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在中国运作十年不接地气的韩妆SKINFOOD面临破产?没了它,你还有什么选择

美妆资讯
在中国运作十年不接地气的韩妆SKINFOOD面临破产?没了它,你还有什么选择
2023-08-05

今天,有消息称,SKINFOOD思亲肤(以下简称“SKINFOOD”)受海外业务拖累导致公司负债累累,已经申请保护程序,未来或将面临破产危机。

这也使得#skinfood倒闭#的话题热搜

不过,小编在SKINFOOD中国官网查到,他们表示目前并未接到此类消息。

可是再去韩国网站搜索求证,确实发现了很多关于SKINFOOD报道,但并不是“倒闭或者破产”,而是“回生程序”,那么“回生程序”是什么意思?

回生程序是指在法院的主导下,调整股东、债权人等利害关系人的法律关系,促使面临危机的企业恢复经营的一种法定程序。进入回生程序,要是债权人不同意的话,就会宣布破产。

实际上,在今年的4月份,SKINFOOD就被曝出将撤离中国市场,但是随后SKINFOOD就在官网上发布声明称该报道不实。

作为“平价化妆品”,又是“学生党最爱”,这个创立了全球最初的“美食护肤主义”品牌的SKINFOOD,如今已在官网上查到的店铺信息都不太全面。

部分都没有显示手机号

在大众点评上,北京地区显示歇业关闭。

如今的韩妆在中国的日子普遍不好过,有的业绩惨烈下滑,有的直接卖身,有的还被检查出质量问题。

01

学生党的最爱出事儿了

在学生圈中,SKINFOOD一直很受好评,不是因为效果多好,而是因为真的很便宜。

曾经的平价护肤品,学生党最爱的SKINFOOD诞生于2004年,以“可以吃的美味食物为原料”作为卖点,产品颜值颇高,现有1000多个SKU,售价在百元以下,覆盖护肤、彩妆、男士、婴幼儿等多品类,诞生过“黄瓜水”这种高性价比的爆品。

2008年,SKINFOOD在中国成立思亲肤化妆品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开启直营模式。

在进入中国市场后,SKINFOOD十年来市场表现一直不温不火,在别人借助韩流扶摇直上的那几年,也并未有抢眼的成绩,显得很“佛系”。

不过一直以来,SKINFOOD以百货作为主要渠道,从2016年底开始进军CS渠道。

根据《腾讯财经》在2015年的报道,为消灭假货和进军CS渠道,SKINFOOD在5月推出集团第二大品牌Fromtree馥林翠,此次推出的新生产线采取中韩共价策略。

但在2017年5月,新品在发售两年后便暂停发售,其品牌线管负责人曾公开承认,相比悦诗风吟、菲诗小铺等同类韩系品牌,SKINFOOD缺乏代表性的产品系列,难以让消费者对产品有明确记忆点。

业绩无起色,在2017年和2018年,SKINFOOD却因为接连被罚,引起了行业的关注度。

2017年10月,SKINFOOD上海分公司因没有办理CITIS允许进出口证明书,被罚款人民币1127000元。

2018年3月,SKINFOOD的一款樱桃唇线笔因涉嫌采用重金属镉超标的产品,不得不被紧急召回。迄今,在其中文官网上还挂有召回公告。

不过就在10月8日,SKINFOOD表示“因现金流动性大的债务,以暂时的债务确保流动性困难和调整债务,尽快恢复企业经营这才是符合债权人等所有人的利益,并进行申请了企业回生程序。”

如果SKINFOOD真倒闭了,学生党们也别太伤心,因为还有悦诗风吟、伊蒂之屋、THE FACE SHOP……这样的韩妆平价品牌。

02

韩妆现在还卖得好吗

2015年韩国化妆品对华出口同比增长一倍,至10.88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同期韩国化妆品出口总额27.53亿美元,同比增长53.6%。

眼看韩妆已经火了这么多年,可如今的销量还有那么好吗?

根据3月1日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公布的《2018年2月进出口动向》显示,韩国化妆品2月对中国内地出口额7300万美元,中国香港出口额4900万美元,同比分别减少34.2%、36.3%。

同时,韩国化妆品对华销售虽然保持了23.4%的增长,但是同比增势放缓。

倚重中国市场的爱茉莉太平洋、韩佛等韩企,2017年销售额更是有双位数下滑。

在今年年初开始,曾经要赶超悦诗风吟的THE FACE SHOP,也在全国范围内大量撤离单品牌直营店。

前几年成为国内化妆品标杆的单品牌店形式,在高昂的租金、人力成本面前遇挫。同政策大环境、租金、人力、合同等外界因素相比,业内普遍认为,韩妆受挫的最主要原因还是来自于品牌自身。

根据《化妆品财经在线》报道,代理3CE和VOV的江苏代理商骆奎军此前就表示,萨德事件的影响最主要不是体现在销售业绩上,在他看来,“韩流”带动韩妆的时代感觉已经过去了。

近几年,消费者迅速高端化,渠道迅速多元化,本土品牌崛起,来自欧美日的高端小众化妆品纷纷入局。以年轻化营销和爆品打造见长的韩妆, 面对这样的局面,逐渐招架乏力。

03

不太安全的韩妆

随着中韩关系的回暖,市场对于政策的敏感也在解冻。可是在今年3月,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处表示,韩国爱茉莉太平洋等8家化妆品企业的共13种产品(包括韩国爱茉莉太平洋旗下品牌爱莉达恩和伊蒂之屋的遮瑕膏、遮瑕棒、眉笔等,SKINFOOD品牌的樱桃唇线笔等),在检测中发现重金属“锑”超标,已责令相关企业停止销售并回收不合格产品,该事件曾引发热议。

事件一出,作为韩国化妆品巨头的爱茉莉太平洋首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该公司承认,今年1月从Hwasung Cosmetics处收货的部分产品被确认锑超标,包括4种爱茉莉化妆品和2种伊蒂之屋化妆品的部分制造编号。

虽然爱茉莉太平洋方面已经致歉,表示停售及回收问题化妆品,并承诺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但《东亚日报》指出,舆论对于知名化妆品公司在品质管理方面的失责倍感失望。受此影响,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爱茉莉太平洋股价周二早盘一度大跌5.7%。

事实上,爱茉莉太平洋是韩国最大跨国化妆品集团公司,这已经不是该公司第一次因旗下品牌问题遭到停售和回收。

2016年9月30日,爱茉莉太平洋旗下化妆品牌“爱丽小屋”与“ARITAUM”的眼影产品,在没有得到成品合格判定之前就发货,违反了制造管理准则发货管理相关条例,受到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处的处分。

同年9月26日,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处宣布,爱茉莉太平洋旗下牙膏品牌“麦迪安”的11种牙膏中含有CMIT、MIT物质,与之前致人死亡的加湿器杀菌剂属同一成分。

事实上,爱茉莉太平洋只是韩妆产品质量“黑榜”的常客之一,据数据显示,在国家质检总局“黑榜”中共有11批次来自韩妆品牌,近11吨相关产品受到退货处理。

不过,随着韩妆在中国逐渐失势,日本美妆正开始重新进入中国消费者的视线。

纽约研究机构L2在最新发布的”数字IQ指数报告—美丽中国” 中指出,2017年日本美妆品牌的销售额和数字营销透明度的增速高于韩国美妆品牌,包括SK-II、城野医生、FANCL、DHC、Kate和Pola在内的日本品牌是小红书上最受关注的美妆产品。

除了日本美妆的卷土重来,韩妆在中国还面临着本土品牌不断崛起的挑战。随着佰草集、百雀羚和自然堂等本土品牌不断加大在营销和研发方面的投入,在喜好多变的千禧一代消费者中,韩妆品牌的优势正在逐渐消退。

精彩回顾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426175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