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陈振濂谈:真伪宣德炉

美妆资讯
陈振濂谈:真伪宣德炉
2023-08-05

陈振濂谈:真伪宣德炉

明宣宗宣德三年(1428),皇帝钦命铸造专供郊坛、太庙、内廷所用的新礼器供器以代粗陋的旧器,以供案香炉为主要形制。共得鼎、彝、乳炉、敦炉、鬲炉、钵炉等共3365件。铸造由司礼监、工部会同完成。颁布皇宫内府、王爷府、大臣官府、衍圣公府,还赐予各地大型神庙、学馆、寺观、经厂等。

宣德炉的制作十分考究,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兹看如下几则记录:

一、材料:朝廷偶得数万斤极品铜料,号“风磨铜”,是以普通的优质铜料经过至少4次以上反复冶炼所得,在优质铜基础上,更别出心裁加入赤金640两、白银2000两、又各种贵重金属矿物质数十种混溶其间。奢华艳美,光怪陆离。为求其精,各有精炼6~12次不等,自有青铜器以来从未有过。

二、形制:参考了商周古器、唐天宝局器、宋大中祥符《礼器图》《元丰礼器图》《宣和博古图》乃至瓷器中如汝窑、官窑、定窑、哥窑之形式,讲究外形功用形制来源清晰,承传到位。

宣德炉之美轮美奂,可据如下记载得之。

同时稍后的明代项元汴(子京)为大收藏家,论宣德炉共有四色最称雅美;鎏金仙桃、秋葵、栗壳、仿古青绿。

冒辟彊有《宣炉歌注》:“宣炉最妙在色。假色外炫、真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正如好女子肌肤柔腻可掐”。

秦东田《宣炉说》:宣德炉有“错金、鎏金、蜡茶、藏经”诸种。

赵汝珍《古玩指南》分为仿宋烧斑、仿古青绿、茄皮、棠梨、土古诸色。

尤其是《宣炉博论》记载堪称详尽:“宣炉之真者,其款式之大雅,铜质之精粹,如良金之百炼。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淡淡穆穆,而玉毫金粟隐跃于肤理之间,若以冰消之晨,夜光晶莹映彻”。又鎏金在炉口与耳间,则称“覆祥云”;在腰腹间,称“金带国”;在底足间,称“涌祥云”。

最诡异的是,在宣德三年曾主持宣德炉制造的工部官员吴邦佐,在朝廷制造工程结束封炉停造后不久,即聚集当时铸炉工匠技师多人,将剩余各种原料来仿制宣德炉。工艺仍保持非常精湛,但因为原料所剩相对不充分,所以仿制数量不多。这批宣德炉有底款“大明宣德五年监督工部官吴邦佐造”、“工部员外郎李澄德监造”。它与正宗的宣德炉底款“大明宣德年制”楷书六字款不同,但材料、工艺均一致,可谓“下真迹一等”,故在古董市场,亦以此归属真品宣德炉一族。

明万历后直到清中期乾隆嘉庆,仿铸宣德炉成为一种时髦。其特点是经济格局稳定,伪铸者也在技术上精益求精。有“北铸”施念峰,“南铸”甘文堂,“苏铸”蔡氏徐氏,皆为一代高手。如果不假“宣德炉”名目,都可以在本朝领袖群伦,但被指为仿制,是追随者而不是首创者,故这几百年的宣德炉,当然皆被称伪而已。清末民国以来,滥制滥仿的弊端使宣德炉的声誉一落千丈,以致我们在民国以来的古董市场中所见的所谓“宣德炉”不仅百无一真,甚至说它们是万无一真也不为过。

之所以是万无一真,是因为不知道哪件是真可以作为标准器。材料形制的相同相似,已经使宣德三年“大明宣德年制”的最正宗,与“大明宣德五年监督工部官吴邦佐造”等的追仿品不分彼此了,至于其后的北铸、南铸、苏铸也是精益求精,只要也有“大明宣德年制”的底款,在制作工艺的精致与材料的纯粹程度方面,真可说是伯仲之间,故而在绝大多数场合中,没有一等一的慧眼,是无法分辨的。反倒是后来的粗制滥造,满大街满地摊上都是歪瓜裂枣式的宣德炉,识别易如反掌。但不知真,焉知假?没有真品作为标准器,当然就没有了判断的依据,于是宣德炉之鉴定,便成了难上加难的事儿了!换言之,鉴定海量的清中晚期到民国的劣炉,并不繁难;但真要看出“宣德三年”的正器与“宣德五年”吴邦佐的准正器,即使是分辨宣德年的极品和清代前期中期的“北铸”、“南铸”、“苏铸”的仿制精品,亦必是玄虚之极、云山雾罩的混沌之事呢!

若梦想去潘家园检漏,能遇上乾隆嘉庆时的“北铸”、“南铸”、“苏铸”之后仿的宣德炉,已是撞上大运了。若能再碰上宣德五年吴邦佐造之准宣德炉,那更是中头彩的福分了。宣德炉从一批特指精品极品到成为笼统的泛香炉种类名称,反映出一个常见的历史发展事实:初时呕心沥血不厌其精,越往后越大众当然也就越泛滥以至不可收拾与控制,专业地位与尊严荡然无存。“劣币驱逐良币”,真是令人徒唤奈何。

当然也有一问,宣德三年的那3300多件真正的宣德炉,难道就一件都不存于世了么?

作者链接:

陈振濂,号颐斋,原籍浙江鄞县,1956年2月生于上海。198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1993年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调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兼艺术学系主任、艺术学院院长、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书画艺术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在中国美院书法系与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同时招收博士研究生。现任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副院长。

陈振濂同时以创作、理论、教育三方面的开创性成果享誉当代。在书法创作方面,他倡导“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强调书法创作的构思、主题、形式与技巧的综合性,为书法艺术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型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专业思考与实践成果,并以此成果荣获中国文联“百名优秀青年文艺家”称号(1999年)。30年来曾提出一系列引领书法发展的创新思考,如(一)"学院派主题性书法创作模式”(二)“魏碑艺术化运动”(三)"草圣追踪"(四)“阅读书法”等,在书法界30年当代史上被誉为书法“思想家”。他突出的创作能力体现在各次展览中:1992年在日本举办“陈振濂书法绘画篆刻展览”;1993年在中国举办“陈振濂书画篆刻著述展览”;1994年在台湾举办“陈振濂书画篆刻文献展览”。迄今为止已举办过个展13次。从2009年开始,对书法展览实践进行了创新学术思考与全方位投入。2009年4月“心游万物”展,5月“线条之舞”展,尤其是12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意义追寻”书法大展广受业界关注。此后2010年举办“大匠之门”展,“大墨纵横”展;2011年“守望西泠”展;2012年主办超大规模的“社会责任:传播•阅读•创造——陈振濂综合书法群展”。每展必有一个特定主题,一种审美指向与创造。以其原创性和全面性尤其是"阅读书法"的崭新时代理念,引领着当下书法创作展览观之建设并体现出厚重的思想支撑。出版有《陈振濂书画篆刻集》及各次专题展览图录15种。

在书法理论方面,他倡导“书法学”学科研究,主编《书法学》学术专著,为书法理论的体系化、规范化、专业化提出了完整的学科构思,此一成果已荣获“文化部第一届优秀艺术科学成果奖”(1999年)。《书法美学》专著获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2001)。目前已出版学术专著有63种。内容涉及古典诗歌、中国画、书法、篆刻等各方面。并旁涉日本书法绘画。

在书法教育方面,他创造了有“陈振濂书法教学法”,有史以来第一次以书法教育学成果获国家级大奖(1988年)和霍英东教学基金奖(1989年)。有大学教材著述五种行世。主编“大学书法教材集成”十五种,获中国书法“兰亭奖·教育奖”(2004)。

在文艺评论方面,陈振濂获“中国当代文艺评论奖”(2001年)。

2007年,陈振濂被评为年度书画十大影响力人物。2009年,以书法篆刻的综合影响力,荣获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首个书法篆刻类项艺术家大奖。2010年,获书法报等专业媒体评为十大年度书法人物。2011年再被评为十大年度书法人物。现为国家级专家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编辑/制作 郑成航)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363664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