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真假碳晶你能分清吗?

美妆资讯
真假碳晶你能分清吗?
2023-08-05

“市面上所谓的‘碳晶’80%以上都是假冒的。一种是电热膜号称碳晶,一种是用硬质绝缘板封装的碳纤维板……还有一种干脆直接使用碳纤维纸,没有使用绝缘封装材料……”

这是有人在对“碳晶电热板”进行全面否定吗?不!这是我国部分自称是生产和销售“真‘碳晶电热板’”的企业对那些在他们看来是在销售“‘假’碳晶电热板”企业的打假用语。

在这些打假用语之后,是他们对所谓“‘真’碳晶电热板”的郑重介绍:“真碳晶有两大特征:一是碳元素的微晶颗粒发热体,绝不是碳墨和碳纤维发热体,二是……”

围绕着一种基于彻头彻尾的商业概念而诞生的商品——“碳晶电热板”,居然衍生出了这样的打假行为,这对很多人来说估计都非常可笑。

然而,估计让很多人笑不起来的是,这种打假行为的背后确确实实存在着的对“碳晶”概念趋之若鹜的现象,以及这种现象给我国起步中的电热膜行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由于“碳晶”本来就是一个与《低温辐射电热膜》中的相关术语格格不入的商业概念,很多推广“碳晶电热板”的电热膜企业,总是煞费心机地炮制出一些貌似能让自己的“碳晶”概念自圆其说的说辞。

但显而易见的是,他们的产品实质上都是《低温辐射电热膜》中定义的刚性电热膜,于是,他们在炮制这些说辞的过程中会尽可能地回避甚至偷换《低温辐射电热膜》中的相关概念,进而避免让消费者拿他们的产品和《低温辐射电热膜》中对于电热膜产品的分类对号入座,并最终现出原形。

而这样做的结果是,很多消费者不仅越发没有机会全面了解《低温辐射电热膜》,越发不知道还有一个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所谓的“碳晶电热板”的行业标准,而且还可能被上述企业误导,进而产生诸如“电热板主要分为电热膜类电热板和非电热膜类电热板”以及“电热板主要分为‘碳晶类’电热板和‘非碳晶类’电热板两种”这样的错误认识。

不仅如此,由于上述的所谓打假行为引起了众多在他们看来是“假‘碳晶’电热板”生产企业的公愤,于是,“真‘碳晶’”企业和“假‘碳晶’”企业开始相互攻击。其结果是,“假‘碳晶’”在驳斥对方的同时,由于不愿承认自己对“碳晶”这一商业概念盲目跟风的错误,于是在炮制出一些有别于“‘真’碳晶”说辞的同时,也尽量绕开《低温辐射电热膜》中的相关定义、术语。

于是,消费者在远离《低温辐射电热膜》的情况下,在了解电热膜或电热板时,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掉进了“真、假‘碳晶’”双方共同挖下的以“碳晶”为主线的“理论”陷阱中,进而使他们越发难以正确认识包括柔性电热膜和刚性电热膜(电热板)在内的电热膜。

据了解,在行业标准《低温辐射电热膜》发布之前,“碳晶”的概念就曾和电热膜“捆绑”在一起而在市场上盛行过。

那时,市场上的电热膜除了以电阻发热材料进行命名的“油墨电热膜”、“碳纤维电热膜”和“碳晶电热膜”之外,还存在着以外覆绝缘材料进行命名的“硅橡胶电热膜”、“云母电热膜”,以电热膜的功率密度大小进行命名的“低温电热膜”、“高温电热膜”,以强调辐射热概念的“远红外电热膜”,以电阻发热材料颗粒的大小命名的“纳米电热膜”、“碳纳米电热膜”等十多种名目繁多的电热膜。

据查,鉴于应用电热膜供暖的工程越来越多,而市场上上述电热膜名称杂乱无章、让消费者无所适从的状况,已经在2005年就已完成立项的《低温辐射电热膜》标准,终于在2008年开始编制。

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包括“清华”、“北大”、“北科大”的教授和中科院材料学专家组成的审核专家委员会,参考国际材料学的最新分类方法,结合国内外应用于电热膜的电—热转换材料种类,最终将《低温辐射电热膜》按照发热材料的基本性能分为“金属基电热膜、非金属基电热膜(包括油墨电热膜和碳纤维电热膜)和高分子电热膜”三类,

人们可以方便地通过发热材料了解不同电热膜的性能特点。该标准出台后,大部分不符合《低温辐射电热膜》命名原则而随意对电热膜命名的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

但近年来,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由商业概念“碳晶”和电热产品名称“电热板”组合而成商业名词——碳晶电热板——却在市场上大行其道,从而加剧了电热板行业概念的混乱程度。

介于以上种种因素,建议准备采购碳晶产品的用户擦亮你的眼睛,避免被无良商家欺骗。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489234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