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小卿编辑 | 李可馨题图 | IC Photo
“从没想过有一天,过节还能让人感到焦虑”,小C在群里发牢骚,作为活动策划的她,要紧盯七夕活动,不能出差错,“人们对于节日营销到底已经成为一种执念了吗”,她发问。
确实,节日营销不仅是必备曲目,甚至很多环节都重复着,新鲜感在消失,意义在消解。以至于闭着眼睛,都会猜出这一天的主旋律是什么:微信红包海再次上演,521,999,1314是今天最抢手的数字;玫瑰鲜花、情人礼盒,也在外送小哥、快递员手中流转送出。
即便如此,有人依然爱这寡淡日常中,稍微偏离轨道的小确幸。“做一个能接收到幸福,也能给别人带来小幸福的人,感觉特别特别好。至少世界的欢快与我有关”,小F喜欢过节的仪式感,他做出过在圣诞节悄悄为所有好友头像挂上圣诞帽的举动。
有人爱这样精彩,也有人只适合旁观。于小卿而言,节日只意味着日历的变化,日历撕去今天这一页,明天再重复一遍,甚至与去年的今天没什么两样,时间折叠起来,几乎无法分辨。相信很多人同小卿一样,这一天只是照常工作,没有什么意外发生。
就像小卿今天要为七夕推送出这篇稿件一样,完事下班回家窝在床上刷手机。当我为选题苦恼时,小红书成了解药。就算节日营销备受吐槽,小红书上的节日氛围没有缺席,人们情绪的输出与欲望表达,还是那么浓烈。
商业美陈,国风大集,大牌礼盒,首店开业,好不热闹。品牌们竭力营造共鸣,邀请大众进入自己设定的世界,同时又不自觉地扮演着公众情绪的传声筒。
尽管你知道,品牌们无外乎是利用“节日红利”,提升品牌影响力,进而抬高销量、增活拉新。但也幸好,依然有人把普通节日整得活色生香,不然节日差不多就该寿终正寝了。
原来旁观节日营销,一样可以很快乐。即便营销差别不大,新意不突出,但在疫情大背景下,这样的热闹甚至有些弥足珍贵。
01.哦豁,好哇塞的美陈
最热闹的当属线下商业美陈。代表“炽热的爱”的红玫瑰,是各家角逐的当家花旦。
北京SKP的玫瑰花海,铺在了蒂芙尼门口。按惯例,快闪美陈不会摆放太久,“限定花海”成了分享时的高频词:「创新无边界」是我们的slogan,我们不局限于对互联网行业的追踪与探索,更要向未来、向未知的方向大胆迈进。因此,「打造行业新标杆、解读商业新动向」是我们秉持的方向之一。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617784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