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和大家介绍了袁大头的主要版别和主要鉴别方法,收到了不少网友的反馈和鉴定。今天继续为大家介绍袁大头的一些知识。
袁大头市场热度很高,有几点原因:
一是“袁大头”代表了中国近代的货币文化,反映了我国近代历史、经济、金融的兴衰和沧桑,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文物价值,“袁大头”银元因其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文物价值,具有一定的保值和升值功能。
二是袁大头的群众基础较好,由于袁大头离我们的年代不是太久远,家中的老人有很多还见过,甚至使用过,有的家中还有流传,群众的基础比较广泛。
三是“袁大头”在货币收藏界地位较高,被称为银元之宝,它是我国近千种近代银币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银元品种,也是近代中国币制变革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在光绪年间,由于各省铸造银元,却和当初铸造纹银一样,不仅重量和成色不能统一,数量上也难以控制。辛亥革命爆发,各省因急于用款,不仅加工赶铸银元,还滥铸铜圆,滥发钞票和军用票,币制更加混乱。
民国建立后,中央财政几乎有出无入,财政危机十分严重。从短期来说,发行纸币亦不失为敛财妙法,只是纸币是银元的代表者,是兑换券,若没有银元的充分准备和广泛流通,纸币信用亦难确立。此时此刻,币制改革已是刻不容缓———“袁大头”银元正是基于此而诞生的,也是银元发展的必然结果。经过多年铸造,加上其信誉很高,“袁大头”数量增多,流通渐广,虽僻处边陬,也有其踪迹。“袁大头”银元的通行促进了银元的统一,也为“废两改元”准备了条件。
由于袁大头的市场热度越来越高,价格也是一路上涨,人们也热衷于收藏袁大头,但是也要提醒大家,袁大头的实际铸造量其实并不少。仅南京造币厂在民国四年二月至民国五年的近两年时间内,就达379819210元。还有资料介绍,仅壹元“袁大头”就铸造了75000万枚,民国三年的“袁大头”至少到1929年还在铸造,新中国在1950年为满足进军西藏的需要也铸造过“袁大头”。
由于袁大头的市场关注度高,市场上仿品也是层出不穷,上一期为大家介绍了一些鉴别知识,以理论知识为主,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些实战经验。
众所周知,我们在有些影视作品中经常能够看到人们把袁大头放在嘴边用力吹一下,然后快速放到耳边听声音,其实这是鉴别袁大头真伪的一个比较普遍的方法,又称听音辨伪法,听音辨伪有两种方法,其一是用拇指和食指两指甲尖对卡银圆中心,或用中指托住银圆中部,用另一枚银圆撞击,声音清韵柔和的是真银圆。声音尖高的是钢铁做胚假币,声音嘶哑的是铜锡合金做胚假币,声音沉闷的是“银包铜夹馅”假币,无声的是金属粉末水泥合成胚假币。过去传统的鉴定银圆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两指甲尖掐住银圆中心,用力猛吹,能听到轻微韵音的是真银圆,无韵音的是假银圆。这种方法一是要听力好,二是切忌手指与银圆接触面过大,三是要猛吹快听。听音辨伪是识别银圆的基础。
还有一种听音辨伪法--就是利用银元相互撞击发出的声音来辨别。用一个指尖向上轻轻顶住银元的中央,用另一枚银元撞击这枚银元的边缘部位,发出的声音轻脆,柔和,是真银元。如声音发尖而高,带有铜声,是含铜很多的低成分假银元。如声音低而嘶哑,周边不一致,就是包皮、挖补的假银元。一般假银元的声音多半尖短而低闷。
除了听音辨伪,还可以利用现代工具,例如电子秤,可以精确到克,这是以前的机械称所不具备的,真袁大头一般足重,经过流通损耗也在26克左右,其色润泽柔白、音色柔长、文图精确、包浆自然;伪币一般不足重,或加大加厚导致超重,且颜色灰暗。
还有一种方法是用化学分析(慎用,容易造成包浆破坏)
具体操作方法是在没有图案的地方,点一小滴硝酸,立刻会看到硝酸与银币中的金属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土黄色的硝酸银等其它金属的化合沉淀物。然后用布类的软性材料擦去化学反应沉淀物,你仍然会看到银白色的表面,这种实验不会伤害银币的整体结构,简单易行。因为金属币的金属成分的构成不纯,其化学反应物的颜色变化也较大,如果是假币,可通过化学反应物的颜色,来判断出银币的真伪。
举个例子:如果是铜胎镀银币的微米镀银层很快的会和硝酸进行化学反应,然后,再与铜基材料继续进行化学反应,最终的化学反应完成后,会呈现出浅绿色的硝酸银与硝酸铜等金属的混合沉淀物。擦净化学反应后的部位颜色,其不再是银白色,而是浅黄色的铜基材质。
要是合金材料银币 不含银的合金材料假银币,用硝酸化学分析后,其沉淀物的颜色为浑浊的白灰色物质。
如果用锡与铅材料制造的假银币,其硝酸锡和硝酸铅等金属的化学反应物为白灰色的沉淀物质。通过化学反应物的颜色,就能够判别出银币的真假。其他材料的假银币可用上述的三种方法进行验证。再次提醒大家,此种方法是会破坏钱币的方法,因此请谨慎使用!!!
以上均为苍隆雪原创,一家之言,如有不当之处,欢迎指正!
版权归“小火文玩收藏”所有,非法转载剽窃必究!
官方网站:www.xiaohuowenwan.com
个人微信号:xiaohuowenwan
公众微信号:xhwwsc,xhwwpm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488467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