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凯度消费者指数中国区业务群总监赵晖以大量的数据分析作为支撑,为大家分享了新常态下的中国化妆品市场的走向。他指出,高端化和下线城市是国产品牌的下一个市场机会点。虽然眼下韩流凶猛,但本土品牌仍然发展可期
文/品观网 韩俊仪
4月28日,由品观传媒主办的2015中国化妆品零售峰会(济南站)如期举行。凯度消费者指数中国区业务群总监赵晖以大量的数据分析作为支撑,为大家分享了新常态下的中国化妆品市场的走向。
据赵晖透露,从2011年到2014年,中国经济进入了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但在日化市场中,护肤和彩妆仍然是增长中的佼佼品类。其中以85后90后为代表的年轻一代已经成为了日化美妆市场的主要消费力量。
品观网对赵晖的演讲内容进行了归纳,具体如下:
第一,中国护肤和彩妆市场的增长幅度明显,但彩妆产品的市场渗透率还比较低,平均购买数量不多,这意味着彩妆的发展潜力很大。
第二,在所有的消费人群中,20-30岁青年使用美妆产品的次数比例最高,平均每周使用美妆产品的个数也多于一般群体,达到了5.5个。
第三,美妆产品的价格上涨趋势明显,且高端产品表现越来越突出。从2012年到2014年,面霜、唇膏、粉底液、眼线液等4个品类中,高端产品的金额占比增长明显,其中高价位唇膏销售占比从25.6%上升到了33.7%。
第四,在快消品领域包括美妆市场,地级和县级等下线城市的消费增长明显快于一线城市,地级和县级市场为整个日化领域销售增长贡献了83%。另外,从区域上划分,西部增长最快,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0.2%。
第五,中国女性护肤现状是,98%的女性有护肤的习惯,每人平均每周使用3个产品。其中女性使用频率最高的3类产品是洁面产品、面霜和爽肤水。不过最近两年,面膜和BB霜已经成为很多中国女性必须使用的产品。
第六,电子商务成为日益重要且增长迅速的新兴渠道,但其增速已经在逐渐放缓。从全渠道来分析,化妆品专营店和网购两个渠道的增长最快,他们的增长主要来自于面霜、面膜和精华这3个品类的贡献。
第七,从整个亚洲市场来看,中日韩三国的表现不一,其中高端化在中国表现明显,但高端产品的渗透率还低于日韩;而在日本和韩国,“多合一”的产品呈上升趋势。
第八,近年韩系产品在中国市场非常受欢迎,以爱茉莉太平洋为代表的韩系品牌正在加速布局中国。但与此同时,一批国产品牌也在不断崛起甚至走向世界,其中韩束和百雀羚是典型的代表。
有关赵晖演讲的更多精彩内容和更详细的权威数据报道,稍后品观网会以ppt形式加以完整呈现。
2015中国化妆品零售峰会由品观传媒主办、品观网及《化妆品观察》协办、纽西之谜主赞助,年度主题为“新消费时代”。参与本场峰会演讲的重要嘉宾包括:亚缇企业董事长刘晓坤,凯度消费者指数中国区业务群总监赵晖,奥洛菲集团董事长何国光,AFU阿芙CXO(首席惊喜官)陈大花,上海敖冠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元元微商创始人张仁恺,本土化妆品零售新锐管理专家叶光,TEEIN帖易策略总监杨雁,雅兰国际集团副总裁、活泉国际CEO马晓宁,南京芝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朱智,K友汇发起人、嘉诚优品副总裁管鹏,EA•LEAD怡亚通国际美妆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华,康缇商业百货连锁有限公司加盟事业中心总经理邹本生等。此外,本场峰会还包括2015中国化妆品O2O零售新技术高端沙龙活动。
如果您因故未能参会,请随时关注品观网的会议跟踪报道。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311712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