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实战中并不需要读懂研报,只需辨别真假!

美妆资讯
实战中并不需要读懂研报,只需辨别真假!
2023-08-05

很多时候,投资都需要读研报,但是很多研报读起来非常费劲,篇幅又长,动不动就是几千上万字,专业术语又多,听起来高大上,读完之后,感觉上市公司要上天一样,实际上大多数时候,按研报操作,中招的居多。为什么会这样?

经常看研报的人,会发现一个现象,研报大多数都是在吹牛,说各种“好话”,里面的很多数据和展望的依据,都是根据静态的理想数据,按计算器算出来的,你说这样的研报对于操作的实际结果会有好的帮助吗?

所以,今天所说的如何快速读懂上市公司的研报,试着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其他的什么PE、PB是多少才代表公司值得投资,什么净利润增长率、营收增长率这些,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

今天,主要聊一聊如何辨别研报,当市场各种滥竽充数,各种起“宣传”作用的研报到处飞的时候,个人觉得,辨别研报比读懂研报更重要,因为我相信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想要了解上市公司最真实的基本面,是非常非常难的,去实地考察不现实,看到的文章都是经过加工的,里面是否代表了立场?是否裹挟着利益?你也不清楚!

比如,一个长期萎缩的行业,或者处于衰退期的行业,券商里面有专门研究这个行业的研究员,他们还得继续上班,还得继续写研报,还得继续卖研报,那他们怎么办?他们会如实地在研报里面说这个行业不好吗?他们会不会为了把研报卖出去,而粉刷这个行业呢?

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这也是为什么大家看到的研报,里面说的都是“机会”!当所有的研报都是机会的时候,那里面肯定有大部分是坑。

所以,先不要管研报里面的各种指标应该是多少才代表公司是好的,也不要管里面的各种估值模型;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辨别这份研报里面说的东西成不成立,反而更重要。

这里,主要从四个方面去思考:

1、这篇研报的论点是什么?它要证明什么!

2、这篇研报的论据是什么?它用什么来证明它的观点是对的!

3、这篇研报的论证过程是什么?它论证的逻辑靠不靠谱!

4、这篇研报的论据存在的前提条件是否成立和是否可持续?

举个例子:预制菜概念!年初的时候,很多人大吹特吹预制菜,然后各种研报就开始出现,套路无非就是“画大饼”,说这个市场有多大,然后某某上市公司的市场占比有多大,公司价值被严重低估了,值得买入。下面我们按步骤来演示一遍。

1、研报的论点:预制菜很有前景,这家公司的预制菜也不错,股票被低估了。

2、论据:整个行业出现大幅度增长,某上市公司的相关业务也出现了大幅度增长。

3、论证过程:经过前些年的培养,消费者逐渐接受和认可了这种饮食方式,行业营业额的增长就是最好的证据。

前面3点,乍一看都是没有毛病的,而且好像还真的是那么一回事,但是到了第4点,就出漏洞了。当时是因为大家都居家隔离,很多都市白领或者年轻一代,并不擅长做饭,但是总不能饿肚子吧?所以,很大一部分营业额是他们贡献的,你觉得大家会一直居家吗?当可以自由活动之后,他们还愿意消费吗?做饭是一种乐趣,如果自由活动之后,还愿意做饭的人,会去买新鲜的菜来做,而不是预制菜吧?

再者,你们觉得家庭消费会持续吗?你想一下,你好不容易回趟家,你爸妈说买了预制菜来招待你,你什么感觉?或者,你的孩子一个星期才回家一趟,你难道不是亲自下厨?还有他们引用的数据包括刚过去的那个春节的数据,那是因为很多酒店为了控制人流,入座率要控制在一半以内,所以那一年的年夜饭预制菜销售额比较大。

至于消费习惯,也许有个别人被改变了,但是占比不会很大,那么第4点的“论据存在的前提条件”是不可持续的,而研报中写的数据都是拉满预期值的计算数据,写得再牛,也不可实现,所以这样的研报,可信度是极低的。

经过以上步骤的判断,我们大概就能知道每一份研报的可信度是多少了,从而决定是否可以参与相关股票的投资。

当市场上都是“好”研报的时候,学会辨别真假比读懂所有的研报更重要!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345321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