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爽身粉、沐浴露、牙膏......这些产品被曝致癌,你中枪了吗?

美妆资讯
爽身粉、沐浴露、牙膏......这些产品被曝致癌,你中枪了吗?

NO°/293

Monday,April 20,2020

致 侠肝义胆的你

作者 | 良叔来源 | 良大师(ID:liang_da_shi)

个人微信号:liangshulaiye(不闲聊)

当一位母亲在婴儿的屁屁上,抹上一层厚厚的强生婴儿爽身粉。她也许不会想到。

多年以后,正是这些白色粉末夺走了她孩子的健康,甚至是生命。“强生致癌门”,其实早已闹得沸沸扬扬。

但很多人似乎并没有太把它当回事。

而今年一部悄然上线的纪录片——《毒美》,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当然,它的矛头所指,并非只是美国强生这家巨无霸企业,而是整个日化产业。

剃须膏、沐浴露、牙膏、香皂、洗发水、润肤乳……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能将我们推向疾病和死亡的深渊。

这部纪录片所展现的,像是一场规模宏大的人类实验。

而我们每个人,不过是行走的试验品。

1.致命的婴儿爽身粉

纪录片中,一位名叫迪恩·伯格的女性,将美国强生公司告上了法庭。

美国强生,百年老牌企业。

旗下品牌包括强生婴儿、露得清、可伶可俐、娇爽、邦迪、达克宁、泰诺等。

在此前的一次妇科检查中,迪恩·伯格发现自己身患卵巢癌。

她必须立刻接受全子宫切除术和化疗。

她一直不明白为何自己会遭此厄运。

作息规律,没有滥用药物,没有过度肥胖,整个家族也没有遗传病史。

随着越来越多的病例出现,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梅尔·利卡,一位曾服务于维和部队的情报审查专家,曾深入过科威特、阿富汗战区。

55岁时,这个经历过枪林弹雨的“女超人”,最后却倒在了卵巢癌的脚下。

医生预言,她还能活6个月。

谢达·法鲁基,同样被查出患有卵巢癌。

她的腹部肿胀,当医生在她的腹部注入针筒,绿色的液体从她体内流出,填满了六个一公升的瓶子。

在她们身后,还有一连串的名字:玛丽·卡彭、贝弗利·罗宾森、克洛德特·杜普雷……

她们曾经全都是健康女性,却突然查出卵巢癌。

为什么?

有一个共同点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她们一直在使用强生婴儿爽身粉。

一项研究发现,有高达75%的卵巢癌肿瘤中含有滑石。

而强生婴儿爽身粉的主要成分,正是滑石粉。

当然,滑石粉本身并不会导致卵巢癌,真正的罪魁祸首,是滑石粉中的石棉成分。

石棉,自1977年就被国际癌症研究署 (IARC) 归类为一级人类致癌物质,可能引发肺癌、喉癌与卵巢癌等多种疾病。

而其实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强生就已经知道了石棉的危害性。

但他们隐瞒了这个事实。

在影片的最后,受害者们长达数年的诉讼,终于有了结果:2018年,强生被判处天价罚金——46亿美元。

只是,此时很多原告已经离开人世,她们并没有等到迟来的道歉。

2.危险无处不在

“爽身粉案件”的始末,先按下不表。

我们先看纪录片所揭露的另一个恐怖真相:

我们每个人(男人、女人、老人和小孩),都暴露在无处不在的危险之中。

除了“爽身粉案”,纪录片还讲述了华裔女孩咪咪的故事。

因为从小羡慕金发美人,咪咪把头发染成了金色,每天化着精致的妆容,认真地刷牙、沐浴、脱毛、做美甲……

为了证实化妆品的危害,摄制组跟随咪咪做了一次人体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当咪咪正常使用沐浴露、牙膏、润肤乳、睫毛膏、口红等日用品,她体内的有毒成分含量,超过了95%的普通美国人。

而当她停止使用这一切,数值立马下降。

此前,咪咪曾做过一次乳房肿瘤摘除手术。

她并不知道此前的肿瘤,是否与她体内的有毒物质有关。

她也不知道自己是否会因此患上癌症,或导致不孕。

她才24岁,恐怕只有时间能告诉她答案。

片中有一句话,触目惊心:

目前社会面临两大污染危机,其中一个得到媒体高度关注,也就是气候变迁。第二个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用品中,所含有的有毒化学物质。

很显然,第二个危机被严重忽视了。

早在2000年,疾病管制局曾针对上千名民众进行尿液检测。

检测发现,所有人都暴露在塑化剂的环境中。

而正值生育年龄20-40岁的女性,塑化剂指数高于其他族群,研究学者认为,这可能是使用化妆品所致。

2002年,研究者又从72件产品,发现有高达三分之二的产品中含有塑化剂。

除了塑化剂,在我们的日常用品中还发现了大量的防腐剂、甲醛、内分泌干扰物、焦煤油、坤、铅、铝……

这其中有125种成分属于致癌物。

这些物质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例如:

洗发水中的甲醛和内分泌干扰物,可能会导致过敏、抑郁、癌症; 口红中的铅和焦煤油,可能会导致肾功能衰竭、流产、神经损害; 牙膏中的三氯生和坤,可能会导致细胞异常发展、生殖毒性; 香皂中的内分泌干扰物和焦煤油,可能会导致过敏、不育、心脏疾病; 美甲产品中的甲苯和丙酮,可能会诱发皮肤病、肺部疾病和流产;香水中未公开的有毒化学物质,可能会导致过敏、生育障碍、癌症; 美白产品中的对苯二酚和汞,可能会引发皮肤疾病、器官损害、癌症……

这其中的很多添加物,曾被广泛用在什么领域呢?

化学战和生物武器。

而如今,它们正用在我们身体上。

一位知名的化妆品配方师毫不讳言:“化妆品产业在摧毁女性的细胞。”

当然,受此影响的远不只是女性。

这场规模巨大的生化灾难,只有受害者,没有旁观者。

3.狡猾的企业

片中最让人震惊的,是一份尘封的绝密文件。

原来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强生就发现了一个事实:隐私部位,无法安全吸收婴儿爽身粉中的滑石粉。(这句话很拗口,但是原文就是这样,你细品便知什么意思)

他们试图用玉米粉代替滑石粉,但放弃了。

于是,他们便向公众隐瞒这一事实,并用企业的势力去规避法律规范。

当不断有患者状告,他们依然大言不惭地重申:

“强生婴儿爽身粉绝对是安全无虞的。”

在原告迪恩·伯格的穷追猛打之下,强生公司曾私下提出愿意赔偿80万美元,以息事宁人。

但被迪恩·伯格拒绝。

随后,他们将赔偿金加码至140万美元。

迪恩·伯格愤然离去。

作为一名卵巢癌患者,迪恩·伯格在乎的并不是钱。

她是想拯救更多的女性。

她的要求很简单,至少,强生公司应该在爽身粉的产品中明确标注:可能会引起卵巢癌,请远离隐私部位......

但强生拒绝这样做。

比起消费者的健康,他们显然更在乎自己的商誉和产品的销量。

众所周知的是,很多企业为了维护自己的商誉,会聘请科学家担任顾问,组织所谓的智库。

而这些科学家的使命,并非站在科学的立场寻找和说出真相。

恰恰相反,他们要帮助雇主掩盖真相。

另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事实是,这些化学物料在尚未检测是否安全之前,就会直接上市卖给消费者,直至出现问题才会启动管制。

也就是说:消费者被当成了小白鼠。

并没有人会去实际检测这些产品成分,是否如标签所写的那样。

片中的一位微生物学家就指出:

“号称没有使用任何防腐剂,其实是使用了另一种防腐剂……只不过取一个新名称而已。”

当问题发生,他们有时也会用新的物质来替换有毒物质。

但不久之后,这种替代物也可能会被证实有毒。

这特么简直是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

企业就是那只狡猾的老鼠Jerry,而消费者,永远是那只没有胜算的Tom猫。

这些年,强生公司所犯下的错,也远不只是婴儿爽身粉。

2003年 ,7岁的美国女孩萨曼莎,因服用强生布洛芬发生了严重的不良反应,失去了全身90%的皮肤,最后双目失明;

2005年,印度发现强生某产品含有的液体石蜡油,对婴儿有害,导致该类产品被全部下架;

2009年,强生因产品污染,被强制召回500批止痛药泰诺、布洛芬等非处方药;

2010年 ,强生大规模召回15次涉及50多种产品,几乎涵盖了强生大部分产品领域。所以这一年也被业内戏称为“强生召回年”。

与此同时,强生在美国还面临超过11000起滑石诉讼案。

但讽刺的是,2019年,这家公司居然再次被《财富》杂志提名为最受人尊敬的公司。

当然,“作恶”的企业,也远不止美国强生。

没有人知道,那些宣称“绝对安全”的产品,有多少真正安全无虞?

4.《黑水》,揭开另一个惊人黑幕

今年的《毒美》,让我想到了去年的奥斯卡遗珠:《黑水》。

这部豆瓣8.5分的影片,揭开了另一个关乎所有人的惊人黑幕。

时间回拨到1998年。

生活在美国帕克斯堡小镇的律师罗伯特,发现了一系列怪事:

牲口大量死亡、孩子们长着一口大黑牙、村民的患癌率居高不下……

随着调查的深入,罗伯特终于找到了罪魁祸首——美国杜邦。

这家坐落于帕克斯堡小镇的全球500强企业,是美国第二大化工企业。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正是因为采用了杜邦公司的特氟龙技术,不粘锅才开始风靡全球。

正当杜邦公司赚得盆满钵满,问题开始出现:

工人大量因发烧,恶心而住进了医院;

工厂里的孕妇,超过30%诞下了畸形的胎儿。

为了寻找原因,杜邦公司曾把特氟龙混入烟丝中,给工人们免费抽。

结果,几乎所有人都进了医院。

而活下来的人,也被癌症折磨。

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了罪恶的渊薮——特氟龙(也叫特富龙),化学名称是聚四氟乙烯。

它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高润滑不粘性、电绝缘性,曾在二战中用于制作原子弹、炮弹的防熔密封垫圈,也被用作坦克防水涂料。

二战结束后,特氟龙被用来生产一种家喻户晓的产品——不粘锅。

在正常情况下,特氟龙并没有毒性,但当加热到380℃以上,就会分解出致癌物质。

同时,生产特氟龙有一种助剂——PFOA(全氟辛酸铵)。

这是一种长碳链氟化合物,不溶解,不降解。

一旦进入人体,将无法被代谢排出。

从特氟龙投入生产的半个多世纪以来,杜邦一直把含有PFOA的生产废料,排放进空气里、河流里、土壤里……

罗伯特问道:“如果人喝了这种东西会怎样?”

对方反问道:“如果你吃了一个轮胎,会怎样?”

真正令人胆寒的,是早在特氟龙推出一年之后,杜邦就知道了它的危害。

但为了每年10亿美元的利润,他们隐瞒了这个真相。

当地政府也极力维护杜邦,原因很简单:因为杜邦是纳税大户。

美国的环境署,也无计可施。

因为成立于1976年的环境署,其执法所依赖的有害物质名单,正是成立于1802年的杜邦公司提供的。

生产特氟龙的助剂PFOA,却在有害物质的名单之外。

现实就是如此荒诞。

杜邦不仅是高高在上的规则制定者,还是台下的运动员!

不要以为《黑水》的故事,与远在大洋此岸的我们无关。

2005-2012年的一项血液样本调查发现:

除了参加过朝鲜战争的老兵的库存血液外,全美国竟然几乎找不出身体里不含PFOA的调查样本。

所有人都被污染了。

除了美国,还有加拿大,澳大利亚,欧洲,日本,韩国……

中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自80年代特氟龙不粘锅生产线被引入中国,不粘锅也开始在国内风靡。

而到了2004年,当大洋彼岸闹得纷纷扬扬,中国媒体也掀起了一场“毒锅门”大讨论。

当时的不粘锅行业,谈特氟龙则色变。

格兰仕、美的等,纷纷表示早就停用了特氟龙产品,希望撇清关系。

苏泊尔继续售卖此类产品,但销量堪忧。

此时,很多国家已经开始采取措施:

2004年,澳大利亚停止了含PFOA聚合物产品的生产和进口,并在无法替代的领域严格限制使用。

2005年,加拿大也提出禁止能产生此类化合物的聚合物进口,避免有害污染。

2006年,欧盟通过了《关于限制全氟辛烷硫酸盐化合物销售及使用的指令》正式宣布对PFOA产品做出严格限制。

但时至今日,中国仍未出台PFOA的限制或禁令。

在国内炊具生产市场中,不粘锅和电饭煲内胆等器具的使用中,仍未明确标注是否有使用特氟龙或PFOA。

而很多厂家的不粘锅,依然在打着特氟龙技术的卖点。

我们也无从得知,现在每年还有多少PFOA被排放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我只知道:如今PFOA污染的治理,已经成为了一项全球性的问题。

5.写在最后

做自媒体3年来,良叔懂得了什么叫“点到为止”。

不然,文章会被屡屡警告、删除,收到的律师函也会把我家信箱塞满。

所以,还是说回纪录片《毒美》吧。

有本书叫《美国人不为人知的恐怖真相》,它讲述了1936年化妆品产业的危险性。

但不可思议的是,100年过去了,情况却并未得到改变。

事实是,超过840亿美元的化妆品行业,管理它的美国联邦法律条文,只有一页半。

缺乏有效的规范和监管,这是悲剧不断上演的重要原因。

难道我们能寄希望于那些“受人尊敬的公司”,自纠自查?

当然不能,因为这是一种妄想!

就像兔子在恳求老虎大发慈悲。

如今,我们依然在接受广告的狂轰滥炸。

而那些颇具煽动力的广告语,不仅是满口跑火车,甚至和事实南辕北辙!

很多时候,企业其实完全可以生产更安全的产品。

但他们不。

为了利润,他们甘愿用人民的健康和生命来冒险。

片中的迪恩·伯格女士表示,假如产品中含有有害成分,至少,消费者有权在产品说明上看到它的相关说明。

正如当年崔永元在与方舟子进行转基因大战时,所说的那样:

“你可以选择吃转基因食品,也可以不吃转基因食品,但你得告诉我们,这是不是转基因食品。”

但连这一点,很多企业也无法做到。

比如美国强生公司,直到2018年审理结果出来之前,他们的董事长依然在信誓旦旦地说:

“强生婴儿爽身粉绝对安全,不会导致癌症。”“强生婴儿爽身粉从未含有石棉。”

而在此前的100年间,全世界每年有上百万人,购买他们的婴儿爽身粉。

借用片中的一句话:“如果这不是作恶,那什么才叫作恶?!”

客观地说,《毒美》并不是一部完美的纪录片。

但它是有价值的。

一部电影未必能改变世界。

当它至少能让我们知道,自己正处在什么样的危险之下。

我们也未必能像律师罗伯特一样,

冒着自己和家人被威胁,被恫吓的危险,以一己之力挑战强大的美国杜邦,并最终影响世界。

我所能做的,就是把我所知道的,告诉更多人。

有人擅长撒谎,有人选择视而不见。

但不好意思,我做不到。

本文作者:良叔,畅销书《超级个体:打造你的多维竞争力》作者,公众号良大师主笔,原平安集团渠道总监,知名培训顾问,简书签约作者。欢迎关注公众号良大师(ID:liang_da_shi)。

点开扩展链接,提升多维竞争力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496245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