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同市云州区将黄花产业通过扩大规模、品牌引领、明星代言、网络销售的途径,在生产和销售两端发力,打响黄花产业特色优势牌,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给贫困户吃了定心丸,又积极推动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真正发挥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的作用。
黄花菜又名忘忧草,药食两用,是素食珍品。云州区(原大同县)素有“黄花之乡”美誉,是大同黄花的核心产区,早在2011年区委、区政府就把黄花产业确立为“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通过规模经营、品牌引领、明星代言、市场运作等手段,推进全区黄花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市场化的现代农业发展。目前,全区黄花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其中盛产期的黄花5万亩,总产值达5亿元,农民人均增收2000多元。
进入盛产期的黄花越来越多,传统销售只能让种植户赚个辛苦钱,如何让老百姓把更多的价值拿到自己手里,区委、区政府瞄准了电子商务。2017 年 6 月,云州区通过山西省商务厅竞争性选择,被商务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该区把此项工作作为全区脱贫攻坚的新抓手,以农产品网上销售来拉动黄花产业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农民创业增收和农业提升。
借助全国电商示范县的大好机遇,区委、区政府招才引智,聘请浙江大学胡晓云教授带领专业团队重塑大同黄花区域公用品牌,强产业加强智囊,让“大同黄花大有不同”的广告语焕发强大的新时代精气神,品牌形象更加年轻化,贴近网购用户,品牌引领下的大同黄花进一步促进了三产融合。
三利农产品公司将农户种植出的黄花以保护价格收购后,统一按大同黄花品牌进行销售,既给种植户吃了第一颗定心丸,企业自身又获得了利润。其秘诀就是包装上印制了国际巨星、扶贫大使成龙的头像,并通过电商渠道销售,把每斤20多元钱的黄花卖到100元钱,价格翻了近5倍。明星代言区域公用品牌模式,使大同黄花走出一条精深加工的好路子,让云州区这个小地方,直接对接了全国全世界的大市场。兴农黄花酱、东和黄花酒、忘忧农场黄花化妆品等一大批本地企业渐次成长,密集触网。瓜园村园沃黄花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成说,随着黄花产业的不断升级,他们也在探索研发黄花草编、黄花宴等相关产品,帮助更多农民就业增收。
“外省+本省+本地”结合的服务商模式,八仙到云州,各显真神通,让云州区的老百姓特别是年轻人开了眼界,动了心思,找到了创业就业的好平台。目前,该区村村有电商,村村欲动电商这块大奶酪,下榆涧志海黄花合作社、西册田村张春雪黄花乡社一体合作联社和瓜园村李成村社一体合作社,是集体“触”电;吉家庄村张圣伟是公司“触”电,齐英杰、师立静、阿红等是个人“触”电,特别是残疾青年曾军伟当电商年收入达十万元,他还主动退出五保户,把指标让给更困难的人。电商改造了企业、改变了人生,也开拓了黄花产业升级的新途径。
云州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作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的大脑,连续办培训班,搭起了田间到餐桌的网络直通车,让首批触“电”的菜农网上卖高价,销售可忘忧,为云州老百姓吃了第二颗定心丸,带动了本土电商的迅速崛起。2018年中心利用农民冬闲期培训3100人,其中贫困户2060人,辅导新开各类网店317家,其中贫困户新开81家。为他们提供培训、开店、包装、溯源、仓储物流等全产业链服务,让握惯了锄头的手能用鼠标和手机来吆喝卖货。西坪镇下榆涧村一位姓张的村民说,“互联网是工具不是玩具,当玩具就一事无成,当工具就能挣钱,我们在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经过培训学会了在网上卖东西,我有自己的网店了,我今天卖了30多斤小米、20斤黄花、8斤绿豆,以前想也不敢想,坐在家里用手机就能把东西卖了,还能卖个高价钱,上鞋不用锥子——‘针好’”,说着他拿出手机,“看,这就是我的网店,坐家就能挣钱啦!”在云州区,像老张这样用手机做买卖的村民网商有数百位。
以黄花菜销售为主业,电商大军把销售扩展至绿豆、小米、枸杞、葡萄酒、杏脯等,还有羊肉和时令蔬果等,本地的30多种名优土特产被一网打尽、走向全国。产品开发上的推陈出新,带动了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整体升级。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区电子商务交易额2.36亿元,同比增长47.5%;网络零售额3371万元,同比增长167.75%;农产品网络零售额312万元,同比增长197.14%。网商数也达到了惊人的2492家,同比增长44.6%。品牌引领,明星代言,黄花触电,电子商务推动了云州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云州大地精准扶贫、三农改革的新亮点。
编辑:李忠阳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617885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