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秋瑾的脂粉

美妆资讯
秋瑾的脂粉
2023-08-05

作者:黎荔 

脂泽粉黛,是闺阁中少不得的,帘内开妆镜,幽情谁得知。

民间曾有传“苏州胭脂扬州粉,香粉莫如扬州”的说法,常用的谢馥春香粉正是出自扬州,采用的是传统鲜花熏染冰麝工艺精制而成,在清朝时据说是宫廷内的贡粉,被民间称为“宫粉”。经常用的还有孔凤春鹅蛋粉,是杭州百年老字号,由孔氏三兄弟始创于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杭州的五大名产“杭剪、杭粉、杭烟、杭锦、杭扇”中,杭粉指的就是孔凤春。他家的珍珠霜、白玉霜、莲花霜、生发油都非常有名。在科举时期,聚集在杭城参加省会考试的各地秀才,一旦考试完毕后,总喜欢到清河坊一带买些剪刀、丝绸、香粉之类的日用品,带回家供家眷使用,也有作为礼品馈赠亲朋好友的。这样,孔凤春的香粉胭脂名播大江南北,大臣的内眷绣房和皇宫皇后、贵妃、公主和宫女的梳妆台上,也少不了孔凤春的闺阁雅物。近来拿到淘宝新货,上妆试了一下,粉质极为香腻柔滑,散发淡淡的桂花香味,宫妆美人的复古包装充满了东方情韵,有一张花叶交缠的精致说明书,历陈品牌故事、奇闻趣事,其中有一条引起我极大兴趣。据说,一次秋瑾来杭州会革命党人,也曾到孔凤春店买香粉、白玉霜带回绍兴去,云云。

以前对一代鉴湖女侠,只留下她“不拘小节,放纵自豪,喜酒善剑,若不可绳以理法”的印象,想不到她也会调和脂粉点绛唇。闻一闻那散发着淡淡芳泽的鹅蛋粉,想到百年前,一个“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奔放女子,也曾“玉肌花脸柳腰肢,红妆浅黛眉”,出门仗剑江湖载酒行,归家素手对镜贴花黄,其人其态,真是令人向往。曾经罗衫裙琚,曾经男装骑服,曾经拈花微笑,曾经弹铗当歌。“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之前,女侠也是一介女儿家,也曾有过貂裘妩媚的那么一刻。翻读秋瑾诗词,《满江红》、《赤壁怀古》、《对酒》、《红毛刀歌》《剑歌》等铿锵战歌之余,也有《翠楼怨》、《残菊》、《赋柳》、《秋海棠》的柔情万般,哪能想到她也有如许多的闺阁清愁?虽然西湖畔立着的秋瑾塑像,身姿高妙,并不做闲愁女儿态。

“知己不逢归俗子,终身长恨咽深闺”,这是秋瑾创作的弹词《精卫石》中的一句诗。一般人认为这是秋瑾本人在婚姻上不幸遭遇的写照。其实,秋瑾与小她四岁的王廷钧的姐弟恋,夫妻关系并非像所传说的那般差,起码王廷钧对秋瑾极尽包容,秋瑾就义之后也敢冒死收葬尽夫妇之义。所以,秋瑾前期诗词亦未摆脱风花雪月的范畴:“十分惆怅,灯无语,一味相思梦亦叹。”留下的那一双儿女证明,他们也曾有过岁月静好。如此刚柔相济,发起过“共爱会”,“十人会”,加入过“光复会”,“同盟会”,而且还是“洪门天地会”横滨分舵大军师的秋瑾,其形象才是真实完整的。秋瑾在历史上“性豪侠,习文练武,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但她也首先是父亲的女儿,丈夫的妻子,儿女的母亲。虽然那个时代女性还没有条件去做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写得了代码、查得出异常、杀得了木马、翻得了围墙、打得过流氓等事,但是秋瑾却在那个时代写诗、习武去证明女人的能力并不比男人差。秋瑾与如今80后、90后女孩子身上那种独立、要强的气质惊人相似,也许,自秋瑾后,中国女性的独立、坚韧一脉相承,在光阴荏苒、岁月变迁中愈加鲜明。

1908年,光绪和慈禧先后死去。摄政王、太后都搞不定天下大局,1911年股市崩盘、保路运动与皇族内阁的交叉影响之下,君主立宪宣告无力回天,秋瑾、徐锡麟、林觉民、汪精卫,等等,都是那个年代最出彩的青年精英,坦然担当历史责任。他们都背叛和弃绝了平凡的生活,以种种神奇的大无畏精神去创造撞倒老大帝国千古高墙的可能性。义和团之后的中国,排满、革命、立宪,等等诉求,都一发不可收拾。说到清朝末年的政治暗杀,必须提起《唐雎为安陵君劫秦王》,唐雎曾经对秦王嬴政说“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徐锡麟、秋瑾、汪精卫都认为撞击满清政局需要刺杀,刺杀具有强烈的正当性。“秋风秋雨愁煞人”,1900年代,太过非常的时代,非常手段也是迫不得已。徐锡麟和秋瑾的影响和生死,都来自于决绝的刺杀。

虽然历史上的秋瑾神采如何,我们遥想之中是极其模糊的,但秋瑾绝不应只是女权和革命的符号。她的所有传世照片里,那张手持短剑的最常见。她的相貌原本极为端庄秀丽,却因为眉宇间和剑锋透出的凛冽寒气,令人不敢久视。她相貌的柔美和她行为的刚烈成反比。其实,她也曾有过很女儿气的名字,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只是后来,她决心“一定要胜过男人……我要让男人屈服.……要做出男人也做不到的事情”,于是改名秋瑾,号竞雄。秋瑾出身于仕宦之家, 自幼便天资聪颖,才气过人。“幼与兄妹同读家塾, 天资颖慧, 过目成诵……及笄以后, 渐习女红, 尤善刺绣。”“读书通大义, 娴于词令,工诗文词,著作甚美。”“一湾流水无情甚, 不送愁情送落红”,“陌上烟轻莺边语, 廉前香暖燕双飞”,“窗外草如烟, 幽闺懒卷廉”——这些,都是她早期的诗句。无非是些莺飞草长,闺情春怨的句子。虽说她自幼便喜爱骑马和剑术,但从这些诗句看得出来,少女时期的她也曾多情善感,有一颗细腻缠绵的心肠。到了出嫁年纪,秋瑾被父母许配给富绅之子王廷钧。她所嫁的那个小她四岁的丈夫,毕业于岳麓书院,相貌清俊,性格温文。有记载说他:“体清腴,面皙白,有翩翩佳公子之誉”。虽然王廷钧才气不及秋瑾,但也不是一些文学作品里所描述的目不识丁,算得上是个知书识礼的富家公子。而且在出阁之初,秋瑾和丈夫公婆的关系也比较和睦。接下来几年里,秋瑾陆续为王家添了一子一女。

从一些记载可以看出,虽说王廷钧是个比较守旧的男人,但他并没有像那些封建专制的丈夫一样,对妻子的言行严加约束,秋瑾在与人交往上,一直较为自由。他们之间的第一次大的冲突,缘于秋瑾在中秋夜时着男装去看戏。据说,王廷钧为此事动手打了秋瑾。对他来说,他毕竟是个京官,妻子的这种惊世骇俗的行为,不少人当面背后指指点点,极大地伤害了他的自尊。而当秋瑾负气出走数日后,他不仅让朋友去再三相劝,最后还是乖乖地亲自上门赔礼道歉,将她接了回来。他对秋瑾,其实是算得上忍耐迁让的。秋瑾要弃家到日本留学,他曾百般劝阻求情,然而,一切都挽留不了思想革新的一代女侠。后来的后来,据史料说:秋瑾死后,王廷钧遭大故,奉汤药数月,哀伤过度,体渐消瘦……病延两载,遂不起,年三十岁,葬潭邑三都四甲叶子塘巳山亥向。三妻四妾的年代,王廷钧一生只娶了秋瑾。他们也曾有过少年夫妻的情深意重,只是后来两人人生观和世界观完全不同。也许他要的并不是什么青史留名,他要的,不过是一个安稳的家庭,儿女绕膝,还有一个相濡以沫的妻子。他似乎没什么大错。错的是在那样的时代,处在那样的社会,没有人能够避世,过上岁月静好的安稳生活。

刀和酒,其实原本就不是属于女人的东西。而秋瑾佩倭刀善豪饮,身着男装改名竞雄,也许,她的理想就是男人的理想。而历史,依然是男人书写的历史。女侠这个词经常在小说中看到,但现实中还真是少见,秋瑾可以算做中国历史上公认程度最高的一位女侠了,因为不仅能文能武,而已高度符合“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要义。只是,细敷那位世间罕见的侠女曾用过的脂粉,回想来,都是百年旧事了,绛唇朱颜,早归尘土。月色入高楼,相思两处愁。无边家国事,并入双蛾翠。历史实在丰富多元,每个人都是有血有肉在大地上活过一辈子。最后,历史又总是漶漫不清,还原真相何等困难。要陌上拾得旧花钿,才能知昨天有美人在此经过。

大浪淘沙,风雷激荡,家仇国难,炮火弦歌。其间回响着的嘶哑而悲壮的呐喊,叠印着的踉跄而执著的足迹……前辈傲岸的身影让我惭愧。沧沧云山,泱泱江水,一个鹤鸣凤舞、星月交辉的时代已经远去。香径尘生乌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绿。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542382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