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选自网络侵权联系可删
深井思维讲的是:下功夫做事就好比挖井取水,与其挖一口井发现挖不到水就换一个地方再挖,反复折腾,还不如只守着一口井一直挖下去,用尽全力挖到井水。
但深井思维并不是让我们简单的信奉“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和机械的“愚公移山”,而是在已经吃透事物本质的基础上深信不疑的去坚持挖掘和精进。
曾国藩也曾说:用功辟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
曾国藩想向人们表述的是,我们做事一定要具有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要知道我们每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我们想要在某方面获得成功,那就一定要在这个行业里持续深耕下去,千万不能左顾右盼。
纵观古今一个人之所以能够在某个行业有所成就,除了机遇等因素,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在行业和专业上达到的高度和深度。但我们要明白一个人想要在一个行业和专业上达到一定的高度和深度是需要时间的沉淀的。
正所谓:三年入行,五年懂行,十年称王。
如果我们做事总是心猿意马,半途而废,那是永远成不了什么大事的,甚至也会因为自己的这一行为而遗憾终生。
大家都知道第一部电话机是由英国的科学家贝尔发明的。
在贝尔宣布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电话机时,这一消息轰动了当时的整个科学界。
可令人想不到的是,就在贝尔申请这项发明专利后,科学家莱斯却向美国最高法院对贝尔提出控诉,声称电话机的发明权应该归他所有。
事关一项重大发明的发明权和当事人的名誉权,法院不得不对此展开认真严肃的调查,并请有关科学家对贝尔和莱斯各自的申诉进行鉴定。
调查和鉴定结果证明,在贝尔之前,莱斯确实已研制成功一种利用电流进行传声的装置,这种装置能把声音传到 1000米以外。但是这个装置仅能单向传送,不能双方互相交流。
对此,莱斯确认不讳。于是:法院和科学家都断定,这种装置还不能被称为电话机。
贝尔面对法院和科学家调查组,也直言不讳,他曾借助过莱斯的实验。但他比莱斯更加细心,他发现了莱斯装置的不足。他将莱斯装置所用的间歇电流改变为连续的直流电,这就解决了话声短促多变的问题。
然后,他又将莱斯装置上的一颗螺丝往里拧了半圈,仅仅5丝米,于是话声就能互相传递了。仅仅这5丝米,就使电话机诞生了,这种结果使莱斯瞠目结舌,使科学家们震惊万分。但是,事实就是如此。
法院最后的判决是莱斯败诉,电话的发明权归贝尔。贝尔感到他利用了莱斯的实验,就同意发明专利为他和莱斯共有。
莱斯感慨地说:“我在离成功5丝米的地方失败了,我将终生记取这个教训。”他坚决拒绝与贝尔共享专利。
有道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我们要明白,有时失败与成功的距离仅在咫尺之间乃至毫厘之间。
我们在做事时只要能够比别人多些细心,多些耐心,再多些坚持,就能够多一份领先他人一步获得成功的希望。
否则如果我们在距离成功“毫厘之差”的路上,而与成功失之交臂,那将是非常可悲的,我们也会因此而感到非常遗憾。
要知道有些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往往不是取决于天赋、资源或者脑子,而在于用心度的深浅。
我们不管在做任何事时,都要明白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能够深下心来,朝着一个目标努力,比别人多下功夫才行。
可现在的人们普遍都比较心浮气躁,甚至有些人每天都在幻想着一步登天,一夜暴富。
俗话说: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来的只会是陷阱!
要知道成功是没有捷径的!那么如果有人非说成功是有什么秘诀可言的,那就只有两个:
第一个就是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第二个是当你想放弃的时候,回过头来看看第一个秘诀: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578772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