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跌打肿痛,不少人想到的第一个制痛法宝就是——“贴膏药!”也有人贴了膏药却不见好转,甚至加重疼痛。小小一片膏药,其中的学问却不少。膏药怎么贴才正确?哪些人不能贴?
膏药的分类
如消炎止痛膏、活血膏等。适用于关节疼痛、僵直、肌肉麻木、骨折、扭伤、挫伤。
温热类如追风膏药、狗皮膏药等,适用于风寒引起的腰痛、关节痛等。
寒凉类如拔毒膏、阳和解凝膏、水黄膏和黄连膏等,适用于因热毒郁结引起的硬结不消、红肿疼痛、脓不成溃或久溃不散者。另外还有特殊类型,如治疗小儿腹泻的脐贴等。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膏药贴12小时就得换
有人认为膏药贴的时间越久,效果越好。其实不然。一般来说,膏药中的有效成分在患处通过皮肤渗透达皮下组织,在局部起效甚至作用于全身。
但膏药上药物的含量是有限的,12小时后皮肤已经将膏药的有效成分吸收完了,即使贴着不揭下来,也没有任何作用了,且易过敏。揭下膏药换药时要注意清洗患处,让皮肤休息5~6小时再贴。因为皮肤需要呼吸,汗腺、皮脂腺需要排泄,长时间敷贴膏药,易造成局部温度高、湿度大,会刺激局部皮肤,产生瘙痒等不适。
贴膏药的技巧
在临床上,很多病人使用膏药的方法不正确,会出现不同情况的过敏现象。这里介绍几个贴膏药的技巧:
贴膏药前应先用毛巾蘸温水洗净患处,擦干后再贴;或用酒精消毒后再贴。清洁皮肤不仅可更好发挥药效,还可减少过敏反应。
贴膏药的位置偏头痛贴太阳穴,跌打损伤、各种皮肤病等贴敷患处,胃痛贴于胃部或上腹部,小儿腹泻贴肚脐处。
局部有伤口或皮肤破损者,不能将膏药直接贴在破损处,以免发生化脓性感染。
发生过敏反应贴上膏药后,皮肤随即出现发痒、灼热、刺痛时,应立即揭下膏药,这可能是过敏了,严重时会出现皮肤丘疹、水疱甚至溃烂。如过敏反应较轻,只是皮肤发红,则用温水将贴膏药处清洗干净,保持皮肤干燥即可。情况较重的应及时去医院,作抗过敏等处理。
膏药由多种药物组成,但并不是“万能贴”,不正确的使用很可能对身体带来危害。要遵照医嘱使用哦!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本头条号文章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出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之用。因此,对文中陈述、观点断定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正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供给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515411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