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家在看籽料皮色的时候,经常会用“浮”这个字眼来形容假皮,那么什么样的皮色算是“浮”呢?今天就同大家图文实战一组。
首先来说,“浮”,是一种主观感受,很多人并没有理解到“浮”的精髓,就人云亦云地把很多真皮当作了假皮。你们仔细想想,对于皮色最初的判断,是不是习惯把下面图中看起来斑点状的洒皮都看作二上?在玛丽艳这个名字还只是少数人听说的时候,又有多少艳丽的洒皮籽被蒙上不白之冤?皮色是有不同的发育年龄的,并不是所有皮色都聚集都老气,斑点状的洒皮也是皮色的正常形态。
(图一)
(图二)
再来看图说话:图一是二上皮,看起来是秋梨皮,但在图二的微距下我们见到的状态是,皮色大面积的堆积在皮壳表面,它的深浅分布与毛孔没什么直接关系,肉是肉、色是色,丝毫找不到皮色发育的过程与痕迹,这就是所谓的“浮”,皮色没有“生长感”,而是“糊上去”的。
(图三)
(图四)
对比图三,看起来浓油赤酱的貌似假皮,但在图四的微距下可见,皮色的发育与细碎皮纹严丝合缝,皮色有着红、金、黄不同的层次,而这种层次就是皮色发育的不同阶段,所谓的“不浮”正是这种有发育历程与痕迹可循,能看到皮色“生长感”的情况,值得一说的是,不少砖家认为“浮”是皮色薄,觉得真皮是沁入肉中很深的,这种想法大错特错,真皮有厚度薄到可以忽略的油皮,假皮烧色也能给你做进肉中一厘米深;
(图五)
再看图五,图五看起来是非常自然的洒金皮,没什么问题。
(图六)
然而在图六微距镜头之下,还是有马脚露出,那些色斑依旧是随意堆积、轻薄附着,没有生长感,反倒是有短时间内染料的侵染的感觉,这种有迷惑性的料子是二上后又洗过色的,肉眼看起来“浮”的假皮已经褪掉,杀伤力较大。
(图七)
(图八)
图七是真皮,注意图八微距下皮色与裂纹的关系,在这里我们探寻的依然是皮色的生长规律,真皮的“不浮”,也是长时间所积累的厚重感。另外多说一句,很多皮色多生长在籽料的边缘、顶端,因为这里受磕碰多,易出现皮纹,也利于皮色生长发育。
(图九)
图九,这是一张真皮微距图像,色在坑底,过渡自然,皮色与毛孔契合的规律,同样是“不浮”的印证。
以上,便是一组有关籽玉皮色“浮”与“不浮”的图片讨论,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浮”的感受又会更进一步加深,但实际上,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多看实物,多上手,在丰富的实战经验之下,假皮自然无所遁形。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623525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