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潘赞化和潘玉良:从青楼救出你,为了让你飞得更高

美妆资讯
潘赞化和潘玉良:从青楼救出你,为了让你飞得更高
2023-08-05

潘赞化和潘玉良:从青楼救出你,为了让你飞得更高

文/老张在路上

说起妓女,无论人们私下内心里怎么想,表面上大都会嗤之以鼻,如果一个女人被人骂为“妓女”,那是最刻毒不过的了。

从古至今,人们常把妓女描绘成天生卑贱之躯,甚至演绎出种种荒诞不经的故事。比如《唐诗故事》说唐代歌伎李冶:“季兰五六岁,其父抱于庭,作诗《咏蔷薇》:‘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父恚曰:‘此必为失行妇也。’后竟如其言。”等等之类,无非想证明她们是天生“下流胚”。其实史上名妓,无论是薛涛还是李冶,多是因为遭遇家庭变故,处于穷途末路,才无奈沦落风尘。试想,哪个女人是天生的娼妓呢?

其实,历代娼妓中,不乏正义刚烈的女中豪杰。比如明末清初,山河变色,有名的“秦淮八艳”,虽流落风尘,却比一些假道学、伪君子更明白舍生取义的道理。即如钱谦益、侯方域这样的大名人,在她们面前也自愧不如。

因为特殊的境遇,历代妓女中更不缺少天资聪颖,能诗善画的人。且不说古代那些载入青史的名妓,就是近代,也有一位女性,幼年时曾沦落风尘,后来成为世界知名的画家,她就是潘玉良。

她曾是上海美专及上海艺大西洋画系主任,也任过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她是东方考入意大利罗马皇家画院之第一人,她被称为一代画魂。 她的作品包括油画、国画、白描、版画、雕塑等,作品多次入选法国具有代表性的沙龙展览,并在美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卢森堡等国举办过个人画展,曾荣获法国金像奖、比利时金质奖章和银盾奖、意大利罗马国际艺术金盾奖等20多个奖项。

她的人生道路是艰难而又曲折。孤儿——雏妓——小妾——名画家,她一步步从社会的最底层走出来,这中间有幸运,也有她个人的努力奋斗和对命运的抗争的结果。

潘玉良,原名陈秀清,1895年出生在古城扬州一个贫民家里。一岁丧父,两岁姐姐夭折,八岁母亲去世,她成为孤儿,被舅舅收养。但到了14岁时,烂赌的舅舅忘却了同胞姐姐的手足之情,财迷心窍,她卖给了芜湖县城的怡春院。从此,陈秀清改名为张玉良。

17岁那年张玉良被带到了一个宴席上,宴席的主位上坐着当时的芜湖海关监督潘赞化。

潘赞化,字赞华,号世璧,晚号仰聃,于1885年出生在天津,安徽桐城西乡(今桐城市潘家楼)人,现代知名人士,潘赞化是《新青年》早期撰稿人之一。

潘赞化祖父曾官居天津知府,但父母早逝,他由伯母戴氏拉扯大。

1901年,其兄潘缙华在安庆与陈独秀交好,倡导革命,组织社团,年方十六七岁的潘赞化热心参与,奔走其间。稍后,潘缙华被清廷通缉,其兄带着赞化逃往日本,适逢孙中山先生在东京组织兴中会,潘氏兄弟均加入了兴中会。躲了一阵,见风声小了,兄弟俩又回到了安庆。兄在徐锡麟主管的巡警学堂任总教习,赞化在安徽陆军小学堂从事教学工作。

1907年7月6日,鉴湖女侠秋瑾的战友徐锡麟在安庆组织反清起义失败,清政府疯狂搜捕革命党人,潘赞化因同情和支持徐锡麟起事,被迫再次东渡日本。直到辛亥革命时才回国,投奔新军柏文蔚部。

1912年安徽都督柏文蔚派潘赞化担任芜湖海关监督,那时的财政部由北洋军阀控制,潘赞化不愿把关税上交财政部,而是汇寄到上海同盟会。不久,中山先生巡视芜湖,接见了潘赞化,赞扬了潘的义举。

潘赞化就是在此时第一次遇见了张玉良。

有时偶然性也是一种奇特的命运,会把意想不到的幸运赐给人。认识潘赞化,是张玉良人生道路上的转折点。

当晚,张玉良被急切想巴结潘大人的老鸨送进了潘家。原本潘赞化十分厌恶此等行径,但他知道张玉良这样被退回去,她必定会收到残忍的惩罚,于是他松了口,要求她第二天同游芜湖。

第二天,潘赞化又约她出去在芜湖边散步。散完步,潘赞化又把她送回怡春院的时候,潘玉良突然跪在了他的面前。

她流着泪,恳求潘赞化留下她。可能连她自己都不清楚,那一跪,将如何改变她的一生。

那天,潘赞化留下了她,并且让她睡在自己的卧房,自己住在了书房。

从此,她不用再回怡春院了。

过了一段时间,潘赞化替张玉良赎了身,他说,你现在自由了,你想去哪里,都可以去。张玉良一听哭起来,乞求他说:“回扬州,我一个孤苦女子,无依无靠,还不是从火坑跳到水坑吗?大人将我留下吧,我愿终生侍奉大人。”

那些一开始巴结潘赞化的人见潘大人并不为他们办事,便开始拿张玉良说事,说潘赞化沉迷花街柳巷,与妓女纠缠不清。污水泼向潘赞化。潘赞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1913年娶了张玉良做第二房夫人。

陈独秀是他们的证婚人。新婚之夜,为了感恩眼前的男人,张玉良改姓潘,冠上了夫姓。从此,世间有了潘玉良。

1913年,孙中山先生发动倒袁的“二次革命”,柏烈武(柏文蔚字烈武)密谋响应,柏氏手下芜湖驻军龚振鹏反叛,将柏烈武的计划密报袁世凯的大将段祺瑞,并在芜湖发动“陶塘兵变”,逮捕都督府秘书长陈独秀,险些将他枪决。

这种险恶政治氛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潘玉良为防止龚振鹏夜间密捕潘赞化,每夜不睡觉,手执手枪为潘赞化警戒。

晚年潘赞化回忆这段往事,称之为“潘玉良参加革命”,诗云:“长街民变逼陶塘,鼎革清廷兵马荒;九道门前勤护卫,持枪值宿小戎装。”

不久,新任安徽都督倪嗣冲,免去潘赞化芜湖海关监督一职。潘携玉良寓居上海。此间他资助革命党人倒袁,与乡友陈独秀过从甚密。1915年,云南蔡锷通电讨袁,潘赞化赴滇参加讨袁活动,云南起义无疑给袁世凯以毁灭性一击。潘因此获“云南起义纪念章”之殊荣。

1927年,北伐军抵达长江流域,柏文蔚出任国民革命军33军军长,委潘赞化为副师长。潘作战勇敢,指挥有方。

1937年抗战爆发,潘赞化同仇敌忾,奔走呼号,前往平凉、兰州、西安一带积极宣传团结抗日。后辗转流寓四川江津,出任国立九中总务长兼国文教员。在江津又重逢生活穷困潦倒的陈独秀,潘赞化不忘乡谊和友情,经常带学生去看望陈独秀,还从经济上给陈以接济。

1945年抗战胜利后,潘赞化任桐城县临时参议会副议长。其间出任桐城孟侠中学校长并在故乡练潭潘家楼创办木崖、黎阁小学。潜心教育工作,为家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直到1947年迁居安庆,解放后,任安徽省文史馆馆员,工作勤勉,深受敬重。

潘赞化身高体魁,长髯拂胸,举止潇洒。与僧尼、居士交往甚密,主张儒、释、道三元合一。行为怪异,乡人称为“桐城怪杰”。他救出潘玉良,却没有以救世主自居。他尊重潘玉良,买了笔墨纸砚来让她识字诵书,并请了邻居洪野先生来教潘玉良学画。

1918年,潘玉良考上了上海美专。1921年,赴法国里昂中法大学和里昂国立美术专门学校学习。1923年,考取巴黎国立美术学院,与徐悲鸿同窗。两年后,得罗马国立美术学院绘画系主任康马蒂教授的赏识,成为该院的第一位中国女画家。

对于潘玉良的一天天远飞,潘赞化从不阻止她的脚步。当刘海粟等人建议潘玉良出国深造时,正是潘赞化通过关系为其拿到官派留法的名额。

离国前送别时,在黄浦江码头,潘赞化取出一条金项链放到潘玉良手里,鸡心吊坠中镶嵌着两人的照片。这个男人要给眼前这个苦命女人铺一条平坦的路。

留学期间,潘玉良很想念丈夫潘赞化,从他信中她也感觉到他正在一点一点地老去。7年后,1928年,潘玉良学成归来,但她的青楼出身却犹如一个永远也无法摆脱的魔咒,在1935年第五次国内画展上,她的画作《人力壮士》被恶意指责为妓女对嫖客的赞歌,不堪的舆论污辱的潘玉良产生了再次留学法国的念头。

这一次离开,潘赞化依旧送她到黄浦江码头,他将蔡锷送给他的怀表送给潘玉良作为临别纪念,却不想这次送别竟是俩人的诀别。

抗战全面爆发后,潘玉良失了潘赞化的音讯,直到1952年她才重新收到他的来信。

“遐路思难行,异域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多年后,潘玉良给潘赞化写下的一首诗。

据说,旅居法国多年,许多人都曾请潘玉良回国,她却一直没有成行,也许她在等丈夫的呼唤,可潘赞化至死也没有开口请她回国。但了解那个年代的人应会明白,面对新的时代,面对诸多困境,潘赞化其实无能为力了。

1959年8月, 潘赞化病逝于安庆,终年75岁。

当时中法尚未建交,潘赞化过世两年后,潘玉良才从大使馆的人口中得知他去世的消息,悲痛欲绝。但她只能在心里一次次默默感谢那个改变她一生命运的男人。

1977年,潘玉良在巴黎去世时,身边携带着潘赞化送给她的项链与怀表,这两样东西一直陪了潘玉良40多年,从来没有丢弃过。

潘玉良一生中,除了潘赞化外,还有另外一个男人为她付出了许多。男子名叫王守义,陪她出入朋友的艺术沙龙,交流画技,设法筹资,多方奔走,为潘玉良举办画展。不仅在巴黎,还在瑞土、意大利、希腊、比利时等国家举办。但是,潘玉良心中始终放不下她的丈夫,二人最终只能以姐弟相称。

潘玉良临终前,嘱咐王守义一定要将潘赞化赠送给她的项链和怀表归还给潘赞化后人。1978年国庆节前夕,王守义终于回国,并将潘玉良的遗物亲手交给了潘赞化的后人。

(本文图片为网络资料)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387467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