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3·15晚会让大家对消费品真伪的讨论掀起热潮,也让众多挂羊头、卖狗肉的劣质商品现出原形。这种自上而下的全民打假活动已经持续了近三十年,已经成了一项全民关注的维权行动,对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尽管这项正能量的活动有效促进了各类消费品的品质建设,但由于消费品门类众多,加上活动持续时间短,所以造成一大批制假售假的企业躲过风头之后依然我行我素,假冒伪劣商品在部分行业仍然猖獗。软件业就是受害最深的行业之一。
由于我国信息技术产业起步晚、底子薄,加上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相对滞后,所以软件类商品在我国长期间难以得到重视和保护,盗版、山寨泛滥成灾,极大地压缩了正版软件的生存空间,甚至现在的一些巨头在早期发展过程中也免不了抄袭。
万兴科技早期产品“数码故事”
这一点,国内消费类软件第一股——万兴科技最有发言权。不久前,万兴科技回师中国的两款产品——万兴神剪手(Filmora)、PDFelement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盗版行为,甚至盗版企业还明目张胆地拿着相关产品在网络上进行销售,对国家法律置若罔闻,既侵害了万兴的知识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秩序,更对国产软件的形象造成恶劣影响。
这种情况并非偶然。在万兴刚成立的时候,互联网泡沫破灭不久,百废待兴,国内软件业群雄混战,巨头通过免费和补贴的策略,在线上与线下市场展开厮杀,中小企业无处容身。更为残酷的是,盗版软件横行无忌,充斥着各大下载站点,它们打着免费的幌子引诱用户下载和使用,然后通过植入木马、流氓软件和广告来攫取收益,对正版软件的产权熟视无睹。
所以万兴选择了出海谋生——通过互联网将软件产品销售到版权保护严格、付费意识更好的欧美发达国家,创造了一种软件跨境电商的商业模式,最终在海外市场收获成功。
万兴科技旗下主要产品
那时候,盗版软件几乎存在于每一台电脑上,无论正版软件花费多大的人力、物力,都可能在几天内就被盗版围剿。国内对于网上虚拟类商品的打假力度远不及实体消费品那么有效,因而进一步助长了盗版软件的气焰。万兴的“独辟蹊径”一方面是一种面对现实的无奈,另一方面则是万兴对于自身产品的自信——国产软件的性能与服务绝不亚于欧美。
市场很快给出了积极的反馈。由于万兴始终保持着对用户需求的敏锐洞察力,所以其推出的产品紧贴用户现实所需,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时常遇到且相对棘手的问题,很快奠定了万兴在细分市场的领导地位。万兴也逐步将产品线从单一的数字化创意领域拓展到办公效率、数据管理领域,解决人们生活、娱乐、工作等场景中的碎片式需求。
截止目前,万兴已经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拓展了数以亿计的用户,每年新增付费用户多达数百万。公司的主要产品Filmora、PDFelement、Dr.Fone、Recoverit等产品在各自细分市场极具号召力,是全球市场排名最前列的品牌。据TopTenREVIEWS统计显示,Filmora在最佳视频编辑软件评测中排名第八,Dr.Fone在最佳手机数据恢复软件评测中排名第三;PDFelement在最佳PDF转换软件评测中排名第六。
种种迹象表明,国产软件在国内遭受冷遇,并不是“能力”上的欠缺,而是整个行业生态缺乏一个健康的环境。过去人们总以为“免费”就是好的,流行“拿来主义”。现在大家终于看清了一个现实: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软件”都可能会耍流氓,用户信息安全和体验根本得不到保障。
万兴科技北美运营中心
而消费类软件可以完全避免这些问题,健康的生态可以保障企业与用户双方的利益,也符合消费升级的现实需求。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强、支付方式的便利化以及国内用户软件付费意识的增强,消费类软件大有成为下一类虚拟消费爆款的趋势。这一点我们已经在电子音乐、网络电影、电子书等行业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现在我们应该树立一个基本的意识,那就是国产软件并不逊色于“舶来品”,以万兴为代表的国内软件企业已经用十六年的发展历程充分验证了国货的价值。无论是出于使用体验的需要,还是出于安全的需要,国产软件都不应该成为你拒绝的理由。
来源:消费日报网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412752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