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4月9日,虽然是新中国历史中极为平凡的一天,但对于几十万的铁道兵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就是4月9日前夜,铁道军司令陈再道的办公桌上,赫然摆放着一份“红头文件”,几行大字尤为显眼,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通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撤销铁道兵建制,把铁道兵并入铁道部。”此时,站在桌子一旁的是愁眉紧皱的陈再道。
当年,12月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下达了关于铁道兵并入铁道部的决定。自此,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成为历史。那么,当时身为国家主席的邓小平为何要做出裁撤铁道兵的决定?他到底做了什么,能够让几乎所有的铁道兵用户此决定?这个决定对于中国历史又有着怎样的影响?
1981年,当裁撤方案刚刚出台,消息竟不胫而走,大多数铁道兵不甚理解,为什么自己会被裁撤,不由得心生抵触。毕竟,能够成为一名优秀并且满怀荣耀的铁道兵,是他们此生的荣耀所在。
当时,时任铁道兵司令员的是开国上将陈再道,从消息传出开始,他的办公室里就是人来人往,每天都有将士打着不同的旗号,去探口风,并且暗暗指出,希望司令员能向中央提出保留铁道兵。
其实不用将士们来说,陈再道也是要为此事奔走的。他先是赶到多年的老战友 解放军总参谋长杨得志家中,确认命令的真假。因为两人都是在1955年被一起授予上将军衔,可以说非常熟悉,因此陈再道也没有再做寒暄,直接问道:铁道兵要裁撤的事情是不是确有其事?杨得志思考片刻后才,郑重地说道说道:是的,这是上级的命令。陈再道听完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他明白,此事已成定局。
在后来的铁道兵常委会上,陈再道也正式通知了下去:铁道兵将与军队脱离,之后并入铁道部统一管理。并强调这是小平同志已经确定了的事情。”众人知道这件事情方向已经确定,都表示了愿意接受和服从,但仍然觉得裁撤铁道兵很是可惜,还是希望中央可以考虑保留。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张震在几天之后又再次约见陈再道,商谈了有关具体的细节,并承诺一定把他们的意见传达邓主席。邓小平给出的回答却仍然坚定有力:铁道兵必须全部转业。同年3月,杨尚昆作为军委秘书长又再次下达了邓小平的指示。撤销铁道兵已经势在必行,没有商量余地。”众人得知事情已经没有回转,便只能接受了命令。
英雄:铁道兵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曾经印刷在老屋墙壁上的标语,正是我们对历史的回顾。细看当今,公路、铁路、飞机,陆运、海运、空运,在顺丰、圆通、极兔,争相购买飞机,努力实现次日达,家家户户电车、小轿车的时代,铁路运输似乎并不是那么重要,是这样吗?
回看建国前后的二三十年,在那个出门靠走、喊人靠吼的年代,一辆28杠的自行车,就是全村的宝贝。28杠自行车一天能骑多远?多了二三百里。而中国的国土面积是多少,960万平方公里,东西、南北,都是几千公里,靠一辆自行车管理国家,行吗?此时,能够把全国各地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是什么?是火车,能够保障火车正常运行的是谁?是铁道兵。
就说抗美援朝,3年时间,我国铁道兵共抢修、抢建、修复桥梁128.88千米,便线便桥127.79千米,线路1003.3千米,车站股道161.13千米,修建隧道122座、水站310座,搭建通信线路2.03万千米。运送武器弹药以及食物等物资无数,为志愿军将士提供了有效的后勤保障。他们的壮举甚至受到对手的尊敬,当时的美国空军曾感慨道,虽然他们一直在轰炸和破坏共产党的铁路干线,但北朝鲜和中国之间的补给运输却从未中断,这都是铁道兵的功劳,中国的铁路兵是世界上最坚强的铁路人。事后据统计,朝鲜战争结束时,朝鲜铁路通车里程在1382千米左右,相较于抗美援朝开始之时,100多公里通车里程,整整翻了10多倍,这是什么概念?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铁道兵团正式成为兵种,统一编入民解放军铁道兵,铁道司令部随后也正式在北京成立。
不久之后,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国家就给铁道兵下达了新的任务--修建鹰厦铁路。从清政府时期开始,这一想法就曾被提出过。无奈那时候的政府从人力到财力都严重不足,他们对这项过程有心无力,于是就此束之高阁。既然现在有了无所不能的铁道兵,这个计划就可以正式开始施行了。当时的铁道兵们可以说是困难重重。因为他们不但要在风高浪急的环境下填海修建,还要躲避敌机不时地突袭和挑衅,生命随时都暴露在危险之中。但在大家众志成城的共同努力下,鹰厦铁路仅仅用了22个月就顺利完工。
上世纪60年代,我国在决定修建成昆铁路时,苏联专家就曾毫不客气地表示:“就算成昆线建成了,那狂暴的大自然也必定会让它变成一堆废铁!”毕竟,一望无际的山脉,以及高不可攀的云贵高原,造就了外国人眼中的“铁路禁区”。但在我们的铁道兵战士眼中,那仅仅只是一个难题而已。双手、推车、铁锹、风枪,12年时间,我们以原始工具,成功修建了一条长达1100公里,堪称“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三大奇迹之一”的成昆铁路。
那你知道我们付出的是什么吗? 生命,从攀枝花到昆明,仅这200多公里的距离,就有超过500名铁道兵战士牺牲,整个1100公里的成昆铁路,就有22座烈士陵园。时至今日,每当有列车经过龙骨甸大桥时,就会鸣笛30秒,以告慰那些为成昆铁路上献出生命的英雄。
翻看历史,自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又修建了多少铁路?鹰厦铁路、贵昆铁路以及襄渝铁路等多项奇迹般的工程,基本上都是出自铁道兵部队之手,全中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铁路是铁道兵修建的。为此,有超过5000名将士长眠在铁路之上。
就是这样一支英雄部队,为何会在1982年被裁撤?
从1950年到1980年,我国已经裁军了5次,合计裁掉兵力计300万。可即使在这样大规模地裁撤之后,我国部队的军费支出仍然大大超标,占到了全国财政的六分之一。在那个并不富裕的年代,六分之一的全国财政支出会严重拖慢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而且在我国的官兵比例上也极不合理,当时,美军的官兵比是1:6.15,德国的官兵比是1:10,而我国的官兵比则是1:2.45,可以这样认为,三个兵之中就会有一个是军官。我们的军队配备在战争年代的确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可是到了现在的和平安定年代,再这样继续在军队投入下去,我国将面对不可挽回的结局。基于此,在1981年的时候,邓小平再次提出精简部队的计划,并在军委扩大会议上表示:“精简部队要用当年搞革命的办法,争取一次性搞好。”并把这事交由了解放军副参谋长何正文负责,而何正文筹谋再三,提出了裁掉铁道兵的建议。邓小平将此事放在心上斟酌了许久,之后便同意了何正文的建议。随后,中央军委也为此事正式召开了会议,初步拟定了接下来的裁撤方案。1982年4月9日,中央正式下达命令“撤销铁道兵建制,把铁道兵并入铁道部。”
其实,下这个决定对于邓小平来说,也是十分的艰难,毕竟一支英雄的部队,不仅有着自己优良的传统与军魂,更是为祖国的焕然新生,有着不菲的贡献。
到了1974年,铁道兵的人数已经达到了43万人之巨,可那时候的世界局势已经趋于平衡和稳定,国家也不能继续在军事供应方面投入太多的财力和精力,为了国家未来的长治久安,铁道兵就不能再继续保留。可是这支战功赫赫的军队,已经存在了二十多年,在战争年代和和平年代都屡建奇功。很多人都对他有感情,这也是为什么有人会持反对态度的原因。而且这支历经战争考验的部队,成熟又无畏,在将来的战争上一定还能发光发热,就此解散,实在是既不舍又可惜啊!
时任北京军区司令的秦基伟将军还亲自找到邓小平,这样提议:“不如把铁道兵部队分拆开,分到各大军区里边,每个军区接受一个师,这样问题就解决了。”铁道兵司令陈再道在给邓小平的打报告,报告中写道:“铁道兵部队可以自负盈亏,不吃军费,我们自主解决国家的后顾之忧,希望能够保留铁道兵!”而且,陈再道在报告中还强调了一点:
铁道兵是国家的基础保障部队,将来打起仗来还需要!
身为国家主席的邓小平,又怎么会考虑不到这一点?可是,面对众多人的提议和各种让步的方案,邓小平却始终坚持最初的想法,不再有一丝一毫的动摇。
邓小平曾当众表示“铁道兵部队的特殊使命已经完成,裁军的目的是为了国家发展,铁道兵部队不留一兵一卒,必须全部转业。”
并且着重强调一点:“如果还有打仗的那一天,铁道部都是铁道兵!”就是这简单的一句话,安了无数将士的心,铁道兵知道国家没有放弃他们,便不再有任何异议。
他们明白了:即使自己脱下了军装,只要是铁道部还在,他们的军魂就在,他们坚守的使命及国家的信任也永远都在!
铁道兵是真正的“钢铁劲旅”!他们的付出,国家、人民永远谨记,他们伟大的奉献精神永远激励着全国人民。在此,向中国铁道兵致敬!向奋斗在铁路上并曾立下赫赫战功的铁道部先辈们致敬。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487638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