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聊到英国品牌,很多人脑袋里就会蹦出 Burberry。之前我们介绍过 Barbour、Johns of Eleign 等相对小众,但质量却非常出众的品牌。
今天我们的主角也曾跻身一线大牌,还被 COMO 女掌门Christina Ong 看中,如今势头大好,不如趁着在还没烂大街之前,尽早收入囊中。
和 Burberry 一样,Mulberry 也是非常具有英国特质的品牌。纵然没有像 Burberry 一样早早地转型成功,在国际时尚舞台上声名鹊起,Mulberry 从来不缺大牌粉丝。
凯特王妃在首次正式访问时,也是选择了 Mulberry 价值 850 英镑的海军蓝 Polly Push Lock。
最新的创意总监 Johnny Coca 给 Mulberry 注入新式英伦风,大有洗刷潮流之势!
像 Mulberry 这样极具颜值和性价比的美物,谁不青睐呢?它的故事就听我慢慢道来。
英伦血统
Mulberry 的传统及本质,都是经典的英国风格。
品牌创办时间可以回溯到 1971 年,那一年,创始人 Roger Saul 刚满 21 岁,他的母亲将 500 英镑送给他,算是他的启动资金。
因为 Roger 的父亲是英国著名皮鞋品牌 Clarks 的鞋匠,罗杰从他父亲身上继承了对皮革的热情。于是就有了做皮具的想法,品牌的名字来源于Roger每天上下学都会路过的桑葚树,品牌 logo 是 Roger 的姐姐在餐桌上设计的。
品牌最初的灵感源自英国田园生活方式,后转换于城市和田园之间,兼顾萨默塞特的宁静和伦敦的快节奏,Mulberry 将传统与不羁糅合。
Mulberry 最开始的模样,是一家非常典型的英国家族企业。Roger 一家生活的萨默塞,工厂也建在这个英国的西南小城。如今 Mulberry 成长为英国最大的皮革制造商,在萨默塞有两个工厂,总部是一栋叫做 The Rookery 的建筑,许多经典的箱包都是在这里诞生。
Mulberry 因为使用自然的皮革闻名,这些经典包的形状和名字也为大众所知,例如 Roxanne、Bayswater、Alexa、Lilly和Cara。
1975 年,Mulberry 的首个系列在伦敦著名的Portobello Road市场出售。第一批设计作品是搭扣皮革腰带,当时英国最有名的商场Biba也收录有Mulberry的皮革商品。
优良的品质为 Mulberry 带来诸多商机,吸引了法国品牌 Kenzo 和美国品牌 Bloomingdale's 把它选为代工工厂。
随即,其他配饰相继问世,包括标志性的包款和 1979 年的女装系列。Mulberry 的品牌基因是工艺和风格,而非时尚,工艺是贯穿始终的品牌核心所在。
上世纪 70 年代以纯手工制作的皮革制品起家,Mulberry 常常选用不同的皮革配以精湛的染色,用料上乘、制作精致细腻,设计上简洁优雅却不失多变,金属铆钉、扣带、铜质配件成为品牌的经典符号。所有的系列都延续了品牌精神:将工艺和独特的英伦风格结合,英国乡村风情融汇现代都市潮流。
到上世纪80年代,Mulberry的皮革肩包都是作为奢侈地位的象征,其经典的线条和沉稳的英伦风备受喜爱。
真假英伦品牌?
从上文可以看出,Mulberry 就是一个彰显英伦风的实用品牌。在众多家族产业寻求转型时,Mulberry 也曾陷入瓶颈。
Mulberry 的再生从新加坡富豪、酒店和时尚大鳄 Christina Ong 集团 Challice Limited 的收购开始,Christina 曾经在Giorgio Armani和Donna Karan都当过设计师,她于 2000 年给 Mulberry 注入了 760 万资金,购买了 Mulberry 近一半的资产。
创始人 Roger 依旧参与到公司事务中,并想带领 Mulberry 开启新方向。可不到两年的时间,董事会决定罢免 Roger,他们想打造一个国际化的品牌,生产覆盖面极广的时尚首饰,包包的售价在几百英镑一只,这样的定位也是大多数设计师品牌的落脚点。
这是 Mulberry 从一个小型公司变身为走向国际性大公司的转折点。Christina 作为叱咤商界的风云人物,也在其中发挥了弥足轻重的作用。
传言董事会罢黜 Roger 主要是因为他不像一个商人,更别谈企业家。Roger 的情怀在强硬的 Christina Ong 面前稍显无力,而且 Roger 的工作主要集中在设计上。
Mulberry 现在由新加坡集团操控,但在品质和血统上依然非常英国,总部也保留在萨默塞。即便为了扩张而加开工厂,依旧会保证优良的出品。
Mulberry 即便失掉时尚,也绝不在工艺上妥协。
匠人团队从 1971 年的一人,扩展到 2016 年的 600 个人。超过半数的产品都是在英国生产,而 Mulberry 也成为英国最大的奢侈品工厂之一。
品牌命运齿轮
品牌产品的走红和长青,与品牌设计师息息相关。
Mulberry 也曾在一筹莫展的时候,遇到改变品牌命运齿轮的那个人。幸运的是,这一时期的 Mulberry 相继找到 Stuart Vevers、Emma Hill 等几位杰出设计总监,依靠他们精湛的设计才华赢得市场,财报表现可圈可点。
Roger Saul 的接班人,历任设计兼创意总监都在 Mulberry 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不断重新演绎品牌精髓,与风格潮流接轨。
Nicholas Knightly
Nicholas Knightly 的设计让 Mulberry 快速转型,更在2004年9月荣获“英国时装协会” (British Fashion Council) 所颁发的“年度最佳配饰设计奖” (Best Accessory Designer 2004)
他的设计以多口袋、多扣环、多铆钉,结合美观与实用性的设计,再度风靡全球。其中大名鼎鼎的 Bayswater,就出自这位设计大师之手,从2003年推出至今已经走红14个年头,经久不衰!
在离开Mulberry之后,Nicholas Knightly赴任LV,执掌LV的皮具创意设计总监12年,2015年也推出了个人同名皮具品牌。
Stuart Vevers
这位年轻却才华横溢的英国人为Mulberry带来了新的辉煌,从包包、配饰到时装,都大获成功。
2006年,再度荣获英国时装协会颁发的”年度配饰设计“大奖 (Accessory Designer of the Year at the British Fashion Design awards)
之后他也被LVMH集团挖走,成为Loewe的艺术总监,如今执掌Coach执行创意总监。
Emma Hill
2008 年 Emma Hill 开始担任 Mulberry 的创意总监,开启了一个新纪元。Emma 之前任过 Calvin Klein 和 Marc Jacobs 的设计总监,也做过Burberry、Gap、Chloe 和 Temperley 的装饰品设计。
她的加入使 Mulberry 转变成为国际性的时尚动力工厂,创造了极具代表性的经典爆款 Alexa Chung。Alexa 包可以说是,在 Mulberry 创立后掀起的最大水花。
有人说Mulberry由此变得很酷,因为它开启了伦敦女孩慵懒的时尚风格(efortless sense of style),Emma 懂得 Mulberry 品牌的传统,并且发挥了更多的英伦风——匠心独具又趣味横生。
Johnny Coca
Celine 走红的爆款几乎都出自 Johnny Coca 之手,但大众却鲜少知道他。Johnny 来到 Mulberry 的第一个系列,就已经让人叹为观止,所以有人称Mulberry是第二个Celine。
当然我们期待有更多爆款走红,但是相信Johnny在诠释新式英伦风格时,带来的惊喜一定不必在Celine少。
Mulberry 区别于别的品牌在于,它家的包包给人一种安全实用的感觉,如果你不想买一个用起来还要小心翼翼的包,Mulberry是绝佳的性价比之选。而这样的包包不太可能来自法国或意大利品牌。
好看、实用、不贵,何乐而不剁呢?
谢谢你看完,欢迎分享~
版权声明: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转载事宜请留言,谢谢。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531976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