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暑假来了,台风来了,孩子的意外也来了……

美妆资讯
暑假来了,台风来了,孩子的意外也来了……

这几天,正放着暑假,深圳的天气又开始“作妖”,两个意外伤害高发期,你知道意味着什么?

雷电、溺水、高空坠落、动物咬伤……迟到一秒的救治都可能生死两线,急救知识的科普迫在眉睫!

2019年7月26日,儿科主任医生集团-哈铂儿科诊所的线下科普讲座又出动了,与招商美伦健康联合举办育儿科普讲座,讲座以“儿童意外伤害和急病的救治”为主题,请中山大学附属八院主任医师陆长东主任为家长们进行了生动、全面且异常实用的分享。

来窥探来自现场的精彩片段~

没能去到现场的Q小聪表示又一次错过儿科主任医生集团健康管理中心体验卡……依然含泪为大家带来现场干货。

遗憾的是,陆长东主任的分享实在太过全面,堪称三百六十度无死角,文章篇幅力不能及,就摘取部分要点进行分享。

但,就算只有部分,也是救命的知识点。

别人家干货会不会缺席我不知道

反正我家不会

↓↓↓

50%的意外伤害来自家中

家是孩子的港湾,但据统计,近50%的儿童意外伤害却发生在这个“港湾”中。

正如我们听说过,妈妈正炒菜,回头发现孩子溺亡在水桶中;看到空空如也的降压药盒,才知道孩子把它当糖吃了;对面的小区高楼,又有孩子扒着栏杆吊在阳台外……

图源 | 图虫创意

“不出门”不是安全的法门,就算孩子一整个暑假都宅在家,意外伤害发生后的应急处理,也是家长必须要知道的。

没有及时的处理,错误的处理,孩子的结果可能截然不同。

你的孩子可能受到这些伤害

外伤(跌伤、割伤、门夹伤);

眼伤;

电击;

烧灼伤;

昆虫刺伤、蜇伤;

农药、气体、药物中毒;

出血;

高热惊厥;

溺水;

急腹症;

扭伤;

气道、消化道、外耳道、鼻腔异物

……

图源 | 图虫创意

烫伤如何急救处理

●冷却: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烫伤部位,至少15分钟,带走烫伤部位的热量,降低组织损伤;

●脱下或剪开创面周围的衣服,注意不可强行撕下,以免刺激受损皮肤;

●如果烫伤部位出现水泡,千万不要弄破、刺破水泡,否则可能导致感染,留下疤痕。应该保持水泡的完整性;

● 牙膏、酱油、蜂蜜、蛋清、锅灰等土方子,和任何非医师处方的烧伤膏药都不要使用;

● 在烫伤部位覆盖上纱布,将孩子送往医院。

图源 | 图虫创意

毒蛇咬伤如何急救处理

雨水多,蛇也随之蠢蠢欲动,来给毒蛇咬伤亮个警示灯:

如果孩子被毒蛇咬了,请立刻这样处理——

让孩子静卧,使血液循环减慢;用流动水冲洗伤口;将被咬伤部位靠近心脏的一端用东西扎紧,如脚被咬,就扎住伤口上端;用嘴吸出伤口里的毒素,注意吸和吐要互换,千万不要把毒素吸入自己口中。口腔内有伤口的人不宜施行此操作。

坠床、跌倒、高处坠落怎么办?

图源 | 图虫创意

不要移动和摇晃孩子,就地观察5分钟,看是否出现流血、骨折,或孩子意识发生改变等情况。

如果出现流血:按压止血5~10分钟。

如果出现骨折:就地取材对骨折处的肢体进行固定,如木棍、硬纸板等,再前往医院进行专业处理。

有意识反常、目光呆滞、呼叫不醒、全身松软等症状:说明脑部损伤可能比较重,应该立即拨打120。

另外,不要看孩子暂时没有以上症状就当完全没事了,有些颅内出血比较缓慢,应该密切观察48小时,看孩子有没有出现精神萎靡、激惹、头痛、走路不稳、口齿不清等情况。

如果有,当然是要立刻去就医的。

别让干燥剂爆炸

一些食品袋中的干燥剂,可能会成为孩子们的玩具,实不相瞒,Q小聪小时候就玩过,现在想想,实属命大。

生石灰干燥剂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氧化钙遇水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释放大量热量。

想想,如果这个化学反应发生在一个口很小的瓶子里,其结果可能是什么?空间密闭,热量大量释放后,瓶内空气急剧膨胀,于是发生爆炸。

图源 | 图虫创意

更糟糕的是,已经生成的氢氧化钙是一种强腐蚀性的液体,如果溅到人身上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所以,不要让孩子玩干燥剂,不要让他们把干燥剂放在水里,尤其不要把干燥剂放在瓶口很小的任何容器里!

当雷电发生

城市里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一般不容易让雷电击中人,但是每年夏天还是有被雷电击中的悲剧发生。

图源 | 图虫创意

在雷雨天气里,记住以下7个“不要”:

不要在楼顶或树下避雨;不要在水面或水边停留;不要快速移动;不要靠近金属物质;不玩手机;不要光脚;不要洗澡,不管是家里还是野外。

呼叫救护车的“正确姿势”

打个120很简单,孩子都会打,但聪明的家长还会做到以下这些,极大地提高急救效率:

1

为救护车提供正确地址,最好是能立刻锁定位置的信息,比如提供某个“地标”;

2

要能用三言两语向救护人员介绍病情,如果自己都说不清楚,也是为难救护人员;

3

引导和接送车辆,比如当救护车靠近时,能马上到显眼位置将车引至急救地点;

4

派一个熟悉病情的人同往,能帮助医生尽快了解情况,施行正确的应对措施;

5

别忘了带好钱物和就医公费卡。

- END -

文章为「儿科主任集团」公众号所有

观看更多请关注

「儿科主任集团」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483425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