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青青子
原创首发|青轴游事
看到“吴痛针灸”喜提热搜,追星女孩的内心只有两个字:麻了。
经过“塌房元年”2020的洗礼,又被2021开年两档选秀节目暴击后,塌房圈迎来了新的一页,官宣恋爱早就不值一提,骗炮、隐婚、代孕、PUA、海王...
偶像们每次整活,都能有新高度,让整个内娱仿佛扎根地震带,隔三岔五就能在微博上看见成排的房子轰然倒地。
当然了,这些塌房惨案里,有些是职业操守问题,有些是道德问题,还有些是法律问题。
有趣的是,这次吴亦凡事件很快从饭圈惨案,变成了全民狂欢。“吴签”、“吴痛针灸”这些新梗飞速传播,品牌方也处理得非常迅速,事件曝出后,腾讯视频、韩束及良品铺子等立刻宣布终止合作关系。
身经百战,见得多了。
品牌方和代言人,照理该是互利共生的关系。
对品牌方而言,选择代言人的标准,无非是对方形象与自身品牌的相容性,以及能带来的粉丝流量。
选择合适、有足够影响力的代言人所带来的品牌效益,与其想要构筑的品牌形象以及文化效应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国内名人广告的开端,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一家胃药厂找到了演员李默然,让他出演了电视广告——李默然是《甲午风云》中邓世昌的扮演者,在那个年代,影响力不输如今的顶流们。
但这则平平无奇的广告,激起了巨大的反冲浪潮,朴素的群众们以每天几百封的速度向品牌方和李默然本人寄去投诉信,质问他们怎么能让邓世昌做广告?
在那时,名人把自己的影响力变现还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每天数不清的投诉信,差点把老艺术家李默然气到自闭。
谁也想不到,不过三十年,名人广告已经烂大街,明星们背后的娱乐资本,在发现流量这条致富秘诀以后,更是不遗余力薅粉丝羊毛。
案例比比皆是:
新晋流量小生龚俊3个月宣8个代言;
滔搏战队选手JackeyLove成为Dior的品牌好友;
日本国民偶像团体岚(ARASHI)代言JAL航空...
随着造星工业的高速发展,品牌方拥有了更精准投放的余地,耽美流量给饭圈女孩带快消和化妆品、战队成员卖奢侈品、国外偶像买机票。
按照不同明星的粉丝人群画像,点对点精准卖货,总有一款适合你。
在普通广告的基础上,品牌方又捣鼓出了产品代言人、系列代言人、品牌代言人等一系列花活,把明星影响力挖掘到极致。而随着带货品牌段位的上升,明星本身的商业价值也不断加码,赚钱能力水涨船高。
看似是共赢的买卖,但隐患也着实不小。
比如去年初,227事件就为开小灶等品牌惹来数不清的投诉电话和发票狂潮,今年的郑爽代孕,也对和她合作的Prada等品牌方造成了负面舆情。
虽然及时解约止损,可以一定程度上摘清品牌和明星的关系,但折腾来折腾去,对品牌形象始终会造成损害。
在偶像明星频繁“翻车”的今天,选择合适的代言人简直难上加难。
三次元的明星难以把控,有些品牌方另辟蹊径,开始把目光转向二次元。
前段时间,阅文集团旗下的超人气IP《全职高手》与麦当劳的跨界品牌联合火爆全网,它并不像普通明星代言,而是把营销元素融入进了动画制作中:
在《全职高手》动画第一季的剧情里,主角叶修被迫退役后,走进麦当劳,说出超级带货名言:“开心时,要吃薯条庆祝;难过时,要吃薯条平复”。
就连麦当劳的硬广,也同样基于全职高手的剧情进行深度定制,以“动画IP定制广告剧集”的套路,将二次元人物的情绪、声音、画面都完整的融合在麦当劳这样一个三次元场景当中。
不仅如此,阅文集团还对《全职高手》这个IP进行了类IDOL模式进行宣发。在男主5月29日生日当天,阅文集团联合粉丝应援,将叶修送上杭州钱江新城的灯光大屏,牌面直接拉满。
除了《全职高手》,《狐妖小红娘》动画与全家便利店的品牌联动也可圈可点。
在合作期间,全家的店面都进行了专门改造,布置上满满的周边元素,天花板也被布置成“生长”的相思,墙体也环绕着动漫里的人物角色进行装饰。
继初音未来后,这是全家第一个深度合作的国漫品牌。
全家在中国首先选择《狐妖小红娘》进行品牌合作,目的明确:
一是吸引力Z世代(指在1995-2009年间出生的人,又称网络世代、互联网世代),随着这群人走出学校步入社会,消费能力进一步释放,而这群人很多都是《狐妖小红娘》的忠实拥趸;
二是规避风险,随着明星商业价值不断攀升,动辄几百上千万的签约费用对品牌方来说未必合算,更何况,还要承担不可预知的翻车风险。
一边是容易闯祸的明星,一边是乖乖听话的纸片人,两相比较,二次元代言简直超值。
动漫IP与品牌方合作,已经逐渐成为趋势。
像是洛天依x必胜客、《银魂》x肯德基、《恋与制作人》x力士等,有些品牌方甚至直接推出了自己的专属二次元IP。
比如华硕天选游戏本,就塑造出了虚拟IP天选姬,俘获大批二次元的内心。
银发猫耳、和电脑涂装相同的绿瞳,堪称照着宅男们的XP量身定制。另外,天选姬还能在日常少女和未来轻机甲战士中切换,也贴合天选游戏本潮流二次元文化的品牌定位。
在这个虚拟偶像助推下,华硕天选游戏本首发就登顶销量top1,天选姬官方账号在B站粉丝数更是直逼10万,不仅赚足了眼球,也恰得盆满钵满。
除了品牌方,也有科技公司试图塑造虚拟偶像,尝试从偶像商业中分一杯羹。
比如字节跳动,就和著名娱乐经纪公司乐华合作,推出了虚拟偶像女团A-SOUL,成员由向晚(Ava)、贝拉(Bella)、珈乐(Carol)、嘉然(Diana)、乃琳(Eileen)五人组成,于20年11月以“乐华娱乐首个虚拟偶像团体”名义出道。
这个项目由乐华公司提供扮演者、字节提供动捕算法技术,共同塑造二次元美少女形象。
这条起初不被看好的赛道,展现出了巨大的流量价值。
短短半年,A-SOUL在B站的视频播放量已经高达七千万,粉丝的二创视频更是不计其数。至少在二次元圈子里,愿意关注A-SOUL的人,要比关注现实偶像的多得多。
很难说,虚拟偶像会不会超越现实明星,成为新一代的“流量密码”,但至少到目前为止,在翻车这件事情上,虚拟偶像要比明星们稳定得多。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571729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