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纽约,靠近曼哈顿市中心的诺丽塔伊丽莎白街,一个将市中心生活方式与舒适古朴氛围相结合的社区,Aesop伊索店铺里的《纽约时报》“纸墙”诉说着这座城市杂糅的历史。
Aesop伊索纽约Nolita店
在悉尼,中央商务区的核心地带,皮特街步行街道的一侧,Aesop伊索悉尼皮特街店铺的外墙由花岗岩结构包裹着。将悉尼海岸峭壁的壮丽与宁静引入了喧嚣的都市中。
Aesop伊索悉尼皮特街店
在京都,偶遇黑与白、光与影的Aesop伊索空间,灵感源自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的《阴影礼赞》和京都町屋及日文直行编排特点,用悬挂有 Aesop 包装瓶的黑色幔帐区隔白色空间,诠释出恰如其分的京都古都气质。
Aesop伊索京都店
在首尔,充满年轻活力的新沙洞林荫道,徜徉于城中时髦的咖啡屋、画廊、综合精品店,拥有两层楼与屋顶花园的Aesop伊索店铺刚好可以欣赏到这条街道引以为傲的银杏树。
Aesop伊索首尔林荫道店
创立至今,Aesop伊索一直都极其重视在地文化,品牌官方微博这样写道:“一直以来,我们的每一间门店都具有其独一无二的特性,优先考虑并真挚表达着对当地独特地理条件与样貌风格的尊重。在传递品牌理念的同时,亦为社区邻里增添一份妙趣横生的探索体验。”以一家护肤店铺作为探索城市的地图起始点,不是很有趣吗?Aesop伊索实体店就像这样一把钥匙,找到了这把钥匙,就好像可以叩开这座城市的独特文化腹地。
如今,Aesop终于来到中国内地,首店选址上海徐汇区东平路,梧桐掩映下的一幢海派洋楼;二店选址黄浦区新天地,在老上海石库门建筑与当代摩登氛围中静待开启。
细看之下,上海的两店选址自有独到之处。
东起岳阳路,西至乌鲁木齐南路,东平路被衡山路从中间分成东西两段,短小精致,全长不过400米,是上海永不拓宽的64条道路之一。徐汇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是上海最大的历史风貌区,区内汇聚着上海众多三、四十年代的经典标志性建筑,东平路上建筑的统一完整性与它的幽静和优雅在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中独树一帜。
Aesop伊索上海东平路店铺外观
短短数百米的东平路,却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风云变幻。这条建造于民国2年(1913年)的街道,以清光绪六年(1880年)法国驻沪总领事名而命名为贾尔业爱路(Route Francis Garnier),1943年改为东平路。历史上,民国时期显赫家族都曾居住于此,靠近衡山路的7号为孔祥熙住宅、9号为蒋介石与宋美龄住宅、11号为宋子文住宅。如今往事如烟,花园洋房们安然于此,成为这座城市的记忆之源、印象之源。
Aesop伊索上海东平路店铺外观
这一历史文化街道在近二十年的更新历程中不断被注入新的理念。就像这座城市不断变化更新一样,东平路的新风貌已令人雀跃,毗邻上音附中、音乐学院、上海交响乐团,坐落于风貌区中“环上音” 音乐核心圈内,“音乐”俨然成为东平路的街区名片,此次Aesop伊索在东平路9号唤醒这座海派洋楼,而音乐也是Aesop伊索品牌文化的一部分,这一点恰与东平路契合。
Aesop伊索上海东平路店铺外观
Aesop伊索在Apple Music上推出了品牌精选歌单,每份歌单有不同主题,例如:归零、火花等,通过音乐将品牌美学渗透入日常生活。另外还有诸如Music for Moon Bathing这样的气氛烘托歌单以及Music for Future Nature,将新热带亚马逊雨林的声音、北极圈的冰层和各种土地的音景混合在一起的自然音乐,为所处空间增添氛围,在韵律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通过护肤与顾客的连接似乎是理所当然,而将音乐作为品牌美学的一部分渗透日常生活,让大家沉浸于品牌所营造的Aesop伊索氛围感中。
Aesop伊索歌单
如果说东平路是体现上海海派文化的精致优雅,那么Aesop伊索第二家门店选址新天地,则是老上海石库门历史风貌和当代城市空间的结合。
Aesop伊索上海新天地店铺外观
新天地原址是太平桥旧区,是一个传统的石库门弄堂的平民住宅区。作家金宇澄在《繁花》中描述的石库门生活是这座城市独特的生活风景,这种由江南居民建筑与英国排屋建筑式样演变而来的中西合璧建筑承载着老上海人鲜活的个人的记忆,石库门早已不仅只是一种建筑风格,而体现了上海的城市性格。新天地首次改写了石库门里弄的居住功能,从而将这种上海风格的建筑群升级成一个国际文化社区——以一种不失风土性格与姿态的方式拥抱世界,也许这正是Aesop伊索乐于探索的开放型社区。
Aesop伊索上海新天地店铺外观
如今石库门这种特殊的城市肌理已经成为了上海文化的象征。2016年上海新天地被《福布斯》评为全球二十大文化地标之一,在这个城市更新的范本中,新与旧在这里碰撞,历史文化与艺术创意在这里融合,品牌的入驻又为这里带来源源不断的灵感与活力。
Aesop伊索如同一个成熟的旅行者,潜入这座陌生的城市中,在寻找新地点时,首先考虑的是当地的地理条件与风格样貌,在融会海派多元风貌的东平路一隅,在新旧杂糅的石库门建筑群,将自己编织到当地中。
2015年10月,Aesop 推出线上平台“ Taxonomy of Design(设计大观)”,介绍遍布于世界上每间Aesop伊索店铺的设计灵感,透过沉浸在陌生的风景中、考虑当地材料、借鉴当地文化和历史,设计出尊重本地社区、文化和历史的零售店铺,与此同时向该品牌合作的设计师和建筑师致敬。
Aesop伊索线上平台“设计大观”
他们与全球不同设计机构合作,诸如Torafu Architects、Cheungvogl、英国设计师Ilse Crawford和法国建筑师studio Ciguë 等,从阿德莱德店铺中由7,560个玻璃瓶制成的天花板,到纽约店铺以 400,000 张《纽约时报》为特色的“纸墙”,再到墨尔本Flinders Lane由纸板箱制成的商店,表现了Aesop伊索对于当地文化的羁绊。
2021年11月,Aesop伊索曾在上海例园举行了“悠然之悦”沉浸式展览,这也是品牌首次将其独特的品牌基因以五感的方式介绍给当地消费者。如今,Aesop伊索即将走入上海东平路和新天地石库门,在一众错落有致的上海历史风貌建筑与前卫格调的街区中,融入独属Aesop伊索的那份悠然与自洽,两间全新店铺会使用怎样的设计词汇,我们拭目以待。
Aesop伊索上海新天地店铺外观
撰文:计炜琼
编辑:王若阳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615827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