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走在剁手前沿的小仙女们
在买买买的路上
为化妆品的销量可谓是贡献了不少的力量
其中对于识别正品化妆品更是煞费苦心
现在,好消息来了
官方#化妆品监管#APP上线!
你用的化妆品是否正规
动动手指就知道啦
2019年5月20日,国家药监局在全国化妆品安全科普宣传周启动仪式上公布了化妆品监管APP。今后,国内消费者在我国购买的化妆品均可以在此APP上查询产品的注册生产信息、是否属于正规合格产品等。
人民日报在官方微博上发布了这条消息,从转发评论点赞即可看出,消费者对这一APP的热烈需求。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官方微博
化妆品监管APP的推出是我国化妆品创新监管模式的具体体现,也折射出化妆品安全科普宣传已被列为国家重点工作。
“亲测好用”
通过在应用商城中搜索“化妆品监管”下载APP,试用发现,界面整合清晰,一目了然。主要分为两大板块:搜产品,包含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进口化妆品、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信息、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信息;搜信息,包含化妆品行政许可检验机构、国产非特殊化妆品备案机构、化妆品生产许可获证企业、化妆品抽检信息。
▍图片来源:化妆品监管APP
同时,该APP还设有扫码查询功能。通过扫描产品包装上的条形码,即可获取更多产品信息。值得一提的是,产品详情中还一键关联生产企业资质,公示信息更为丰富。
除此之外,该APP还受理包括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产品质量安排方面存在涉嫌违法行为的投诉举报。个人或企业均可通过上传身份信息(可匿名),以及被投诉人信息进行举报。
▍图片来源:化妆品监管APP
在APP主页面,药监局还专门针对消费者制作了监管科普专题,采用通俗有趣的漫画形式向消费者传播化妆品安全知识。例如,“染发有损健康吗?”“美白化妆品是怎么把你变白的?”等消费者关心的话题。
▍图片来源:化妆品监管APP
化妆品安全监管双管齐下
近年来,化妆品安全已经成为民生关注的新热点,伴随着互联网经济的不断发展,化妆品违法违规行为更加复杂、更加隐蔽,公众的化妆品消费安全受到新挑战,化妆品监管体制机制建设面临新课题。面对新形势,国家部门在加大整治化妆违法行为力度的同时,亦进一步强化化妆品安全知识的科普宣传,不断提高公众对化妆品的辨别力。
今年5月起,药监局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化妆品“线上净网、线下清源”风险排查处置工作,集中排查清理假冒化妆品、无证生产的化妆品,未取得批准文号的特殊用途化妆品等违法化妆品;集中排查清理化妆品网络销售者、化妆品电子商务平台上展示的化妆品违法宣称功效信息。
▍图片来源:化妆品监管APP
大体看来,化妆品监管APP的普及,将解决消费者一部分信息滞后、不对称的问题。一方面,未取得备案的三无产品将无所遁形。另一方面,针对非特殊用途化妆品违规宣传特殊功效的情况,消费者通过该APP查询其是否拥有特证即可辨别。加之,投诉举报方式也更加便捷,势必将加对大对违法企业的监督震慑作用。
造假手段防不胜防
1、回收空瓶
有人竟然猖狂的在网上出售空瓶和回收空瓶,特别是一些大牌护肤品的热门产品,甚至直接在官方旗舰店的商品问答下面求空瓶。如果消费者买到这样的假货,从外观根本就看不出真假,得用了产品才知道。
2、一半真一半假
有人就买到过“前半部分是真后半部分是假”的蓝鱼子面霜,使用一周之后才发现下面一层是硬硬的猪油膏,可真让人防不胜防。口红也有不少如此造假的,为了混淆消费者,口红上半部分是真的,下半部分才是假的。
3、真假混卖
某宝上一些卖假货的代购店,都不是全部卖假货,可能觉得这样太容易掉马甲了。所以他们喜欢真假货掺着卖,如果碰到这样的店铺,消费者买到手的是真货还是假货,只能靠运气了。
4、小票造假
有些代购会以小票为依据,力证自己买的是正品,但是现在小票造假也多了去了,所以小票并不能说明他卖的一定不是假货。
5、品牌授权书造假
有些店家会说自己是官方指定代售点,或者说自己是官方授权的,遇到这种情况,消费者如果不确定的话可以直接咨询品牌官方,给官方发邮件询问、打客服电话咨询都是很简单的事。
化妆品监管APP的意义
化妆品造假一直是行业里屡禁不止的问题。但我国化妆品消费市场如此巨大,面对如今各种微商、各种网店、代购,普通的消费者很难从中筛选出完全正规、保真的商品。
而随着网上假货的越发猖獗,人们对网络的信任度也逐渐降低,甚至一些官方旗舰店都让人信不过,整个行业的生态都受到影响。
化妆品监管APP的功能是非常强大的,对于遏制化妆品行业竞价排名、打击虚假宣传、屏蔽消费误导等有着很大的作用,它能让消费者避免买到没有备案的三无产品,以及批量仿冒生产的假货、山寨货;同时为那些合法、合规的化妆品品牌正名,规范行业,让行业得以良性发展。
国内电商环境转向正规化
《电子商务法》颁布,整治电商环境。
今年1月1日起,我国电商领域首部综合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正式实施,要求个人代购和微商也须依法办理工商登记,取得营业执照,依法纳税,违法将面临最高200万元的罚款。
《电子商务法》是我国电商领域首部综合性法律,由于关系到亿万消费者的“买买买”,前后历时5年,3次公开征求意见,4次审议之后才正式出台,针对舆论关注的个人代购、卖假货、刷单、大数据杀熟、捆绑搭售等都做了相关规定。
代购、微商、网络直播纳入范畴。
《电子商务法》:电子商务经营者包括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平台内经营者以及通过自建网站、其他网络服务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电子商务经营者。
禁止“刷好评”“删差评”。
《电子商务法》:不得编造评价,不得删除评论。不少卖家存在利用"返利"、“小恩小惠”诱导消费者给好评,同时买“水军”刷好评。很多消费者购买了质量有问题的产品,反映真实的差评却在评论区“消失”了。今后这种情况将得到改善。
总的来说,《电子商务法》针对的不是个人,而是电商平台,平台需要为假货和侵权的泛滥担责,对平台的施压,可以由上至下加强监管和打击力度,达到打击假货和侵权的个体商家的目的。
而随着“化妆品监管”APP的上线,配合《电子商务法》,国内电商环境将慢慢转向正规化, 好产品将会逐渐透过假货的“雾霭”呈现给消费者。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452651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