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义上的书法,指的是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中国的书法博大精深难以捉摸,许多人在看到一些书法常用术语时,会感到一头雾水,不知道其所以然。这个时候,大部分人都会选择跳过去,只有很少的人会去查一查看到底是什么意思。
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书法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入学习和了解的,油画酱选了二十个相对比较难懂的书法术语,跟大家探讨一下。
翰墨
翰墨,也不过就是书法的别称。「翰」原指长而坚硬的羽毛,后来借指毛笔、文章、书信等。再后来就把它与「墨」合二为一,特指书法。
钩填
书法术语。复制法书的一种方法。以较透明的纸蒙于法书上,先以细笔双钩,后用墨廓填,故称。亦称“双钩廓填”。
科斗文
指科斗文字。我国古代字体之一。篆字(包括古、籀)手写体的俗称。因以笔蘸墨或漆作书,笔道起笔处粗,收笔处细,状如蝌蚪,故名。 又名科斗字、科斗书、科斗篆。
拓本
用宣纸和墨或朱砂,将原本刻在青铜或石刻上的书法,以反印的形式摹制出来的拓件叫做拓本。实物最早见于唐代。
爰书
中国古代的一种司法文书。秦汉时通行。分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的爰书,包括检举笔录、试问笔录、现场勘验笔录、查封财产报告、追捕犯人报告等。
瘦金书
亦称「瘦金体」。楷书的一种。宋徽宗赵佶楷书学褚遂良、薛曜、薜稷而出以新意,运笔挺劲犀利,笔道瘦细峭硬而有腴润洒脱的风神,成一家法,自号「瘦金书」。存世作品有《楷书千字文》、《神霄玉清宫碑》。今之仿宋体,亦是从此中脱出。
鸟虫书
鸟虫书(Bird-and-Insect Script)亦称“虫书”、“鸟虫篆”。属于金文里的一种特殊美术字体它是春秋中后期至战国时代盛行于吴、越、楚、蔡、徐、宋等南方诸国的一种特殊文字。
草篆
草篆:书体名。汉字书体的一种。篆貌隶骨,笔势飞举,刚劲有力。 汉魏宫阙题署多用之。秦代庄重的石刻之类采用小篆,小篆可以说是象形文字的结束。
八分
八分书是隶书的一种,人们把带有明显波磔特征的隶书称为“八分书”。末魏晋之际,“八分”这个名称才在典籍中出现。据记载说是割程邈隶字的八分取二分,割李斯的小篆二分取八分,故名八分。
今草
今草亦称“小草”,草书的一种,始于汉末,是对章草的革新。据史书记载,今草为东汉张芝所创,世称张芝为"草圣"。至东晋王羲之,博采众长,以《十七帖》最为著名,是历代草书之绝品。
帖学
损崇尚魏晋以下,如钟繇、王义之、颜真卿等书风体系的学派。以区别于碑学。指研究考订法帖源流、版本优劣、字迹真伪的一种学问。盛行于清代。
擘窠书
大字的别称,最初是篆刻印章用语。古人写碑为求匀整,有以横直界线划成方格者,叫“擘窠”。一般书体为楷书。
中锋
书法术语。指行笔时将毛笔的主锋保持在点画的中线,以区别于偏锋。用中锋写出的钱条圆浑而有质感。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载:宋徐铉善小篆,映日观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屈折处,亦当其中,无有偏侧,乃笔锋直下不倒侧,故锋常在画中,此用笔之法也。
枕腕
书法术语。写字时把左手掌背平垫于右手腕下,称为「枕腕」。多用于书写小字,也有使用臂搁(多以竹、木制)等物代替左手垫于腕下的。
书丹
碑刻术语。指用朱砂直接将文字书写在碑石上。《隶释》:「《石经》,蔡邕书丹,使工镌刻。」南宋姜夔《续书谱》:「笔得墨则瘦,得朱则肥。故书丹尤以瘦力奇,而圆熟美润常有余,燥劲老古常不足,朱使然也。」后泛称书墓志铭为书丹。
碑学
亦称「碑版学」。研究考订碑刻起源、体制及新旧异同等学问。指清代阮元、包世臣提倡北碑后,学书崇尚碑刻风气大盛,遂有北派碑学、南派帖学之分。
经生书
经生书一般指抄写佛经的人用的书体。在经生书中,有的渊源有序,颇具功力。但有的抄经者为求清楚端正,多写的呆滞而无神韵,所以后世有人讥讽呆板无神的小楷为“经生书”。
单钩
书法术语。执笔法指法名称.以食指钩笔管与拇指形成钳制状,余指皆垫于笔管后方。因只以一食指主钩,故称“单钩”。与“双钩”相对。
运腕
书法术语。用笔的一种技法。由于毛笔性能柔软,因此书写汉字,除要有正确的执笔法,还需要有正确的运腕法。北宋黄庭坚称谓「腕随己意左右」,手腕上下提按和左右调正笔锋,「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写出的笔道,才坚劲圆浑,富有质感。
碣
刻石中的一类形制。《后汉书·窦宪传》注:「方者谓之碑,圆者谓之碣。」如今存之石鼓文,镌刻于鼓形圆石上,内容为歌咏秦国君主游猎之事,故也称「猎碣」。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393915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