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羊君又被媳妇儿欺负了T_T
昨天晚上11点,羊羊君媳妇儿发现,自己的面膜居然用!完!了!“明天我可是约了Linda、Mary逛街的,今天不好好敷片面膜,明天怎么能美过她们!你现在就给我买一盒去,买不到今天就别回来了!”
可这大半夜的,去哪里买面膜啊!
眼看着要流落街头了,笔者灵光一闪:昨天在小区门口的7-Eleven买烟时,收银台旁边貌似就有媳妇儿用的那款面膜?赶紧裹上了大棉袄,直奔楼下……这才化解了一场“家庭危机”。
有类似经历的肯定不止羊羊君一个人。
如今,便利店已经开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家门口。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连锁品牌便利店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增速同比达23%,全国便利店数量达到10.6万家,市场规模超1900亿元。
而化妆品这一品类近年来在便利店的存在感越来越强。那么,这是门好生意吗?
便利店为什么要卖化妆品?
便利店卖化妆品,这是件双赢的事。
对24小时运营的便利店来说,“便利”是其最大的优势,能够弥补临时所需无法网购或到商店购买的不便利。因此,便利店的货品品类要全方位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7-Eleven公司销售副总裁就曾公开表示:“购物的便捷度不只是要求快速地买到需要的东西,便利店还要准备好一切客人想买到的产品。”
无疑,化妆品对于便利店来说是扩充品类的一个好选择。
而对于品牌而言,进入便利店渠道更多的是看重便利店的店数以及密度。毕竟论“国民度”,便利店相较于其他渠道有着天然的优势。
品类众多独缺彩妆,陈列位置有讲究
那么,如今便利店又是怎么卖化妆品的呢?羊羊君特地走访了两大知名便利店连锁Today和中百罗森,一探究竟。
相比两年前羊羊君探店时,如今便利店内的化妆品选择丰富了许多,从卸妆、洁面、化妆水、乳液到面膜、男士、化妆工具等等,几乎覆盖了日常基础护肤品,陈列区域也从以往的一个单层货架扩展到多层。其中,洁面和面膜是“主力军”。不过,这其中却难见彩妆的身影。
或许是和便利店本身的定位有关,Today和中百罗森尽管在化妆品品类的选择上基本一致,但店内化妆品货架的摆放位置却截然相反。
在Today便利店中,化妆品通常摆放在离出入口相对较近的货架上,让消费者一进门就能注意到,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其连带率。
而在中百罗森,化妆品陈列的货架一般在店铺后方,摆放在店铺进门处或前方区域的多是食品和饮品,显然,中百罗森的布局重点在于鲜食。
爆品居多,价位偏低
具体到售卖的品牌和产品,Today和中百罗森的化妆品几乎都是“熟面孔”。
其中,面膜品类包括森田药妆、JAYJUN、美迪惠尔、SNP、蒂佳婷等,韩后、一叶子、三生花等本土品牌也在其中。
至于洁面、化妆水等,从肌研洗面奶、悦诗风吟绿茶洗面奶、资生堂珊珂(SENKA)洁面到娥佩兰薏仁化妆水等,几乎都是大家熟知的“爆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Today便利店,还发现了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火爆的德国小甘菊护手霜、卢卡氏木瓜膏等,可以说是紧跟潮流了。
从便利店选择上架的产品来看,整体价位都属于中低端,基本上没有单品的价格会超过100元。
这样的选择与便利店本身的定位分不开。便利店突出的是即时性消费,因此,其上架的化妆品大多兼具高性价比和便携性等特点。例如,在便利店内,所有的面膜都是单片售卖,顾客可能在买午餐便当的时候就能随手带上一两片。
自创品牌、联手跨界,这些玩法试试
在便利店卖化妆品这条路上,全球最大的连锁便利店7-Eleven一直在尝试各种新玩法。
去年底,美国7-Eleven上架了自有彩妆品牌“Simply Me Beauty”,产品包含眼影盘、高光、BB霜、腮红等,价位在3-5美元(约合人民币20至35元)之间,希望吸引喜欢尝鲜的年轻女性消费者。据当时7-Eleven集团预计,这些新品的销量能在一年内达到3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07亿美元)。
而在台湾地区,7-Eleven走得更远。
今年5月,统一集团将一家7-Eleven门店与自己新推出的化妆品销售渠道品牌K·Seren相结合,在台湾新北板桥站开出了首家24小时美妆复合便利店。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组合,是因为统一集团同时拥有7-Eleven台湾地区的永久授权。
这家复合店采用双门头的形式,产品以统一药品自行开发及代理的保养彩妆品为主,覆盖彩妆、面膜、医美、脸部及身体保养、美妆小物、美容保健、便利药品等10大类。统一方面预计,复合店将有效增加7-Eleven19至35岁女性顾客的占比。
如此看来,本土便利店在卖化妆品这件事上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529245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