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饮品,自带社交属性。
“一人独自饮酒”姑且当它是种“思考人生”的模式,可是“一人饮茶”就真的很少见,即使是多爱喝茶的老茶骨,也难忍耐这种孤寂吧!
所以茶作为社交的媒介,通常场景是这样的:
“不管今日有事否,邀人喝茶。无事就邀上三两好友,甚至更多茶友一同饮茶畅聊;有事就边喝茶边谈。”
“逢年过节送个礼,送烟酒,伤身!送红包,俗气!送水果,怕坏!请人办事,红包有贿赂嫌疑,其他和以上一样,都不大合适。那就送茶吧!”
就这样,茶从社交属性延伸出了“礼节性质”。
后来,每当佳节该“倍思亲”的时候或是过年串门的时候,茶叶礼盒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是谁打开了茶叶包装的“潘多拉魔盒”?
中国人一贯作风就是“就算人不到,礼也得到;人要是带礼去了,就得撑得起场面,得体面”。
这个时候,“茶礼”闪亮登场,俗话说得好“佛靠金装,人靠衣装”,茶叶也是当然如此,于是,有的人选购茶叶时,根本不在乎茶本身,而是主要考量“茶叶外包装”这项指标。
有的商家看到这种现象,心里可偷着乐,暗想:“天生我材必有用,又到了发挥我的经商天赋的时候了”,抱着“茶质量可以一般甚至很差,但咱皮子不能输”的态度,认真而且专注的在包装上下功夫,尤其是材质,甚至出现了“包装比茶还贵”的现象,有的做包装的商家更是疯狂暗示做茶的商家:“一个华而不实的茶叶包装决定你的荷包有多鼓”。
后来,你在市场上买到的或者看到的茶叶礼盒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手提袋套着茶叶礼盒,礼盒套着内盒,内盒套着茶罐……层层包装,礼盒可能一共两三斤的重量,拿出来,茶却只有半斤不到……又或是,借着中秋节、端午节的名义,还在礼盒里面放上几个粽子月饼,充充分量;然后不管哪种礼盒,总之价格都标得高得离谱。
有人为自个儿买了如此体面的茶礼而高兴,并对于买这种“华而不实”的礼盒乐此不疲,年年买、回回买……商家也年年给这些忠实顾客们变着花样的来做精美礼盒。
茶叶包装的怪圈就这样来了……
这个“怪圈”叫做过度包装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规定:
1、茶叶的包装空隙率≤45%;2、包装层数≤3层;3、除初始包装之外的,所有包装成本总和≤商品销售价格的20%。
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包装成本占售价比例这三项指标中,只要有一项不合格,就可以判定为过度包装。
怪圈的本质你看清了吗?
如此这般的包装,茶叶礼盒再便宜,价格也不会低,商家费心力打造的“精美外壳”,难道不花钱吗?这还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包装的账最后还是消费者来买。
好,如果你说“我不在乎这点钱,能拿出来体体面面地送礼就行”,那我就和你好好掰扯掰扯。
买茶叶礼盒着重看包装或是只看包装,不觉得有点古人“买椟还珠”的意思?
本来想送健康给对方,结果买了华而不实的茶叶礼盒,拿到手的可能就是一层又一层的包装,茶叶礼盒中,茶成了配角,要不质量一般或是低下,要不少得可怜。
虽说不是买给自己喝,面子上过得去就好了,对方也未必也懂茶,喝的就是个心意,但你想想,这样的茶,这份心意又有多重呢?
仔细想想是否是本末倒置了呢?
不管是茶叶礼盒还是平时的普通自饮茶茶包装,一个包装,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它能否发挥它本身的功能——保护茶叶,保护茶叶不被压碎、不变质;
其次是环保和成本,金属材质的罐子可以重复利用,而且成本也不会太高;
再就是使用的便利性,自饮茶方便携带和收纳,礼盒装的包装,大方得体即可,太铺张浪费,我认为和茶所追求的“俭 ”背道而驰了。
破除“怪圈”,茶行业在努力
最近小编看到某网红奶茶都开始在包装上花心思了,从原来的塑料透明杯换成了环保纸杯,杯身也印上了中国风的花卉,咱有着这么深厚文化底蕴的茶,难道还不如一个奶茶品牌?
欣慰的是行业内有改变的势头。据小编观察,一方面是关于茶叶包装有出台新标准规范遏制,另一方面是行业有不少的品牌已经意识到“好的包装设计比花里胡哨的利用各种材质包装要更为明智”,品牌化的同时,品牌的包装设计不仅能传递给消费者品牌的文化底蕴还能将品牌在消费者眼中形象化。
您认同么?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364381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