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天猫发布双十一战报:双十一成交额公布
昨日晚间,双十一购物节迎来最后的高潮。京东、阿里巴巴旗下天猫等平台电商发布销售数据。天猫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11日0时45分,已有411个去年成交额过百万的中小品牌,今年销售额突破千万;40个去年双11成交额千万级的品牌,在今年双11成交额突破了1亿元大关。
不同于天猫,京东的双十一最后的高潮于11月10日晚8点开始。10日晚8点刚过,京东家电成交额5分钟破20亿,趋势品类娱乐电视、分区洗洗衣机、新风空调、洗地机同比增长均超5倍,高端笔记本电脑成交额同比增长260%,婴幼儿食用油和调味品成交额同比增长30倍。
国货化妆品品牌逐本今年是第三年参加天猫双11,其联合创始人沈东来直呼:“销量太疯狂了!”还来不及庆祝,逐本团队赶紧忙着紧急调货。今年天猫双11预售开启不到2小时,逐本销量就达100万件,预售额近1.3亿元,超过去年同期10倍。
化妆品行业业绩提升
“今年前三季度,国内化妆品市场上有最激烈的竞争和最重的压力。”一位国内化妆品企业负责人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写道,化妆品企业仿佛在坐过山车。
无论是外资化妆品巨头、还是国产化妆品龙头,均在前三季度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根据国产化妆品上市企业、八家外资化妆品上市企业前三季度的财报,法国化妆品巨头欧莱雅领跑业绩榜单,营业收入达到231.9亿欧元(约合1724.2亿元人民币),比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的2019年还增长了9.3%。虽然宝洁、联合利华三季度的化妆品业务营业收入高于欧莱雅,但整体收入仍稍逊一筹。
国内市场仍是外资化妆品巨头的“必争之地”。欧莱雅集团在国内市场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同比2019年大增42.8%;前三季度,国内市场份额在资生堂集团整体占比中达到了23.7%,资生堂中国大陆三季度零售销售额实现同比增长8%,高档化妆品整体零售销售额同比增长超35%,其中高档化妆品电商渠道增长了40%以上;欧舒丹也在财报中表示,国内市场对整体销售额的贡献最大,这归功于活跃的网上及实体销售。
国内化妆品市场需求不断向上
中银证券指出,国内化妆品市场终端需求不断向上,近5年规模增速领先全球,与此同时品牌竞争加剧,线上渠道销售高速增长,渠道的变化利于国产品牌进行市场的快速拓展,能够精准把握消费者需求,多样化营销带动品牌效应增强的品牌将更有望不断做大市场。
根据工商信息查询,截止2020年4月,中国累计注册化妆品类企业(生产、销售、研发等类)96万多家,存续51万家左右,在业21万多家。目前在业的企业中,5000万注册资本以上的企业有14795家,1000-5000万注册之间的企业有65261家,其余企业为注册资本金小于1000万元的中小企业。
对于现代人来说,在繁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下,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来保持容颜实在过于奢侈。因此,花钱就能买来抹在身体上的化妆品,就成为提高一个人容颜的快捷方式。
随着国内新兴的美容产业迅猛发展,化妆品专卖店在国内遍地开花,品牌化妆品连锁加盟经营形式作为众多经营形式的一种,名目繁多的化妆品品牌也层出不穷,市场竞争愈演愈烈。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可以点击查阅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1-2026年中国化妆品市场深度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629289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