜂人分散在乡村山野,蜂蜜收购难,品质不稳定,商家也不愿意加工真蜂蜜,所以也会用果葡糖浆加工假蜂蜜。这才造成市场上看到的多是假蜂蜜现象,这是不良的商贩厂家造成的,跟养蜂人无关。以养蜂人的销售能力,怎么可能做到把假蜜推上市场呢?
所以,当你怀疑蜂蜜的真假,认为中国养蜂人造假蜜时,希望能认真的看完这篇文章。希望大家能理智地分析一下,蜂蜜造假到底是谁导致的,而不要把责任都推给养蜂人。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634147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