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形陶水盛,长18厘米,宽5.5 厘米,现藏于南京博物院。观器,为冬笋形,上部开一不规则形小口,笋形逼真,笋的叶茎、虫斑、虫洞,笋根部的凸乳钉及切面的微孔,皆刻画惟妙惟肖。下配黄杨木叶形座一只,亦十分精巧。
这是一件众所周知的名器,胎质细腻,呈土黄色,形若横卧的竹笋,形态丰满。六片笋壳紧紧相叠,细密的筋脉根根清晰自如,根部笋痣刻画得惟妙惟肖,虫蛀痕迹表露自然,功能也合理,可谓巧夺天工的紫砂珍品。根部钤阳文篆书“陈鸣远”小方印。此器真伪有所争议。南京博物院曹者祉查证,这件水盂藏口档案记载着“1958年上海何天麟赠”,原是抗日名将吉鸿昌将军(1895—1934年)赠送给上海何天麟先生父亲的。而今,见署陈鸣远款的笋形水盂计有七件,相比之下,此件更为秀雅精美。
一件名作形态的表述,虽属仿生,也有取舍、归纳、精炼的设计创作,方可达到神韵俱佳,其次是要充分运用紫砂五色土,不娇不艳,方显神态逼真而感动人。
陈鸣远制冬笋水盛
尺寸:7.5cm
成交:RMB 165000
(清代康熙朝的陈鸣远,是历史已经定论的一代巨匠,尤其他的仿生花果作品,历代陶人无出其右,堪称一代花器圣手。)
笋形陶水盛运用仿生设计制作的“仿生瓷”,仿的竹笋,神形兼备,不仅叶片纹路颜色一丝不苟,连笋上的破洞和虫蛀痕迹都模仿得惟妙惟肖。是审美的时代更迭轮到了“写实追求”。“具象审美”趋势出现在主流里,老的塑形工艺从不同材质相互融会贯通,把写实的手法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这件笋形水盂带有陈鸣远款,为1958年上海何天麟捐赠。如今藏于南京博物馆,是顾景舟早期在上海时的仿古作品。
1936年顾景舟大师被聘请至上海古董商郞玉书之“郎氏艺苑”店里,专事仿古制陶,其间临摹过陈鸣远、邵大亨等人的作品,技艺突飞猛进。
坊间流传着一个真实的段子——顾景舟大师当年仿陈鸣远的龙凤把嘴壶和竹笋水盂因为技艺实在高超,竟可乱真,竟然被当做陈鸣远的真迹为故宫博物院及南京博物院所收藏,直到几十年后他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紫砂藏品作鉴定时他一语道破:此物是我所做的仿品。 (图片:南京博物院及网络)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582948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