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美瞳品牌可啦啦宣布完成4亿元的B轮融资,这是截止目前,美瞳赛道单次披露的最高融资金额。
仅仅10个月前,可啦啦刚获得近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短期内融资金额近5亿,足以看出资本对可啦啦的青睐。
实际上,资本青睐的并不只是某一品牌,而是可啦啦所在的整个美瞳赛道。
据品观APP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包括4iNLOOK、Moody、可糖在内的6个国产美瞳品牌获得多轮融资,披露的融资金额合计近1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资本推动了国内美瞳市场火热,但截至目前,这一赛道仍未跑出独角兽,其本身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年复合增长41%,2年融资13起
“美瞳”这一概念诞生于2004年,最初属于强生在中国大陆注册的专用商标。严格意义上来讲,如今的可啦啦、Moody等品牌产品,其实应该被称作“彩瞳”。
在如今的本土美妆市场上,美瞳正代表着一片新兴蓝海。
其一,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青山资本数据显示,近五年,美瞳复合年均增长值达41%,2020年终端销售额超100亿,预计到2025年,中国美瞳行业发展规模将达500亿。
尽管体量不小,但美瞳在中国消费者之间的渗透率仅7.5%,与发达国家超30%的渗透率相差甚远。这意味着,本土美瞳市场还有极大发展空间。
其二,资本闻风入局。
资本方最先看到了美瞳市场的巨大潜力,纷纷入局。
据品观APP不完全统计,2020年至今,本土美瞳品牌及平台共发生13起融资事件,其中有4起融资金额过亿:4iNLOOK披露A+轮融资数亿元、B+轮融资1亿元;Moody先后获得4亿元、3.8亿元的B轮、B+轮融资。此前,Moody天使轮和A轮融资金额合计7000万元。
还有其他本土品牌虽未披露融资金额,但公开投资机构中,不乏腾讯投资、真格基金、高领创投等新消费市场上的“明星投资机构”。
其三、美妆品牌跨界而来。
市场的火热,也吸引了一众美妆品牌跨界入局。
今年3月,完美日记发布美瞳产品“星月”系列,并在其微信小程序“完子之家”上线该系列产品。如今,“完子之家”共有CATCH、STARRY NIGHT(星月)、繁花三个系列共计18款美瞳产品。
橘朵迅速跟进,先与4iNLOOK达成合作,推出联名款礼盒,后又牵手Moody,推出“购买2件Moody美瞳产品,赠送橘朵眼影”的活动。原创本土彩妆品牌apinkbaby于去年双11关闭官方旗舰店,宣布转行售卖日韩等海外美瞳产品。
稚优泉、colorkey、VNK、ENUS MARBLE等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的美妆品牌,都曾与不同的美瞳品牌以推出联名款礼盒、套餐等方式进行合作推广。
其四、消费市场火热。
消费端也正在积极相应这一发展趋势。正如Sweet Color负责人所说,美瞳可以归属于潮流快销品范畴,“如今的美瞳产品销售有三大特性:高频率、高复购、高增长”。
目前,小红书上关于“美瞳”的笔记超79万篇,相关产品也已过万。在淘宝上搜索“美瞳”,月销量过万的产品超50个,其中,销量排名第一的可啦啦美瞳月销过10万。而近期美妆市场上的另一热卖品——刷酸产品,淘宝月销过万的链接也仅21个。
各个美瞳品牌也不断发出“战报”。去年11月,Moody天猫旗舰店单月销售额近4000万元,上线第一年其GMV就破2亿元。同期,可糖热门款美瞳产品“月落星海”创造了10万件产品1分钟内被抢售一空的“奇迹”。Glam up美幕也宣布达成“上市3天销量破百万”的销售业绩。
市场热捧之下,美瞳为何不能“野蛮生长”?
虽然市场热闹,但美瞳产品的特殊性也对其发展带来一些限制。
2012年1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消息称,彩色平光隐形眼镜(即“美瞳”)属于较高风险的医疗器械产品,今后将正式纳入医疗器械监管范畴,并建议生产、经营者暂停该产品的生产或进口。
从那时开始,美瞳被划分为三类医疗器械,生产和销售美瞳产品分别需要得到“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这一限制,注定了美瞳市场不会像普通美妆产品那样高速及野蛮生长。
同时,作为三类医疗器械,按照规定,美瞳品牌也不能请代言人。Sweet Color相关负责人介绍到,“很多美瞳品牌都是通过 KOL、KOC和明星等推荐,在抖音、小红书等各类平台‘种草’”。相比于明星,这种推广方式显然粉丝覆盖范围更小,影响力有限。
从美瞳产品本身而言,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是安全隐患。今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眼科医院院长史伟云在采访中表示:“戴隐形眼镜时人的眼角膜有被感染的风险,一旦被感染是不可逆的”,他特别强调,不建议年轻人戴美瞳眼镜。
虽然目前国家对美瞳生产和销售有严格控制,但出现在代购、微商等渠道中的美瞳产品,依然存在来源不明、安全标准缺失、不规范流通等安全隐患。
其次是产品同质化严重。品观APP搜索发现,目前淘宝上月销超1万的50多个美瞳产品,来自近20个不同的品牌,品牌名称和产品包装都趋于相似,且多以英文名为主,辨识度较低。产品也大多主打“明星同款”、“妈生瞳”、“素颜感”、“无辜眼”、“混血感”等常规宣称。
另外还存在库存管理困难的问题。和普通隐形眼镜一样,每个美瞳色号背后都对应几十个不同的度数,还有“日抛”、“月抛”、“半年抛”等不同时间概念,这意味着,美瞳产品SKU数量庞大,管理难度较大。
某国产美瞳品牌创始人曾在采访中表示:“线下的库存问题是仍待解决的行业难题”。而这也是美瞳多以线上渠道销售的重要原因。
随着竞争日趋激烈,倒逼产品迭代速度加快,如何精准捕捉消费者不断变化的新需求,提升产品周转率,缓解库存压力也考验着美瞳品牌们。
如今,不少国产美瞳品牌已经开始行动起来,尝试做出一些创新性改变。
例如,Sweet Color开发出了一套SaaS系统,能够对品牌200多万会员实行线上线下实时数据分析,“因此品牌需要精准预测消费者在不同场景下的个性化佩戴需求,以跟上美瞳快速迭代的流行趋势”。
为了解决供应链问题,YOOLENS收购了韩国Vocol美瞳工厂及Hicell美瞳研发设计团队,并与国内美瞳生产商瑞尔康合作;moody也开始布局上游工厂的建设。
可糖也在极力做出差异化的产品,在韩国设立花色实验室,结合用户需求,将其搜集来的好看的美瞳花纹进行改造升级。4iNLOOK则组建了50人的设计团队,从产品花色、包装、线下店铺形象等多个方面形成差异化的品牌形象。
【版权提示】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品观网/品观APP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对本站其他内容有授权需求,请联系meiti@pinguan.com。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367821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