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白润凝脂清玉佩

美妆资讯
白润凝脂清玉佩
2023-08-05

白润凝脂清玉佩

方鹏霏

该清乾隆极品和田羊脂白玉籽料夔龙斧形珮,长6厘米,宽4厘米,皇室用器,官宦人家不得雕龙! 选料之精尤为出彩,白润无瑕,如若凝脂,清澈莹泽,十分名贵。上部缕雕夔龙纹,下部为斧形,寓意府上有龙或终生有福。双面浮雕:一面鹭鸟荷叶,寓意:一路高升或—路连科; 一面荷花鸳鸯,寓意幸福美满或千年好合。真是匠心独运,设计高超,别具风格。乾隆皇帝《咏仿古夔纹斧佩》诗:“水土孕灵气,产玉秉德贞。和阗开辟有,岂无土浸精。是玉受其华,玢璘穆且清。不宜付俗匠,新样残瑶瑛。古式为斧佩,夔纹镌琢成。置之刀璧间,疑侣赤与弘。睪然思还淳,玉自示崇情”。由于夔龙斧形佩寓意吉祥而价格走高不下,2013年清夔龙斧形佩拍卖成交价166万元,2014年翰诲拍卖成交清夔龙斧形佩184万元。如今,此两枚清夔龙斧形佩如果再面世,价格肯定又飙升数倍了。

古代玉佩大都以民间谚语、吉语及神话故事为题材,通过借代、比拟、双关、象征及谐音等象征技巧,构成一幅精美图案的表现形式,反映古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充分体现了玉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明清玉佩一直深受收藏者的青睐。一块小小的玉珮,方寸之间融绘画、雕刻、故事于一体,使天生丽质的和田白玉籽料经过一番雕琢后拥有了生命。随着古玩收藏热不断升温,玉珮也逐渐确立了自己独特的地位,成为投资的一大热点、亮点、美点。自古以来玉就因其独特材质和美感为人们所喜爱,人们将诸多美好心愿寄托于玉器之上,由此引申出诸多道德和文化象征,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玉文化。

与普通人相比,达官贵胄、文人雅士、儒商仁贤,对玉器的青睐更是情有独衷,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之说。玉珮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携戴十分方便,再加玉这种材质表现富含文人雅致、休闲把玩的情趣,更使其灵气十足又韵味幽远,从而倍受社会各界喜爱,成为品位和修养的象征。

清乾隆玉器首先从审料开始,玉料入宫乾隆要审,并有很多文人参与,因为很多玉器成型后要刻字,故一些书法家也要参与到审料,审料环节乾隆做的相当讲究。然后审稿,乾隆的审稿是反反复复,如果做的不好打回去重做,甚至会反复多次。乾隆的审料审稿可以说是细致入微,他会根据玉器的色泽、纹理、流裂来设计图案。如乾隆时期的玉笔筒,常常会用碧玉来做,把一幅山水画雕琢在笔筒周围,镂雕、浮雕、线雕、阴刻等各种技法臻于一起,且把颜色搭配的恰到好处。特别是陈设玉器、文房用具、祭祀器物,从审料到设计,从玉雕到打磨,都有宫廷画师参与,玉器的格调高雅、自然清新、活泼灵动、高屋建瓴。也正是因为乾隆对玉器有了审料和画稿设计这一关,然后又从苏州选拔最好的工匠,这些工匠把手里的陀具玩成笔来使用,精工细作,绝不减工,打磨和抛光都精益求精,故乾隆时期玉器自然出类拔萃,非同凡响,达到颤峰。从此乾隆羊脂白玉夔龙斧形佩亦可略见一斑!

“首德次符”注入国人意识形态后,和田玉就有了灵魂,随着碾琢技艺的提高,历史上商代与战国相继出现了和田玉制作的高潮,玉器的社会功能不断扩大,使和田玉成为众多玉材之精英,被赋与真玉称号,随即进入玉器制作的主料;琢玉工具砣机的完善为玉器生产典定了新起点,随着先哲硕儒赋予玉以道德内涵,“玉有五德、七德、九德”之说流布寰宇,“君子比德于玉、无故玉不去身”!玉扮演着伟人、君子、仁人、贤达的化身,于是,皇室设立玉作坊,促进了玉器的快速发展,这是中华民族道德观和审美观的结合与超前发展的结果。

蒼海桑田,新旧交替,时代变迁,对玉器工业影响较大,如汉代礼玉停滞,佩饰退化,而葬玉组合却非常完备。在战乱、薄葬、佛教冲击下,玉器工艺出现了新的转机,于绘画、雕塑、美术等结合,使玉器产生了诗情画意和立体景观,达到了气韵生动、形神兼备、气质高雅的最高艺术境界。伴随着鉴赏收藏古玉的社会风气兴起,陈设玉器、仿古玉器、祭祀玉器便长足发展。明清两代玉器有着鲜明的装饰性、欣赏性、艺术性,促使玉器社会功能更加广泛化,且深入民间。创新玉器和仿古玉器同步发展,尤其是清代玉器,集历代碾琢技艺于一体,生产出大量雅致、精美、高超的和田玉器,创造了中国玉器史上最后的鼎盛。

古代玉器以其历史悠久、制作精良、质地温润、色泽晶莹、功能广泛、技艺精湛而闻名遐迩,在世界玉坛上独树一帜。中华民族的历史与玉器发展休戚相关、紧密相联、互为作用,中华民族堪称“玉器之邦”,玉器生产光辉灿烂。清朝建立,统一全国,尊重汉文化,团结各民族,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出现了“康雍乾盛世”。但清代初期玉器生产受到玉材来源的制约,发展状况与清代经济鼎盛并不能并驾齐驶,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前期,政治不稳,叛乱频繁,和田玉不能大量运入中原,故玉材匮乏,价格昂贵,内廷和苏浙玉业的发展均受到很大冲击。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四年(1755至1760),清政府平息准、回两部叛乱,对西域直接行使行政管辖权,打通了和田玉内运的通道。从乾隆二十五年(1716)始,每年春秋两次和阗贡玉计有4000斤;同时私采私运、有禁不止、地下通道,和田玉大量运进内地,充斥帝室及大城市玉作坊,促进了玉器生产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古代玉器史上最为昌盛的时代。

古玩人有一种体验:价格昂贵的古董,给钱那一刻是心疼的,把玩欣赏的时候,每天都是快乐的,感觉特别爽、特别舒心、特别值得;价格便宜的古董,在买的那一刻是开心的,把玩欣赏的时候,没一天是开心的。这就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在作崇。因此,自古以来的收藏家只买贵的,而且特别喜欢价格十分昂贵的高、精、尖艺术品!根本不屑一顾普品。收藏界的这种观念,折射到市场上就起着导向作用,就形成了艺术品市场的良性循环。这也是:上海刘益谦卖古董“五个月净赚31亿、而古玩行大部分人的藏品却无人问津”的道理。古董,是有钱人的玩物,是有眼人的金盆,是定力人的宝贝。

像此玉珮身份的帝王玉,直接受清内廷画院艺术的支配和影响,其做工严谨,一丝不芶,碾琢细致,雕琢似画,抛光上不惜工本,充分彰显了其温润莹泽的玉质美。实物佐证:清乾隆玉雕重白玉,尤其重视羊脂白玉,黄玉极少。清乾隆玉器做坊有养心殿造办处、如意馆,另有苏州、江宁、杭州、扬州、长芦等八处皇家碾玉工场,可见,清代皇帝御用玉器规模相当庞大。从此玉珮选料、工艺、雕琢、打磨等可见:出自乾隆造办处或如意馆无疑。是一块值得拥有或收藏的高挡玉珮。

孕天地之灵气的和阗美玉经高手雕琢成玉器后,淳朴雅致,风华毕现,韵致天成,反映了乾隆皇帝个人的嗜好和口味。乾隆对玉器近乎痴迷的情感应是深受华夏传统文化的熏染所致,乾隆偏爱儒家哲学思想,以儒学政治作为治国理念。儒家学派主张“君子比德于玉”!将玉德用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将玉德喻指修身养性的圭臬。乾隆统治时期,清王朝国力鼎盛、经济繁荣、国库充裕、社会安定、户口大增、国家巩固、版图奠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均达到了封建社会的第三次高峰。为了有利于强国理邦,自然要承继汉文化的传统精髓,不遗余力地把汉文化发展延续下去,其中即包涵了象征仁政德治的玉文化。所以,乾隆皇帝是历史上最大的玉器占有者和古玉收藏家,对清代中期以后的玉器艺术发展和古玉考证,均有显著影响。乾隆时最负盛名的碾玉中心是苏州专诸巷,内廷玉匠也多来自该地。杨州玉匠善于碾琢几千斤甚至上万斤的特大玉件,《大禹治水玉山》就是乾隆时期杨州玉匠用七年琢成,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乐寿堂,是乾隆时期的宫廷重器。该玉山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从新疆运回用了三年时间,雕琢成功用了七年时间!玉山高2.24米,宽0.96米,座高0.6米,重达5000公斤。玉山用料来自新疆和田密勒塔山,为质密坚硬的青玉。玉山雕成崇山峻岭、叠嶂瀑布、急流险滩、古木苍松、翠竹仙草、洞穴探秘、云雾升腾;山腰上,大禹正在亲自劳作,用锤打、镐刨、杆撬等方法,凿石开山使水留下;山崖上三五成群的劳动者场景共有10多处,全面展示了远古开山治水的磅礴气势,有的开凿山壁,有的搬运石块,有的撬动巨石,场面繁忙而紧张,热烈而有序,丰富而多彩,充分显示出远古先民治山治水的信心和勇气。玉山顶部的情形则富有浪漫色彩,不仅有奔跑的麋鹿、跳跃的猿猴、翱翔的飞鸟,还有快要登上顶峰的老者及仆从;在山顶浮云处还有几个雷公模样的神仙老道,他们正以惊雷助力开山爆破。玉山底部配有红铜嵌金丝的山形青褐色铜铸底座,与青白玉的晶莹光泽相映成趣,更显雍容华贵、熠熠生辉。无论从哪个角度观赏整个环绕式的玉山场景,都能看到山壁、花树、竹木,没有任何累赘,不显任何繁杂。玉匠师随形施技,以写实的技法“剔地起突”雕琢,采用浮雕、凸雕、深雕、透雕、平雕等技法,将重大题材与玉料的原有形状巧妙结合,立体的表现出人物各种姿态和情势,凸现出极高的雕刻技巧和绘画语言。玉山正面中部山石处刻有乾隆皇帝阴文篆书“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玺印文字,背面上部阴刻乾隆皇帝长篇题跋《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图》,并刻有御制诗:“画图岁久或湮灭,重器千秋难败毁”。点明玉山之重器主题;诗下篆刻“八徵耄念之宝”玺印文字。大禹治水玉山子是中国玉器历史中用料最宏、运路最长、花时最久、费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气魄最大的玉雕工艺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工程之一。

清乾隆仿古玉器在宫廷得到更大的发展,并有自身之特色。宫廷仿古玉器以返补归真为宗旨,追逐神似,追逐气韵,技艺高超,建树颇丰。痕都斯担玉器从乾隆早期进贡而进入宫廷,乾隆皇帝推崇备至,命玉工仿制,使造型、图案、做工等维妙维肖,对清代玉器制造产生了较大影响,是古代玉器史上第一次接受外国技艺的中西合璧艺术杰作,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典范。

太平天国建都南京时,曾设“玉器营”,专门碾琢官方玉器,现存“天王玉玺”和“幼天王玉玺”及“太平通宝玉钩艓”,是有着鲜明标记的三件太平天国玉器,做工与晚清风格相似,大概出自晚清江宁玉匠之手。太平军与清军在沿长江中下游区域长期较量,破坏了江南经济和城市手工业,使南方制玉业毁于内战。但北京的玉作坊尚可维持雕琢,支撑门面,今称“北玉”,京雕玉器代表性作品是《玉石仙台》。晚清新疆战乱迭起,玉路不畅,地方中小城市玉作坊用玉多仰仗于岫岩、南阳、云南等地玉料。

同治三年(1864)太平天国被清军剿灭,东南经济复苏,出现了“同治中兴”。于是,少数苏州、扬州玉匠返回故里重操旧业,但已日簿西山、难挽颓势;有些玉匠到了上海做玉器糊口,促进了上海玉器业的发展。广州亦有小规模玉作坊,以翡翠为主要原料碾琢各种佩饰。晚清仿古玉出现了仿生坑玉器,均面向海外市场,以外养内,投其洋人爱好,大力生产洋庄玉器,增加出口,成为回光返照的玉器工艺品。

一言一弊之:清代玉工善于借鉴绘画、雕刻、美术之成就,集阴线、阳线、平凸、隐起、起突、镂雕、俏色、烧古等多种技艺于一身,集历代艺术风格之大成,又吸收外来艺术技巧,珠联璧合、移花接木、巧妙变通,创造发展了玉器雕琢工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特别是乾隆时代玉器精雕细刻、琢磨老道、典雅华丽、风格别致,独领风骚,独步青云。

此清乾隆和田羊脂玉籽料夔龙斧形珮,2011年北京一位女士藏友给60万元没卖……当时我很惊叹此女士独特的鉴玉方法,她把玉珮攥紧于手中一会儿,就知道是老玉还是新玉或假玉了!就知道是清代玉还是汉代玉了!我很好奇,问她攥一会儿如何判定出真假?她说:“你自己悟去吧”!分别时又问了一次也不告诉我。回家后我把清代玉、汉代玉、新和田玉……天天分别握紧五分钟,经过春、夏、秋、冬四季不断反复握紧悟感觉、悟感官、悟反应,终于悟出了道道行行。一年后我打电话告诉她,她说:“就是那样的”。所以,古董行,从宋代第一次兴起收藏热、到清乾隆时的笫二次收藏热、再到清末民初的第三次收藏热、直至当代的第四次已有30年的收藏热,古玩人全在一个“悟”字!没人告诉你真正的、真实的、宝贵的鉴定方法,那是每个人的鉴定技巧,或曰秘密武器,只给你说一些官冕堂皇的话:温润莹泽、风格别致、清雅朴茂……全在古玩爱好者自已去“悟”。因此,古玩店鋪的学徒期较长,古玩人不拜师没有10年以上“悟”不出真假,有些开店铺的10年没经手一件真品,有众多的古玩人终生从假货和赝品堆里钻来钻去总是钻不出,这就是古玩人假货成灾的道理,这也是民藏人为什么气极败坏的骂专家是砖家、是伪专家,这也是专家们归类众多的古玩人为“国宝邦”,不看你的藏品、听你说几句话、专家就可以把你归类国宝邦了,因为专家是“悟”出禅意的高人、明白人,你交足够的学费了、悟10年以上了、你就知道专家是正确的,你就知道专家是真专家。聊远了,不聊了,愿古玩爱好者人人“悟”成明白人。

2021年12月1日

作者简介: 方鹏霏,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已在国内外有关报刋杂志发表散文、报告文学、短篇小说等2000多篇,荣获中、省、市有关报刋杂志各类征文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20多次;出版发行有54万字的散文集《秦巴揽翠》。

地址: 陕西城固县委宣传部(退休公务员)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463755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