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月小妆
对于清朝的“合法性”,历史上有很多争论。有人说吴三桂因红颜一怒开城门迎接清军入关,清军的天下得的未免太容易了,入关后清军对汉人大开杀戒,杀戮太重,这些因素都影响清朝统治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再说曾国藩,如果晚清没有曾国藩,没有曾国藩组建的湘军与太平军死磕,没有他引进西方的“坚船利炮”和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晚清不可能回光返照,早就玩完了。别看曾国藩对清朝忠心,私下里他也为清朝的命数而忧虑过。
同治六年,曾国藩忧心忡忡地对赵烈文说:“现在京城治安很不好了,盗匪明火执仗抢劫,繁华的街道乞丐多不胜数,妇女甚至都裸身没衣服穿,人民的钱已经耗费的差不多了,这样下去早晚会起民变的,你认为呢?”
赵烈文回答说:“天下统一很久了,一直很安定,按照规律也一定会逐渐走向分裂,但现在皇帝还有镇场的权力,政府一时半会烂不掉,所以现在不会出现分裂的局面,以烈的猜测,如果造成分崩离析的局面,清朝政府必然垮台,然后会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照这样下去,不出四十年会彻底灭亡。”
赵烈文对此不认同,他说:“恐怕会完全垮掉,不能跟东晋、南宋一样偏安一隅,如果那样,覆亡的更快、更彻底。”
曾国藩说:“本朝皇帝品德很正,国家不会到这种地步。” 赵烈文立即回答道:“皇帝品德端正,这很好,国运当然会昌隆,但是国家刚创业的时候杀戮过重,得天下又得的过于机巧,天道我们知道,善恶不相抵,开国之君的道德不厚,守成之君再厚,也无济于事。”
赵烈文的谈话非常直率,“天道难知,善恶不相掩,后君之德泽,未足恃也。”什么叫善恶不相抵?我们知道,过去总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其实并不是,你做的善事,会有善事的回报,但并不能抵消行的恶,这就是善恶不相掩的含义。
赵烈文对清朝即位的合法性提出质疑,是非常大胆的。他所谓的杀戮太重,是指文字狱和入关后为了震慑汉人展开的屠城,扬州城的屠杀,“嘉定三屠”都是。赵烈文指的清朝皇帝的“君德”,可能是康、乾,但善恶不相掩,康、乾已经有文治武功的盛世了,已经是上天给予的福报了,但他们入关时犯下的种种罪行,并不能因几个皇帝有“君德”而得以赦免,清朝的统治依然匮乏合法性。
赵烈文的这番言论,说得曾国藩哑口无言,过了一会他无奈的说:“吾日夜望死,忧见宗祏之陨。”这句话的意思是,他日夜都盼望早死,只求不亲眼看见大清完蛋。从这点上看,曾国藩还真是个忠臣。“宗祏之陨”也能看出曾国藩对清朝即将来临的灭亡也有洞见性。
赵烈文认为,恭亲王奕的聪明不过是小聪明,至于慈禧的“威断”,那是刚愎自用,反而不是社稷的福,遇到什么大事,很容易被蒙蔽。要想挽救局面,必须“默运天心”。当然这是他是一种迷信说法,说是要遵循“天道”,以心化万物,大致就是这个意思。虽然有迷信色彩,但赵烈文这人,看人还是挺准的。
局面已经到了这种地步,清朝如果在体制上不变革,只是改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慈禧又刚愎自用,恭亲王奕也只有些小聪明,就算曾国藩有勇有谋,清朝覆亡是早晚的事。事实证明,赵烈文说对了。而曾国藩,无意间预言了清朝的命运。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532467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