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程咬金,英雄怎么变成糊涂虫的,68岁那场西突厥之战是被迫的吗

美妆资讯
程咬金,英雄怎么变成糊涂虫的,68岁那场西突厥之战是被迫的吗
2023-08-05

程咬金的相貌在演义和正史中记载的差不多,脸上一脸疙瘩肉,邋遢嘴里长了两颗獠牙,有时候挺吓人的。两腮和下巴长了一圈络腮胡,耳后蓬松着长短不一的头发。给人的印象是粗豪气质,浑如生铁团成,强悍身材,却似顽铜铸成。一看就知道是条汉子,不是一般人。大家都习惯叫他程咬金,但是他在做官了之后,觉得这个名字不雅,才改名程知节。

在投靠李唐之前他的经历比较简单,隋末乱世他先是组建乡勇来保境安民,只是后来世道越来越乱,他掌握的力量太小,只能投靠其他人,他先投靠李密。李密在和王世充的洛阳之争中李密战败,但是在战斗中程咬金一战成名,被王世充所重用。但是程咬金却表现除了神棍的潜质,他对秦琼说:“我看王世充气量狭小,一天天喜欢赌咒发誓,哪像一个拨乱反正的明主呢?”那么他心中的明主是谁,史书马后炮的说是李世民,毫无疑问的,李唐肯定早关注程咬金这员战将了,估计他们早就接上头了,才有程咬金神棍般的话语。

此后他成了李世民的左膀右臂,每次作战,必定身先士卒,为李唐立下汗马功劳。并力谏李世民发动政变,自己也因为这一大功劳,封侯拜将。贞观末年又成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成了开国元老。转眼高宗李治即位,程咬金一直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656年,68岁的程咬金被任命为葱山道行军总管,作为远征西突厥的主帅,这场战,程咬金指挥的大失水准,是怎么回事呢?在先期的鹰娑川一战中,前军主帅苏定方亲率五百骑兵迎战,结果以少胜多,并且乘胜追击二十里,缴获无数。

按说这场胜利应该全军高兴才对,但是副总管王文度却很不高兴,他嫉妒苏定方的功劳,就对程咬金说:“苏定方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也是仓促应战,极不可取,我们应该结成战阵,缓缓而行。”接着还对程咬金说:“我有皇帝给我的密旨,让我监督你,皇上认为主帅您一向猛打猛冲,现在年纪一大把了,不能全听您的,要自己对您有所节制。”程咬金一听皇帝有密旨,只能听从,于是唐军带着大量辎重缓慢行驶,可是作为劳师远征的军队,按理应该速战速决才对,结阵而行,就犯了兵家大忌,只是后来军队人困马乏,死了不少战马。苏定方就建议程咬金先软禁了王文度,打完仗再向朝廷验证密旨真假。

可惜,这时已经68岁的程咬金老了,已经没有当年的锐气了,对苏定方的建议当耳旁风。大军到达恒驽城(现在的哈萨克东南),城中有数千人投降,王文度却说“这些人是假投降,等咱们走了,照样会反叛,干脆杀了,金银我们分了。”苏定方第一个发对,可程咬金还是没听,眼睁睁看着数千人对屠杀一空,所抢夺的财宝被瓜分一空,程咬金得了最多得那一份,而苏定方坚决拒绝了。因为这场杀戮,人心尽失,在西域引起了格外严重后果,西域人再也不敢有归附的想法了,唐军因为无人支持,又是孤军,只能班师回朝。

回到长安,王文度以:“假传圣旨”判了死刑,很快被高宗赦免,程咬金仅被免职,很快又被启用。这场劳民伤财的战争,惩罚为什么会这么小呢?透过历史迷雾,我们来看看王文度后来的待遇,他不仅被免死,之后还做了熊津都督,负责管辖朝鲜半岛,以此就可以看出所谓“密旨”应该是有的。理由是高宗初年,借着长孙无忌的手清洗了李恪、李泰党羽,接着又清洗了长孙无忌的派系,手中已经没有什么大将可用,只能启用垂垂老矣的程咬金,但又对他不放心,于是就安插了王文度来钳制他。

按照高宗自己颁布的《唐律》,假传圣旨,只能是死罪。可王文度仅仅是除名而已。三年之后还是作了熊津都督,说明高宗对程咬金有很强猜忌之心,否则打了一辈仗的程咬金怎么不知道,孤军深入,应该速战速决吗?可见,他知道皇帝对自己不信任,为了活命,只能让自己的一世英明毁于一旦,听从王文度的,结阵而行。他受封国公,又有封地,怎么在乎恒驽城里那点金银,况且还要冒着战败治罪的危险。程咬金之所以这么做,还是为了向高宗表明他自己是个贪财的人,没有什么政治野心,不会对他产生什么威胁。只有这样,程咬金才能安度晚年。

事实上他确实是寿终正寝,死在家中,死后受到高宗的追封,陪葬在李世民身边。这个待遇肯定和他在西突厥之战的表现有关,只不过这么做是否正确,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284261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