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默热红学研究2017》新书出版的消息一传出,吸引了许多红友的目光,都纷纷发微信来要新书。平湖市土默热红学研究小组决定于8月19日(周六)下午二时,在当湖公园秋月楼文联创作基地会议室召开《土默热红学研究2017》发布会,扩大土默热红学的影响,进一步推动土默热红学的研究。
在《土默热红学研究2017》发布会上,被草根红迷们誉为“民族主义红学家”的吴雪松先生从松江专程前来到会表示祝贺,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时代的科技进步,进入资源与成果共享时代,《红楼梦》研究得以突飞猛进的发展,主流红学逐渐失去阵地,首先对主流红学发起冲锋的就是土默热红学。土默热红学,自身发展也取得卓越的成就,从土默热开始建立自己的学说,到形成“土默热红学”一个流派,最大的贡献也就是王正康老师带领的团队贡献,尤其是来自平湖的几位学者,堪称为团队的主力军。
有了团队的学术才会称为流派,否则,土默热的红学只能是一家之言的学说。自2012年以来,土默热红学研究成果一直被传播并积累着,而今天与大家见面的力作《土默热红学研究2017》更是特色鲜明,内容精彩而充实。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点:理论的适用范围从洪昇作者论拓宽到南明背景。这对于非主流红学的兼容性和机动性有了质的飞跃。第二点:证据的挖掘独立而深入,在“赤霞石刻”的探索与发掘中,潘建伟与王正康老师的贡献可谓是里程碑意义的贡献。第三点就是这本书有着出版高度。本书稿件筛选扩大到全国各地,审稿与出版经过严格而复杂程序,由全国著名作家黄亚洲先生与著名红学家王正康先生主编。书中占有重要篇幅与地位的顾跃忠老师被称为红楼史家,我到各地拜访红友,每次出行前,我都会查阅一些观点或者论文,顾跃忠老师的资料是必看的。
平湖的三位土默热红学研究员也对自已的论文观点作简要介绍。
顾跃忠老师用ppt精彩演绎了论文《炕的南传和演变》,让大家一目了然,知道了《红楼梦》中的炕是冷炕,不生火的,写的是南方的炕榻,在《从植物看大观园在南方》中引入统计方法得出南北植物之比为4:1,证明大观园在南方,作者为南人,不可能是北方的寅孙曹雪芹。论证有力,让人信服。
潘建伟老师《黑洞、引力波,红楼梦、敏感词》一文中谈到自己受美国科学家探测到引力波的启发,从清初洪昇的四折杂剧《四婵娟》中发现了许许多多的和《红楼梦》一模一样的敏感词和超级敏感词,通过比对,论证了它们的作者是同一个人,那就是洪昇。是洪昇著书说的重要物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潘建伟老师的《赤霞石刻,你在哪里?》一文,是通过近十次的到西湖风景名胜区,岳庙文保所、宝石山、钱塘门、嘉兴图书馆等处勘察和查阅资料,卓绝艰苦,考证了赤霞石刻就在宝石山上,后来被毁掉了,让红楼梦里的“赤霞仙子”有了归宿。大家对潘老师的坚韧精神,表示敬佩。
王正康老师是本书的主编,为土默热红学研究付出的很多心血与努力,大家表示由衷的钦佩与致敬。他在发布会上也对自己的三篇文章的观点进行了阐述。
王老师在《文化解析就是对红楼文化的全面解析》谈到了:1、非曹的各种作者说均没有提出方法论,唯有土默热红学讲究方法。土默热红学的最大贡献,在于提出了全面解析红楼文化的“文化解析法”。文化解析方法是对各种有效的解析方法的综合运用,包括对索隐与考证方法的运用,如解析“地陷东南”隐意必须用索隐法,确定《红楼梦》中的炕是冷炕,必须用考证法。比较《红楼梦》与《长生殿》《四婵娟》,揭示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用的是文学比较法。土默热红学大厦从顶层设计到基层的打桩,采用多维定点的方法,研究者还可以自创一些有效的方法,例如顾跃中论证饮食文化的南方化,统计出南方饮食与北方饮食之比为2.8:1,证明其作者必然是位南方人。张彩华比较《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与《长生殿》中“美”字使用频率,证明《长生殿》作者与《红楼梦》作者很可能是同一个人。他们成功地运用了统计法,避免了以偏概全、以个案替代整体的现象。2、土默热红学能以科学怀疑精神贯串文化解析,使文化解析方法具备了自行纠错的功能。比如我的“曹寅之孙曹雪芹系子虚乌有”与“曹寅改续洪昇原创《红楼梦》”的观点,把洪昇著书说从曹寅之孙曹雪芹“批阅增删”与续写后四十回的泥潭中完全拔了出来,从而修正、拓展了土默热红学体系。文化解析遵循坚持真理,随时修正已认识到的错误原则,这样就不会重蹈主流红学固步自封的复辙,在不断地自行纠错中走向真理。
王老师在《君子之争和而不同——回复应守岩先生的“商榷”》是一篇长文,在与大学同窗应守岩的内容方泛的争论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如认为《红楼梦》的金陵并非如南京那样地理意义明确的地名,金陵是南明的都城,金陵有既指南京又指其统辖的江南含意。《红楼梦》第四回写到“护官符”时,说的是“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而到第十六回,赵嬷嬷口中变成了“东海少了白玉床,龙王来请江南王”,“金陵”变成了“江南”。这就抖漏了作者心中“金陵”的意涵,其实是意指“江南”。《红楼梦》中有大金陵的布局,杭州也在大金陵的范围之内,因而以杭州西溪蕉园诗社众多才女为基本原型的十二钗可称为“金陵十二钗”,出身于江南各地的女子为原型的红楼女子,均可入“金陵十二钗”的正册、副册、又副册等册子,就是这个道理。
提出了《红楼梦》中“石头城”并非实指南京有“鬼脸城”的地势险要的石头城,而是一个虚构的京城,即“名园筑在帝城西”的“帝城”,也就是《红楼梦》中虚构的“都中”,“神京”。这个虚构的京城,固然揉合了北京与南京等地的文化元素,但是主要的文化元素来自杭州!正本清清源,《红楼梦》中贾府大观园在杭州!
他说若用“嫁接”理论打比方,正如土默热先生精确表述的,“红楼文化长青树植根于杭州‘三西’文化沃土”。北方文化元素不过是一些枝叶嫁接到《红楼梦》这棵大树的主干上,而主干植根于杭州“三西”文化沃土。经过嫁接,贾府大观园所在地有点儿模糊,又象在北京,又象在南京,又象在杭州,这是洪昇采取的“布真假迷阵”模糊化策略之故。其实作者写杭州是真,写点北京、南京元素是为了“隐真”,即是把贾府大观园真实所在地掩盖起来,可《红楼梦》瓶子里装的却是西湖、西溪、西泠的水,打开来闻闻,多是杭州味儿。
在《“百年”:“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中王老师认为“百年”还有重新解读的必要。从洪昇原创《红楼梦》观点看,《石头记》初稿最早成书时间要从乾隆十九年即甲戌年(1754年)上推一个甲子,是康熙年间的甲戌年,即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从此时算起,往前上朔“百年”,是1594年,比顺治定鼎北京的1644年早50年,也比1615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政权要早19年,那肯定要上朔到明朝了。
那末,生活在明朝的宁荣二公之灵,会认为清朝是他们心中的“国朝”吗?
洪昇写“百年”,是运用“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的写法,用“百年”的这句话把洪家发迹于宋朝,中兴于明朝,“运终数尽,不可挽回”“树倒猢狲散”于明末清初的家族史作了隐显曲折而又巧妙的表达。
接着王老师又一次赞扬了潘建伟老师为赤霞石刻付出的艰辛努力,值得大家学习。最后,王老师请与会者评价一下书的封面设计,大家一致认为封面大气典雅,设计得好,全都表示喜欢。
《土默热红学研究2017》发布会在热烈和谐的氛围中圆满结束。发布会上与会者每人赠送新书一本,共赠送新书65册,最后大家一起在秋月楼前合影留念。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299442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