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王俊杰猛
国风:中国古代化妆品,最早用的是矿物,黑色矿物
画眉之风起于战国,在还没有特定的画眉材料之前,妇女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
古代妇女画眉所用的材料,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的画眉材料是黛,黛是一种黑色矿物,也称“石黛”。画眉描画前必须先将石黛放在石砚上磨碾,使之成为粉末,然后加水调和。
磨石黛的石砚在汉墓里多有发现,说明这种化妆品在汉代就已经广泛使用了。除了石黛,还有铜黛、青雀头黛和螺子黛等。
铜黛是一种铜锈状的化学物质;青雀头黛是一种深灰色的画眉材料;螺子黛则是隋唐时代妇女的画眉材料。
螺子黛使用时只用蘸水即可,无需研磨,因为它的模样及制作过程和书画用的墨锭基本相似,所以也被称为“石墨”,或称“画眉墨”。
到了宋代,画眉墨的使用更加广泛,妇女们已经很少再使用石黛。
关于画眉墨的制作方法,宋人也有叙述。
例如《事林广记》中说:“真麻油一盏,多着灯心搓紧,将油盏置器水中焚之,覆以小器,令烟凝上,随得扫下。预于三日前,用脑麝别浸少油,倾入烟内和调匀,其墨可逾漆。一法旋剪麻油灯花,用尤佳。”
宋代这种烟薰的画眉材料,到了元初,被美其名曰“画眉集香圆”。
元代之后,宫廷女子的画眉之黛,全部选用京西门头沟区斋堂特产的眉石,至明清也如此。
到了20世纪20年代初,随着西风东渐,妇女的化妆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画眉材料,尤其是杆状的眉笔和经过化学调制的黑色油脂,由于使用简便又便于携带,一直沿用到今天。
中/国古代妇女使用妆粉的历史,至少在战国就开始了。
最古老的妆粉有两种成分:一种是以米粉研碎制成;另一种妆粉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俗称“胡粉”。因为它是化铅而成,所以又叫“铅华”,也有称“铅粉”的,——洗尽铅华就是从这儿来的。
米粉和铅粉,两种粉都是用来敷面,使皮肤保持光洁。
米粉的制作方法,在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最原始的制粉方法,是用一个圆形的粉钵盛以米汁,使其沉淀,制成一种洁白粉腻的“粉英”,然后放在日中曝晒,晒干后的粉末即可用来妆面。
由于这种制作方法简单,所以在民间广泛流传,直到唐宋时期,人们制作米粉,仍然采用这种方法。
还有一种香粉,是用粟米制作,做法类同上面,只是最后再加上各种香料,便成香粉。由于粟米本身含有一定的粘性,所以用它敷面,不容易脱落。
和米粉相比,铅粉的制作过程就复杂得多。
所谓铅粉,实际上包含了铅、锡、铝、锌等各种化学元素【其实对身体是有害的】,最初用于妇女妆面的铅粉还没有经过脱水处理,所以多呈糊状。
汉代以后,铅粉多被吸干水分制成粉末或固体形状。由于它质地细腻,色泽润白,并且易于保存,所以深受妇女喜爱,久而久之就取代了米粉的地位。
除了单纯的米粉、铅粉以外,古代妇女的妆粉还有不少名堂:比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宫人段巧笑以米粉、胡粉掺入葵花子汁,合成“紫粉”。
唐代宫中以细粟米制成“迎蝶粉”。
宋代,则有以石膏、滑石、蚌粉、蜡脂、壳麝及益母草等材料调和而成的“玉女桃花粉”。
明代则有用白色茉莉花仁提炼而成的“珍珠粉”以及用玉簪花合胡粉制成玉簪之状的“玉簪粉”。
清代有以珍珠加工而成的“珠粉”以及用滑石等细石研磨而成的“石粉”等等。
这些粉中,最有特色的是南宋妆粉,被制成特定形状的粉块,有圆形、八角形、葵瓣形、方形、四边形等等,上面还压印着梅花、兰花以及荷花等凸凹纹样。
古代可没有眼影什么的,剩下的就是口红了,口红要用花瓣覆盖唇上,慢慢把嘴唇浸润成红色,和现在用指甲草染指甲差不多。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616415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