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企业启动了品牌运营机制,并以此为契机开始了对品牌建设的思考与品牌运营的实施。在长达近40年的品牌发展中,中国企业的品牌运营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经济建设的发展过程,也是品牌的成长壮大过程,品牌的运营态势也表现出了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1963年国务院颁布《商标管理条例》引导企业认识商标的内涵与用处,但在计划经济的环境下,企业没有商标的概念,更没有品牌的意识。例如,经过了数十年的经营,一汽的“解放”牌汽车这一品牌有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力,然而一汽连最起码的“商标注册”工作都没有进行,致使当某一企业抢先注册“解放”牌汽车商标后,惹出了一场“解放”汽车品牌的商标归属权之争的官司。而更多的企业,纵然对自己的品牌进行了商标注册,但仍然没有品牌的运营意识。
1979年1月4日,《天津日报》发布“蓝天牙膏”广告,成为改革开放后在中国内地发布的第一个商品广告。
1979年1月28日,《参桂养荣酒》1分30秒的广告在上海129万台电视机屏幕上出现。这是中国内地第一条电视广告。一次播出费用不到300元。由于广告传播的启动,有些企业开始慢慢地关注起了商标和品牌,这是虽然停留在对品牌视觉认知阶段,但企业知道了品牌概念。
1982年8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并于1983年3月1日起施行,同时废除了1963年4月10日颁布的《商标管理条例》。
1991年由《法制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消费者报》联合举办了“中国驰名商标(部分商品)消费者评选活动”,并于1991年9月评选出了中国十大驰名商标,如茅台(酒)、凤凰(自行车)、北极星(钟表)、永久(自行车)、霞飞(化妆品)、五粮液(白酒)、泸州老窖(白酒)等,这些商标(品牌)在当时享有较高的声誉。
1993年2月22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对《商标法》中的部分条款进行了修改,使其真正称为促使商标所有权人保护产品或服务质量和保护品牌信誉、保障消费者利益,促进经济发展的强有力依据。
1996年,国家工商局颁布了《驰名商标的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按照该规定,中国驰名商标(品牌)要由国家工伤根据《规定》中的约束条件进行评定。
2001年6月15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出台了《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办法》第二条明确规定:“本办法所称中国名牌产品是指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居行业前列、顾客满意程度高、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经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确认的中国制造产品。”
2008年9月23日,《人民日报》以“名牌评选取消之后”为题发表人民时评:“从推进中国名牌发展战略的角度看,这样的活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随着评选的过多过滥,围绕公平公正的争议和质疑不断升级,造成一些混乱。”
2009年3月10号,新华网报道:本来是提升产品质量的好机会,现在却变成了谋取不当利益的幌子。
2011年6月1日起,长期举办“品牌强国”大型社会活动,在中国发出时代最强音——“品牌就是力量,品牌凝聚希望”。
中诚信品牌实验室品牌演算工作历史大事记
2009年中诚信组织品牌专家着手探索世界品牌价值和中国品牌价值的评估工作。针对英国、美国等品牌价值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采用调研、测算、模型同步进行的方式,建立了《中诚信基于市场结构的品牌引擎模型》,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2012年初依据《中诚信给予市场结构的品牌引擎模型》开发计算机系统,经过近三年的研究,终于有复大品牌管理(杭州)有限公司成功开发“复大基于大数据的品牌价值云演算系统软件”,于2014年末获国家著作权和软件产品登记证书。
2014年,中诚信品牌实验室(TBL)正式启动了世界品牌价值、中国品牌价值的演算工作。
以上内容由独立,客观,权威,用数据为品牌佐证的品牌通整理发布,全球品牌通——企业品牌建设精准响应式营销服务平台。
全球品牌通独创动力指数用以衡量传播价值、品牌价值、投资价值,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品牌价值标准。依托行业领先的技术能力,全球品牌通提供基于大数据的数据咨询、广告营销、行业研究、品牌宣传等服务。给传统企业传统品牌营销模式带来新一轮的淘金机会,助力企业品牌升级,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332684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