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琳
4月13日,片仔癀发布2018年年报,报告显示2018年营业收入47.66亿元,同比增长28.33%;净利润11.42亿元,同比增长41.62%。
与一众医药老字号云南白药、同仁堂等的业绩相比,这一数字颇为亮眼。
从业务范围来看,片仔癀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医药商业、医药工业、日用品与化妆品、食品。其中,肝病用药业务一枝独秀,收入同比增长32.07%,达17.96亿元,毛利率83.02%,占医药工业营业收入比重达95.53%。
此外,公司日用品、化妆品实现营收4.98亿元,同比增长56.71%;呼吸系统用药实现营收2019.40万元,同比增长28.79%;保健食品营收1347.73万元,同比增长3.15%。
公司表示,在加强传统中药核心板块,化妆品、保健品两翼板块建设的同时,还将布局医药流通和跨境电商板块。
医药老字号跨界已成趋势,然而,前辈们在跨界业务高速增长后,似已进入瓶颈。
跨界瓶颈
云南白药2018年报显示,公司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267.08亿元,同比增长9.84%;净利润33.07亿元,同比增长5.14%。
自2016年以来,云南白药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一直是个位数增长。
云南白药的收入主要分为药品、健康产品、中药资源和医药商业四大业务板块。药品板块,以云南白药系列为主,占总营收17%,增幅2.98%;健康板块,包括云南白药牙膏等,占总营收16.7%,同比增幅4.54%,而前两年这一数字分别为11.99%和16.09%。
中药资源板块,包括中药材三七等,占总营收5%,同比增幅20.03%,此前两年的数据为44.91%和23.19%。医药商业板块,主要是医药商业业务,占总营收61%,同比增幅为12.77%。
传统药品增加缓慢,健康产品、中药资源虽然增长较快,但与往年相比呈现增速下降趋势。
尽管增幅缓慢,但如今对云南白药利润贡献最大的仍是牙膏等日化品。
年报显示,云南白药牙膏业务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二位、民族品牌第一位;市场份额约18.1%,营业收入44.07亿元,净利润15.24亿元,占公司净利润的46.08%,几乎占了半壁江山。
然而, 这一明星产品再难复制。
牙膏之外,云南白药还推出过洗发水养元青、沐浴露千草堂、药妆等系列产品,或因没有鲜明的白药特点,再加上洗发水、化妆品等产品市场竞争激烈,这些新产品都没有激起水花。
与云南白药相比,白云山的跨界似也碰到了天花板。
得益于收购广州医药,白云山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422.3亿元,同比增长102%;净利润34.4亿元,同比增长66.9%;
目前,公司主营业务主要由大南药、大健康和大商业三块组成。
其中,大南药中的化学药,增速高达68%,但毛利率下降6.41%。公司的拳头产品金戈(国产伟哥),实现营收6.62亿,同比增长17.67%,销量上,去年销售4774万片,同比增长了20.45%,毛利率高达87.35%。
大健康业务的收入主要来自王老吉凉茶。
这一市场已趋于饱和。资料显示,2009年至2012年期间,我国凉茶市场的增长速度在16%至18%之间。但到了2017年,其增长速度就已经降至4.2%。
面对这一情况,2018年5月,王老吉推出了新产品“椰汁”。对于这次跨界,王老吉没有披露相关的销售数据与未来的发展计划。
此外,王老吉与美国洛杉矶饮品店Fred Segal还联手开了一家名叫Fred Segal Cafe的复合咖啡厅,在纽约建起了第一家王老吉海外博物馆。
不过,这些都尚未取得更多成绩。
主营业务待突破
与上述跨界的困难相比,同仁堂和东阿阿胶的主业也亟待突破。
年报显示,同仁堂2018年实现营收142.09亿元,同比增长6.23%;净利润11.34亿元,同比增长11.49%。
光大证券认为,同仁堂收入增速受同仁堂营销调整放缓,利润增长又受过期蜂蜜事件冲击。
与此同时,公司旗下的同仁堂科技的产品中六味地黄系列、牛黄解毒系列、阿胶系列和西黄丸系列的销售额全年同比分别下滑12.6%、11.1%、55.7%、11.6%。
同仁堂的业绩尚能保持增长,对于东阿阿胶,情况更加艰难——不断提价也难挽救其业绩。
2018年,东阿阿胶的营业收入73.38亿元,同比下滑0.46%,净利润20.85亿元,同比上涨1.98%。
值得注意的是,东阿阿胶2018年收入基本没有增长,但公司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却出现大幅增加。
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年末,公司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账面价值分别为9.02亿元、15.05亿元,相比2018年年初分别增长78.77%、172.65%,增幅远远超过收入增幅。
东阿阿胶主营业务分为阿胶系列产品、医药贸易、其他、其他业务,占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6.08%、0.77%、12.90%、0.25%;其中,前三部分对应的毛利率分别为74.98%、0.22%、10.30%。因此,阿胶系列产品是上市公司最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
目前,其阿胶系列产品主要包括阿胶产品(阿胶块、复方阿胶浆)和阿胶衍生品(桃花姬阿胶糕、小分子阿胶和九朝贡胶),而阿胶块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
公司的阿胶块主要由母公司经营,而年报显示,2018年东阿阿胶母公司实现收入59.77亿元,同比下降1.49%;净利润21.11亿元,同比下降0.58%。
阿胶块之外,东阿阿胶的阿胶系列产品还有复方阿胶浆和桃花糕,其中阿胶浆的表现也难尽人意。
中康CMH数据显示,复方阿胶浆2018年终端销售额下滑3.1%至21亿元,剔除2018年年底5%的提价,预计终端动销销量下滑5%-10%。
据了解,东阿阿胶的复方阿胶浆2014年退出医院渠道后,通过大幅提价拓展OTC渠道,收入实现高速增长,但华泰证券认为,这种增长更多是依靠重金(单品价格高、扣率高)推广,增量需求也多来自赠礼,长期看,如何提高阿胶浆的市场教育、复购率、自用需求仍须探索。
黑天鹅事件频发
对于医药老字号,不论是跨界还是固守主业,2018年频发的负面风波都让人不得不对其未来捏把汗。
首当其冲的是云南白药牙膏添加氨甲环酸事件。
2018年10月,一位女医生公开质疑云南白药牙膏,认为发挥止血作用的不是云南白药药物活性成分,而是氨甲环酸。
旋即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及质疑。
其后湖南长沙一名律师将云南白药告上法庭,请求判令后者立即停止虚假宣传、在全国性媒体公开澄清事实并致歉、以及向原告赔偿3.15元等。
随后,云南白药又被爆出在美国上市的产品中没有标注添加氨甲环酸成分,涉嫌双重标准。
对于上述的种种质疑,云南白药连发两则声明回应称:“云南白药牙膏无违法添加成分,更未使用禁用成分。氨甲环酸是广泛运用于功效牙膏中的一种常用成分,目前国内外多种功效牙膏都使用了此成分。”
而出口美国的牙膏属普通化妆品,所以不含氨甲环酸。2019年1月24日,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目前尚无最新消息。
目前来看,这一风波对云南白药的影响或有限。年报称,云南白药牙膏在2018年年末的市场份额约为18.1%,位居全国第二位,与半年报的数字相同。
东阿阿胶也同样遭到了质疑。
2018年2月18日,国家卫计委下属的公益热线官微发布了一条名为“过年不值得买之阿胶”的微博:“阿胶在保健品中的段位一直很高,有种种功效的光环加持:补血、止血、养颜、安胎、抗疲劳、抗癌……不过,请透过现象看本质,阿胶只是“水煮驴皮”;驴皮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而这种蛋白质缺乏人体必需的色氨酸,并不是一种好的蛋白质来源。”
微博一出,引发大量热议,其后这条微博虽被删除,但争议却并未因此平息,后续影响也难以衡量。
与同仁堂比,上述风波或许都算小麻烦了。
2018年12月,同仁堂旗下的同仁堂蜂业瓶装蜂蜜的受托加工方被曝存在“回收过期蜂蜜、涉嫌更改生产日期”问题,引发外界声讨浪潮,随后数名高管被撤职及处分。
这一事件影响极大。
2018年年报中,同仁堂11次提及同仁堂蜂业,公司表示对同仁堂蜂业在报告期内出现的问题举一反三、引以为戒。
对于此次事件所带来的实际损失,同仁堂表示,考虑未来业务调整及相关资产处置,因销售退回、召回及停售瓶装蜜预提的费用、预提的跌价准备、上述处罚及预提补偿,减少公司2018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5778.65万元。
医药创新浪潮汹涌,医药老字号如何新生?路险且艰。
本文综编自云南白药、同仁堂、白云山、东阿阿胶和片仔癀公告,蓝鲸财经、金融界。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guikequan@hmkx.cn)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397787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