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沙枣有它的地方叫家乡

美妆资讯
沙枣有它的地方叫家乡

沙枣花正由南到北次第开放,这种并非观赏植物又非名贵花卉的戈壁荒漠最常见的植物,如往常一样,迎来了不分性别不分年龄多样人群的围观和雀跃。老同学炳新制作了一个美篇《沙枣花香》,这本来是发在一个家乡老同学微信群里,供师生欣赏的小视频。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这种看似普通的戈壁小花,一时间,蜂舞蝶飞,嘤嘤嗡嗡,引来姹紫嫣红一片。从南疆到北疆,从疆内到疆外,点击量已破5万人次,点赞、点评、跟帖,刷屏洗版,再刷屏再洗版。这让制作者和同学们多少有些始料不及,有位当年的上海支边青年、现定居黄浦江畔的老师,道出了其中的缘由:“有它的地方叫家乡!”一语中的。

是的,有它的地方叫家乡,谁不关注谁不热爱自己的家乡呢?沙枣树、沙枣花、沙枣,这在我的家乡太普遍了,在南疆太普遍了,在新疆也太普遍了。它是沙漠戈壁特有的树种,它就像我们家庭的一员,不可或缺,和我们朝夕相处,低头不见抬头见,不仅习以为常,还有点熟视无睹,有时还有些烦怨,包括它的“相貌”,它浑身上下的荆棘,当初它并不那么招人待见,说句实话,就是现在也并没有太大的改观,地位甚至有些尴尬。

每年四五月间最美的花季,许多地方都有些颇具声势的梨花节、杏花节、桃花节什么的,盛装出场就不用说了,那都是当地特有的,就地取材,热闹一番,无可厚非。而郁金香节、樱花节等就多少有些追赶时尚、赚人眼球之嫌,可是我还没有听说哪里有个沙枣花节,尽管它在民间受到了空前的追捧,沙枣花的追花族应该不只是口头上说说,而是发自内心的,对于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因为生在新疆长在新疆,我对沙枣树多少还是有些了解的。维吾尔族群众把沙枣称为“吉克德”。新疆的“吉克德”大概有两个品种,一种称为“卡卡吉克德”,也就是小沙枣。这种沙枣为灌木或中等乔木,树皮红褐,树枝多刺,叶面灰绿,背面有一层银白色鳞片。花小,单生或簇生,颜色金黄。果实很小,呈金黄色,一般只有黄豆粒大小。另一种称为“馕吉克德”,也就是大沙枣。这种沙枣也是灌木或小乔木,树皮淡红,刺少许多,叶子的两面都是银白色鳞片,花的形状像一只小钟,或者像一只大口漏斗。果实大,有鸽蛋大小,形状呈长圆形和卵形,颜色是黄的或者淡褐色。与小沙枣比较起来,大沙枣果实大,皮薄肉厚,甘而不饴,面而不粘,不像小沙枣那么涩,吃起来更甜更可口。

说起对沙枣树的烦怨,现在多少有些可笑。那时连队的四周,学校的四周,条田的四周,公路两旁,水渠两边,到处都是它的身影。夏天特别是暑假,连队的孩子们都特别喜欢打赤脚,大干渠里戏水,稻田里摸鱼,麦场的草垛里捉迷藏,爬高上低,冷不丁,会“哎呦”大喊一声,原来是脚被沙枣刺扎了一下。刺一拔,还在滴血,不管三七二十一,照样疯玩,顶多嘴里嘟囔着骂上一句。但让人气恼的还不只这些。那时上学,晚上看电影、到团部办事,自行车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可是那心爱的“永久”“凤凰”牌自行车的轮胎最怕沙枣刺了,可以说是一对天敌。有时你骑上自行车,前面坐一个,后面驮一个,有说有笑,兴致勃勃地向目的地进发,突然“噗嗤”一声,车胎没气了,不用猜,十有八九是被沙枣刺扎的。没有办法,只有推着车跑步前进。这还不算啥,最令人懊恼的是,有时骑着自行车,到瓜地买瓜,后架上的麻袋满实满载,走到半路,轮胎突然被沙枣刺扎了,寸步难行。只能就地求援搬兵,在大太阳下干等着,头上火辣辣的,心里火烧火燎的,那时谁的心里还会念它是风沙的抗争者、绿洲的守护神?

沙枣树除了人们时常讴歌的不畏风沙,不惧严寒,不怕干旱,适应严酷恶劣的环境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尽管它也有不是,但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家常,亲和而亲近,用现在的话说和人“零距离”,和大自然“零距离”,远不像那些按照人的意志培植而成的观赏植物,一副高高在上、娇滴滴、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

沙枣树的花不事张扬,它既不先声夺人,也不大红大紫。当一个个繁盛的花事过后,春意阑珊,它才在银灰的树叶间半遮半掩,探出头来,犹如邻家害羞的小女孩,不施粉黛,朴素自然,清清爽爽。不像有的花,招摇过市,极力彰显,让人一览无余,不想细品。而沙枣花是让你慢慢地嗅着啜着,不露声色地让你一点一点地喜欢上它,最终爱上它,离开的时间越长,感受越深,感情越深。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种生存策略,也许它本身没有刻意为之,但目的达到了。

记得那时每到这个季节,在来自上海的知青老师的办公桌上,都会用盛满清水的瓶子插上一束沙枣花。我们去交作业本,都忍不住用鼻子嗅一下,好香呀!老师看着我们那可爱的样子,也通常报以会心的一笑。爱美是人的天性,无论大人小孩,无论在多么艰苦的环境里。

秋天,沙枣的果实,无论是大沙枣还是小沙枣,也是极其普通的,就像自家院子里种的一样。你可以顺手采摘,虽然有刺,但也不用太小心翼翼,因为没有看管人的大声呵斥,也没有拴着大铁链子的黄狗嗷嗷乱吠,你大可以悠然自得地坐在树下或爬到树上,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想吃多久就吃多久,随意地打包,送给发小送给邻座,或送给心里偷偷喜欢的女生或男生。

女生对沙枣的喜欢远远超过了男生,用一把“黑屁股”小沙枣去讨好心仪的女生,无疑是经济又实用的手段,同样,女生给男生的手里或口袋里匆匆塞上一把沙枣,示好和试探的含义也显而易见。怕就怕有的人,开窍晚,错失了一场美好的爱情,甚至一辈子的美好姻缘。这可不是瞎编,而是确有其事,而且不是个例。等明白过来,沙枣花早已开过了,沙枣早已被小鸟啄食、霜雪覆盖了。要想重续,没有来年,只等来生了。

沙枣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沙枣结了又落,落了又结。在那一年又一年的轮回中,沙枣树长高了,长大了。它们把一块块肥美的绿洲让给梨花杏花桃花,还有郁金香樱花牡丹花等,又站到沙漠戈壁的最前沿,迎风斗沙,守望着家园。在沙枣树一圈又一圈的年轮中,我们许多人的父亲走了,母亲走了,连个足迹都没有留下。但那树还在,那花还在,那果实还在。只要它在,我们的父母就在,我们的家就在。有它的地方就有家。它已成为我们生命中一个永久的符号,一生中一个无法替代的意象。

老同学孙春光的一首诗代表了大家所赋予它的精神内涵:

沙枣树

从苍老的记忆里

长出第一片绿叶

到了第三个秋季

便像一个孩子

捧出那么多甜涩的往事

没有油黑的沃土

没有滋润的春雨

只有孤独、寂寞、贫瘠

然而果实

还是挂在了旗杆上

也许

正是在浩瀚的戈壁

摇曳才显得这般婆娑

信念才显得这般执着

――你

解释了这一片土地

解释了这一片土地上的

第一批开拓者……

这也许是沙枣树、沙枣花、沙枣备受人们喜欢的一个原因吧,这也许是炳新同学的美篇《沙枣花香》大行其道的重要因素吧。

沙枣二字直戳人的心底,不可能对它无动于衷。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418767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