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啦……这是我们的优质热门商品文章第三十四期~
在能妹跟广大作者沟通的过程中,发现大家普遍面临着两个问题:
1、我的文章应该插入什么商品?为什么商品总是关联性低?为什么商品转化这么低?
2、我的商品文为什么阅读量这么低?
其实针对这两个问题,我们不妨先把常见的两种商品文写作思路捋一下:
第一类是:内容→商品
例如:有“小肚腩”穿衣记得“3不要”,不然会很难看!
第二类是:商品→内容
例如:这款液态硅胶壳还原iPhone本色之美,只要30元
针对第一个问题,我猜这样的作者一般都没有什么商品文写作经验,准确来说,这样的作者在头条写作的目的是以分享自己的专业经验或者其他目的,商品功能只是其附加的一个变现奖励,写作思路上首先考虑的是我今天写什么主题(关于我的领域),怎么获得更多的流量?这样的内容符合用户的阅读需要,可读性也强,但是在插入商品上优势性较低。
对这类作者的写作建议是:在写作时还是应该以本专业领域的思路为主,不用刻意为了写作商品文而一味扰乱了自己的写作章法,商品在你的文章中应该是以道具的形式出现,比如咋很多美食制作步骤中会用到的日常厨具,这就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商品的插入上,建议可以在每期的优质案例中看看别人的写作思路,然后自己进行模仿练习。商品能插就插,不能插改下次,或者在文章中建立必要的联系再插入。不用刻意以商品为中心构成全篇的文章,因为你不是专业的商品营销写手。
针对第二个问题,这样的作者写作商品文的目的性很强,文章一般是以各类商品的信息介绍构成了全篇的内容,但是在专业领域的文章写作可能有所匮乏,这样的文章很多一看就具有很明显的商品推销属性,而且本身也缺乏一定的可读性,这样的内容相对头条这样的资讯类平台来说,并不符合用户的阅读预期,他们是想在消费内容资讯,而非寻找消费建议,所以这样的内容一般来说不太容易获得用户好感。
对这类作者的建议:还是应该避免将文章写成商品信息的堆砌描述,建议加强相关领域的专业学习,利用自身商品文写作的优势,写作更有深度,更具有可读性的内容,才可以获得长足性的发展。对于大多数文章来说。如果从商品本身插入,建议深扒一两个产品,好过通篇的商品堆砌,这样的文章会丰满很多。在头条的商品文写作时一个专业学习不断加深的过程,而非一味的商品介绍。
下面可以看看本周的案例,来感受一下:
数码
华为新旗舰开放抢购:全面屏+128GB售2199元,外观很漂亮
等了整一年,这个20元的质感台灯终于开卖了!
国产悄然上架新手机!售价1199元:全面屏+高清双摄
vivo X21迎来首销,线下预订交100抵200
这款液态硅胶壳还原iPhone本色之美,只要30元
花4万元这样配置吃鸡装备,要是不流畅,我赔你钱!r
时尚
Nike、Adidas去标签化?以后可能见不到三道杠和大勾了?
优衣库买了不亏的4个系列,到底哪个最最最值得买?
泰国必买的平价面膜合集来了 |不贵好用超详细
不知道这些,就算敷sk2的面膜也没用!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怒刷存在感!可口可乐开始卖彩妆了?离老干妈口红也不远了
有“小肚腩”穿衣记得“3不要”,不然会很难看!
居家
白衣服染色别扔,它们轻松去染色还不伤衣
别说起绿植就只想到绿萝 盘点几款ins网红款家居绿植
沉淀古韵飘书香,中式装修风格也可以这么好看!
4㎡卫生间也能干湿分离,第三个方法绝了
其他
摩托车凸轮轴反复发生磨损,发动机拆散排查才发现是密封胶惹的祸
身体僵硬的人,练习这4组动作,轻松柔软身体
71款100%纯果汁大评测,你最常喝的汇源排第几?
圣斗士星矢:今天是贵鬼生日,突然发现他很有女性缘
手把手教你21天把星月菩提子玩到两年以上的颜色和包浆
想写好商品文章除了有专业系统的内容,也要掌握一些必要的营销技巧,大家不妨在看文章时,仔细体会作者是如何在内容和商品之间做到无缝衔接的,如何一步步引出问题,并将商品引出作为解决方案的,如何提供观点和争议,引发用户讨论的。
移动互联时代,内容本身也具有了更多的社交意义。内容不是扁平的、冷淡的,是作者个人价值和态度的体现,用户获取资讯和信息不仅仅是满足知识获取的需求,更多是一种情感需求的满足,或者是认同,或者是批判。希望作为内容创作的你们,可以赋予内容更多的态度和温度。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的周一爱叨叨~
你有什么想法,不如我们评论区见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292286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