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中明代锦衣卫和东西厂是常见的题材,一般都是罪恶的形象,它们代表明代政治的一个极阴暗的一面。
01什么是锦衣卫和东厂
锦衣卫和东厂,合称“厂卫”,是明代皇帝设立的内廷侦察机关,受皇帝的直接监督控制。锦衣卫,初设于明太祖时,由内廷亲军改编,属于皇帝的私人卫队。东厂则设置于明成祖时,由宦官提督,最与皇帝亲近。所以,锦衣卫也要受东厂的督察。
据《明史 职官志》所说,锦衣卫的职责是“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凡贼奸宄街涂沟洫,密缉而时省之”。嘉靖初年,又缩小其职权为“专察不轨妖言人命强盗重事”。其实最主要的还是侦察“不轨”与“妖言”。不轨指政治上的反动党派,妖言是指对朱家政权构成一定威胁的宗教团体,如弥勒教、白莲教、明教等。
明代皇帝通过锦衣卫监察一切自认为是可疑的人,又通过东(西)厂监察一切官民及锦衣卫。有时候还加设更高一级机构监察一切官民和厂卫,如内行厂或内厂。皇帝则直接监督一切侦察机关。如此层层缉司,导致人人自危,造成了有明一代恐怖的政治氛围。
锦衣卫下设南北镇抚司,南镇抚司掌本卫刑名,北镇抚司专治诏狱。锦衣卫治诏狱直接取诏行事,不必经过外廷三法司(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的法律手续。一度形成三法司形同虚设的局面,是明代政治败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卫的长官称指挥史,下有官校,专侦察,名为缇骑。东厂的属官称贴刑,由锦衣卫千百户充任,东厂提督则由太监充任,受皇帝的直接领导,威权也最重。
02锦衣卫和东厂的设立
元末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明教首领韩山童、刘福通首先发难,揭开元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萧县芝麻李、蕲水徐寿辉、南阳市布王三、襄阳孟海马、濠州郭子兴纷纷起兵响应。顿时,大元朝就被农民起义的浪潮淹没。
此时,朱元璋悄然崛起于农民军郭子兴部。朱元璋,祖籍金陵,父兄早亡,为了谋生入于觉寺做了游方僧。二十五岁时投奔郭子兴部下,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郭子兴死后,成为了这支起义军的首领。
一个处于社会最下层的游方僧,在元末起义浪潮中崛起,最终成长为明帝国的开创者,这一定是有原因的。吴晗先生曾经总结这样几条:1.运筹帷幄,军事才能高人一着。2.军纪严明,无犯百姓,得到百姓的拥护。3.礼贤下士,集思广益,善于听取专家的意见。在他的手下汇集了李文长、刘基、宋濂、徐达、常遇春、胡大海等一班文臣武将。
但是明帝国建立以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逐渐激化,朱元璋日益猜忌功臣。朱元璋源出明教,深知明教、白莲教、弥勒教等宗教组织对于明政权的威胁。为了巩固朱家江山,为了子孙顺利继承皇位扫清障碍,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用来侦伺官民,监视每一个可疑的人。
与太祖并肩起事的诸将,个个身经百战,而太子仁义忠厚,性格懦弱。太祖在还能压制得住。如果太祖不在,太子哪能掌控了他们?所以,朱元璋一定要在自己在位时,将这些心腹大患剪除。通过胡案、蓝党两案,他大肆屠杀功臣,杀一人,也是杀一家,通过株连,前后共杀四万余人,开国功臣被屠杀干净。几次大屠杀之后,朱元璋认为自家的地位稳固了,为缓和君臣间的紧张气氛,下令解除锦衣卫的典诏狱权,焚毁锦衣卫刑具,命令今后大小案件都由法则处理。
朱元璋具有浓厚的家天下的观念,鉴于隋唐时代,宗室权轻,皇帝孤立。在建国之初大封子弟。分封了秦王、晋王、燕王、代王、宁王等,尤其以燕王朱棣的势力最为强大。洪武三十一年,太祖死,由于太子早死,太孙朱允炆继立,是为惠帝。燕王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帝位,是为成祖。成祖继位后,大杀不合作的惠帝臣子。为了稳固帝位,重起锦衣卫,做他的耳目。
在夺取地位的过程中,曾利用宦官监视惠帝。继位后,日益信任宦官,以为最忠心可靠。所以,又设立东厂,命亲近宦官提督,监察锦衣卫及一切官民。有明一代,厂卫虽时有罢废,但总是罢而复起,担任着猎犬与屠夫的双重角色。厂卫是导致明代政治昏暗、宦官专权的主要原因。
03厂卫的弊端
厂卫为祸是当时人们抗议最集中的一个问题,说明其危害深且广。在当时,厂卫是最高法庭,有任意逮捕官民、刑讯、判罪、行刑的特权,不用通过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的手续,致使外廷三法司形同虚设的局面。
厂卫拿人只凭驾帖,没有官司必验的批文,真伪难辨。所以,往往是捕风捉影,附会仇奸。再加之非法拷讯,刑讯逼认。只要被拿便没有申诉可能。所以,必然导致官司冤滥。
锦衣卫狱,又称诏狱。据时人记载,其用刑之残酷,非人类所能想象。用刑一套为全刑,共十八种。刑后血肉溃烂,生不如死。《明书》谓:“五毒备尝,肢体不全。其最酷者曰琵琶,每上百骨尽脱,汗下如水,死而复生,如是者二三次,荼酷之下,何狱不成。”
据时人记载,诏狱室卑入地,墙厚数仞,犯人在囚室内受刑呼号,隔壁不能听到任何声音。囚室内不让有火,严冬时犯人也只能吃冷食披寒衣。家属不让入囚室相见,送进去的东西都要经过多番检查,饭菜送进去十回,犯人也不过见到一二次。如果拿诏狱与刑部狱相比,可比于地狱和天堂。
天启时,有四个平民半夜里在密室里偷偷喝酒,其中有一人忽然大骂魏忠贤,其他三人听了不敢作声。还没等骂完,就有奸细闯入,把四个都捉了。当着魏忠贤的面将骂者剥了皮,其他三个人吓得魂不附体,差点变成疯子。
厂卫之威,世人忌惮。使得厂卫二字成为凶险恐怖的象征,一些不法凶恶之徒,假借厂卫之名为非作歹,其害比真厂卫还要厉害百倍。所以明朝的士人与百姓对于厂卫抗议的最为激烈。但是不论怎样抗议,明代的统治者孤立自危的心理不被除,厂卫必不能罢。
04朱元璋的双重人格导致了他以严苛酷法治国的方略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位平民皇帝,创业初期,他严明军纪,不犯百姓,因为他深知百姓困苦。富于谋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又善于团结臣下,广泛吸收知识分子的意见。在元末多支起义队伍中脱颖而出,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他不愧是我国历史上最成功的统治者之一。
朱元璋也有温情的一面,他对马皇后一直不离不弃,马皇后的劝谏大多也能听从。马皇后死后,他很伤心至极,从此不再立皇后。另一方面他猜忌残忍,晚年曾两次屠杀朝臣。他的亲侄朱文正,也被他廷杖而死。
可是,正由于朱元璋出身于贫苦农民,最终取得帝位。所以他最担心世家地主不服从他的统治,文臣武将对他不忠,就将以严刑酷法治理天下作为理论,来巩固自己的皇权。将百官与百姓看作假想敌,时时防犯侦伺。这根源于他孤立自危的心理和自卑、猜忌、残忍的性格。
罢丞相、集权力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创设锦衣卫特务机关侦伺官民,都是这一心理和双重性格的体现。所以有人讲,朱元璋具有圣贤与暴君的双重性格。从留存至今的朱元璋画像来看,有人将他描绘得极其英武,也有人将他描绘得极其丑陋。
《明朝历史的教训》 吴晗 著
《国史概要》 樊树志 著
《中国通史》 傅乐成 著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287889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