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字戏的简介
正字戏,广东省陆丰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正字戏本名正音戏,用中州官话唱念,是一个多声腔的古老稀有剧种。明初南戏的一支传入粤东,形成正字戏,主要扎根于海陆丰地区,后传播到港澳台及东南亚等地。正字戏有传统剧目2600多个,分为文戏和武戏两类,表演风格古朴,气魄宏大。
正字戏的起源
正字戏早期为南戏一支。
明宣德七年(1432年),有手抄剧本《刘希必金钗记》,因该本卷末题“ 新编全相南北插科忠孝正字刘希必金钗记卷终下”一行字中有“正字”二字。《刘希必金钗记》是南戏失传本,该本锣鼓谱的记音标识与正字戏文戏的锣鼓经基本一致,其中有丑饰婆、净饰配角插科打诨的表演,正字戏的表演也有这种例规,所以正字戏的来源与南戏有关。
清朝中叶,正字戏在潮州 一带演出甚为活跃,咸丰十年(1860年)重修潮州田元帅庙时,碑文记“正音班每年每班银二元”敬神,捐银数多于潮音班1倍。
现存同治十一年(1872年)贝淑仪手抄《荆钗记》演出本,标有生、旦、外、占、末、丑、净、夫、小、杂10种演出行当。
清末民初,正字戏渐次退出潮州,偏处海丰、陆丰两县演出提纲戏维持。正生郑乃二遗留“宣统元年岁次已酉二月十五日置”的一本提纲戏集载有十多个剧目,除一出《鸿门宴》外,其余均为“三国戏”。
民国以后,正字戏已不如前期昌盛,虽以锣鼓喧阗、弓马武术的提纲戏为号召,午夜串演潮音戏吸引观众,但已不能保持当年盛况。
民国三十二年,发生大饥荒,许多艺人不幸饿死,有的改行他业,正字戏濒临绝境,只剩下4个行头破烂不堪的班社。
建国后,正字戏在当地人民政府扶持下恢复了专业剧团,进行“改戏、改人、改制”的工作,招收女演员改变过去全男班的状况。
1953年后,在老艺人带领下挖掘整理传统剧目,演出的《百日缘》、《百花赠剑》、《古城会》、《金叶菊》、《张飞归家》、《掷钗》、《白兔记》、《断机教子》、《倒铜旗》等剧目,既保持古老质朴的艺术特色,又有所革新发展,颇受观众欢迎。
“文化大革命”期间,两个剧团均被解散。
1980年,陆丰县正字戏剧团恢复建制,整理演出了《包公审白面虎》、《古城会》、《渔家乐》等剧目。
正字戏的艺术特点
一、声腔
正字戏表演风格古朴、气魄宏大,特别擅长连台本戏。正字戏设12个行当,以正音曲和昆腔为主要声腔,分文戏和武戏。
文戏的唱腔比较古老,以曲牌体的正音曲(大板曲)、唱牌子(即昆腔)为主,杂以乱弹、小调等。正音曲受弋阳腔、余姚腔、青阳腔、四平腔等四种腔调影响,一唱众和,多滚白、滚唱。其乐调分重六、轻六、活五、反线等类,并有头板、二板(中板)、三板(快板)、牵句等节奏变化。正音曲常用曲牌有“山坡羊”“四朝元”“驻云飞”“锁南枝”等。昆腔则被艺人称为“牌子腔”,有套曲结构和单曲结构两种。套曲结构以南北曲四大套为基本唱腔,即“新水令”套、“醉花阴”套、“粉蝶儿”套和“点绛唇”套;单曲结构曲牌则被艺人称为“碎牌子”或“单牌子”,如《山坡羊》《二郎神》《沉醉东风》等牌子。在使用上,联套比较自由灵活,尤以在一段戏里往往由两三个角色同唱一支曲牌为特点。
正字戏中的正音曲演唱,以三公曲和生旦曲见长。二者风格各异。前者极显弋阳高腔的粗犷雄浑,演唱往往“字多腔少,一泄而尽”,直率奔放,高亢激昂,在演唱中显示出主人公的英雄气概和豪迈激烈的情绪。正音曲,用三板散的音乐形式演唱,加上大锣大鼓的喧嚣气氛,使剧情更能得到强烈的渲染。正音曲余姚腔的演唱特点是以唱代说,杂白相混,旋律类似唱白。其唱腔以急促、热闹的流水板式出现,以此刻画人物心理,也为紧张激昂的场面做铺垫。
正字戏的昆腔,可以因剧目的同一首曲牌在不同角色的演唱中,以及在不同剧目或同一剧目的不同场次中,形成不同的情境。生行、旦行以及净和丑在唱法上符合各角色性格的特点。每一行当角色的演唱,在音色和演唱力度上表现出各自的风格,在各行当曲调和唱腔的运用中也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同时,在念白、音色和真假嗓音的处理和表现上,在唱念技巧配合表演艺术的表现上,力求使人物性格的刻画更加深入。
二、曲牌
曲牌也叫牌子,正字戏最具特色、最为传统的曲牌为正音曲。据《正字戏大观·谈艺录》云,正音曲曲牌大部分失传,仅存《新水令》《山坡羊》《香柳娘》《云飞调》《哭板山坡羊》《锁南枝》《不是路》《尾声》8支。昆腔的曲牌受古文辞体格的限制,变化比较少,如出自唐诗宋词的《锦缠道》《小桃红》《驻马听》《渔家傲》等。各类曲牌依照音乐格律、格调以及它们的调式和调高而分类编入各类套式和唱词,以便在运用中达到统一的音乐风格,从而使音乐结构更趋于严谨、完整。
正字戏的代表曲目
正字戏有传统剧目2600多个,分为文戏和武戏两类。文戏有明代宣德七年的《正字刘希必金钗记》及嘉靖年间的《蔡伯喈》南戏抄本和一批较完整的清代、民国抄本,以及20世纪50年代的记录本。
四大喜戏:《三元记》、《五桂记》、《满床笏》、《月华缘》,四大苦戏:《荆钗记》、《葵花记》、《琵琶记》、《白兔记》和四大弓马戏:《忠义烈》、《千里驹》、《铁弓缘》、《马陵道》统称十二真本戏。武戏多为连台本戏,如《三国》、《隋唐》等。
你还知道正字戏的哪些小知识点呢?欢迎留言分享哦(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357284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