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工作与家庭孰重?汉末一个小官吏焦仲卿告诉你

美妆资讯
工作与家庭孰重?汉末一个小官吏焦仲卿告诉你

推荐:作为诗人,大唐的张继只存在了一夜却被刷屏千年

文/闫杨虎

(一组《孔雀东南飞》剧照)

【作者简介】闫杨虎,文学爱好者,文字里修行,文字里美好,文字里走着芳香的路。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因职业关系,多次讲说《孔雀东南飞》。开始时并无多少深入,只能说是照本宣科,人云亦云,对于焦、刘二人的悲剧还只停留在同情的地步,也像很多人一样谴责焦母的蛮横独断刘兄的附势自私。

即今再读,试着设身处地站在文中多人的角度互换着思考了几次,竟又读出些另外一些东西,尤其仲卿,越读越对其少了些的同情,多了些愤慨——此人在他与妻子悲剧进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事件运行中的核心人物,很大程度决定事件的进展方向。

但遗憾的是,此人无能少智,情感淡薄,情商智商似乎均有欠缺,正是这样的性格特点,使他对自己和妻子的无奈离世负有不能推卸的责任。及至今天,我们任何一个人在经营自己的婚姻中,似乎都应以此人为戒,不可做出那等少情寡智之事。

那么,焦仲卿哪些地方做错了呢?假若他能多些情智,事情将会如何?

(一)焦仲卿唯一一次强硬的表现

诗歌开篇是兰芝一大段的倾诉。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君既为府吏……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妾不堪驱使……及时相遣归”。

这些话里,我们至少可以读出以下信息:

我刘兰芝是有教养的人,知礼能干,是一个好媳妇(这个通过后来兰芝归回娘家,娘家妈妈吃惊万分的语言推知当不为假);

你为公家工作,常不能在家,我们不能常相并处,但我能理解你;

我在家里受那样的劳累,却还得不到婆婆的欢心,作为儿媳,我不能有怎样的回应,稍有的几次表示,却更增了婆婆对我的怨气;

这个时候我是多么的孤独无助多么的想你,妹妹还小,还不能替嫂嫂说上几句公道的话,这个家里惟有你才是我想要的依靠,可到哪里去找你的身影?

回归真正的生活去做一些揣摩体会,我们是否可以说,这些话只是兰芝一时的气话,也是想从仲卿跟前获得安慰的倾诉之语?难道她真是想要焦家将自己“及时相遣归”?以刘兰芝的聪慧,她不知道这样的严重后果?

可惜焦仲卿不是一个善解人意的人,原本几句温暖的宽心话语加上一个温馨的拥抱就可能化解的婆媳矛盾,却被他火上浇油弄得不可收拾。

哪对夫妻结婚前几年没有个磨合?更何况都在苦等丈夫或儿子的两个女人?结婚几年也没个小孩,妻子妻子没有依靠,母亲母亲看不到希望!这些情况你仲卿有没有做过思考?有没有想过融解调合的办法?

凡此种种,我们若是仲卿,该做些什么?

他径直走进母亲的住处,说“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明明白白替自己媳妇说话,还带上些责问母亲的味道,这让几年来早对兰芝有了不满,又是那样在失去丈夫的情况下辛辛苦苦将儿子养大,一个月也见不上儿子几面的母亲情何以堪?但毕竟母亲爱着儿子,老人家并未怎样多说儿子的不是,只说些不大待见儿媳的意思,承诺若是休了这个早已不大顺眼的兰芝,定给儿子另得寻上一个好得多了的媳妇。不管母亲怎么说,仲卿这个时候要做的不过是给母亲一个台阶下,说上一些好话的事,维护维护母亲一家之长的尊严而已。

但这个缺点脑筋的小子,竟然给了母亲一个强硬的回击:“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活活一个气死母亲的犟种。

但终篇来看,这也就是他唯一一次强硬的表现,还有点男人的意思,但母亲“槌床便大怒”就让他没了脾气。仲卿拜别母亲,默默无声地回到妻子居处。

他给妻子将母亲的原话做了转述,什么都给倒了出来——举言谓新妇。新,可以推知二人结婚至此确实不算太久,作为儿子、丈夫,在对自己来说最为亲近的两个女人,又是自古以来最难处理关系的两人中间,焦仲卿还有许多需要协调的事务,他应该更多做一下双方的安抚和宽心工作。但仲卿说:“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不知替母亲遮掩一下,你一个男人,自己担些责任又如何?

(二)工作忙得连接媳妇的时间都没有?

焦仲卿接下来的举动更令人有点怀疑他的智商,或者他还有一些其他不能说出来的打算(兰芝嫁过来时十七,“共事二三年”虽然只是个概数,但至少说明仲卿当时年龄也大不到那儿去,恐怕也就是个二十左右的样子。这样的小小年纪,感情上还没有个定性,说不定还为母亲说给他另寻一个漂亮媳妇而暗自心动)。

他说自己还要上班,让妻子先回娘家去,并给了兰芝一个虚浮不实的未来——“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那个时代,女子回娘家,必得夫家人送或自家人接;从娘家再回夫家,也必得夫家人接或自家人送。不然,便是做了什么对不住夫家的事。

但兰芝第二天回娘家却是“自归”,令她的母亲大为惊恐和悲愤——“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这个时候仲卿的心在哪里?他真的爱自己的妻子吗?若他真爱,就不能亲自送她回家?

家事已经如此,婚姻已有大隙,公家的事天大吗?

而兰芝此后的回归还是她本人“不久当归还”,言外之意,你啥时候想回来你再回来,当然到时他会“还必相迎取”。可怜的兰芝,再聪慧能干也只是个女人,不能太过个性前卫的吧?回娘家你仲卿不送就够说不清了,想回来还要她托人捎个话来?她哪时想这样不清不白地归回娘家?她哪时不想着回到夫家过上合满的日子?她一句“及时相遣归”你就真把她谴归了去?到底是你母亲的不是还是你本人的不是?

即便如此,她在娘家的日子会怎样的等待难熬你有替她想过吗?你就不能抽空主动去接,以至闹到县令太守等人家登门求亲?对于兰芝,哪是怎样漫长而悲苦的守望啊!尽管前来提亲的人家地位确定高出仲卿家不知多少,但这样的女子名节上怕也是愿意与仲卿从一而终不有他图的。原指望丈夫能及时来接取自己回去,可等来等去怎么也等不到他的身影,这样的等待到底什么时候是个尽头?

时间久了,即使母亲爱着女儿不说,那个“性行暴如雷”的哥哥会怎样想?家里有没有嫂子诗中没说,但那样有教养的家庭,妹妹嫁了几年,哥哥岂有不娶的道理?若真如此,嫂嫂会作何反应?这样的身份与心境,兰芝怎么可能更长时间地在娘家呆了下去?后来应了太守家的求亲实在是无路可走的事。

其实单从情智两方面来说,个人认为,焦仲卿跟刘兰芝完全不在一个等量级上。

兰芝何等聪明?当焦仲卿将自己与母亲的对话“举言谓新妇”的时候,恐怕也是她预知到未来命运的时候。她明里暗里说着这样的话:“勿复重纷纭”,你不要多说了,我什么都明白了;“妾有绣腰襦……红罗复斗账……箱帘六七十……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我来时的陪嫁那么多那么好,我是实实在在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啊,你今天却给我说你母亲要给你另找娇妻的话,你们说话我又没有在场,谁知这到底是你的意思,还是我婆婆的意思?

不管是谁的主意,你让我“暂还家”就明着有把我赶出的意思了,我辛苦多年,换得这样一个结局啊?我这一去,还能回得来吗?当初陪嫁再多再好,若你再娶,它们都因我的被休而变得如我一样的卑贱,不能作为后来者的用度的,若你有心,只拿来做一点纪念罢了!——这话里有着多少猜疑、悲愤、失望?还有多少不舍不甘?

仲卿有点安慰缓解的举动吗?那一夜,仲卿不知是如何度过的,兰芝怕是一夜未眠了罢?“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纫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多么美好的女人啊,美丽、自尊、冷静,世间也无双!可是焦家竟然舍得抛弃了去!焦仲卿竟然真的就送她到村口了去!

村口大道处,仲卿似乎给了兰芝一点希望。“誓不相隔卿……不久当来还归,誓天不相负。”多次誓言给兰芝心里多少存下一点念想:“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但愿如此,你若真的记得我,就希望你不久即来接我回家,我要与你相守一生一世。我愿作韧如丝的蒲苇,对你的情感绵长不绝;也愿你像块大石,稳稳当当,情无转移。其实此时刘兰芝心里最担心的就是焦仲卿禁不住母亲的诱惑与逼迫,情感有了转移,当然还有自家人时间长了以后对自己的厌弃。这样的未来,一个弱女子怎么承担?

(三)焦仲卿是有情还是无情?有智还是无智?

兰芝回到娘家,果然如她担心的那样,那个想要依靠的人迟迟不来,迟迟不来!一天一天的希望渐渐变成了绝望。在众多人家求亲又兼兄长责备以后,无奈作了再嫁的应承。焦仲卿啊,你在何方?你的“不久当还归”不久到了何时?你心里还有这个妻子的影子吗?

第二天太守家将来迎人,兰芝母亲为女着想,数落女儿“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已应了人家亲事,再不做点准备恐怕不行;再说了,女儿嫁给太守家儿子,比那眼里没水的焦家好不到哪去?女儿再嫁,落个有权有势的好人家,母亲的心也就安下来了。

兰芝“默无声”,有多少话要说却又给谁去说?“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这是多么难熬的时日?一天就在泪落如泻中过去,已是黄昏,而明天,明天就是对于自己命运的最后宣判!我的仲卿,我的郎君,你到底在哪里?

仲卿在哪里?谁知道他在哪里!他听说兰芝第二天就要再嫁的消息,才“求假暂归”。既然不足一天就能从府衙里赶到兰芝家里,那么这长时间就不能来迎兰芝?是工作忙还是没有那个心?

未至兰芝门,兰芝似乎就有感应,“蹑履相逢迎”,你终于来了!你终于还是来了,可你来得太迟了啊!自从你我分别之后,我曾有过怎样难堪的细节你可知晓?我一两句话也给你就不明白,家里已将我应于他人,“君还何所望”,你回来还有什么意义?

这个可怜的女人,其实也还是个孩子,心中恁多的苦悲也不拿来哭骂郎君的不是,只是客观的说了一些事实。这个时候,假若焦仲卿懂得或者愿意给可怜的妻子一些力量一些安慰,对于命运边缘的兰芝来说将是多么难得的事?

可是刘兰芝等来的却是焦仲卿劈头盖脸的一瓢冷水。

“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韧,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多么慷慨却又无比自私无比狠毒的话!将自己说得好上加好,“可以卒千年”,千年,何等厉害的磐石!

可这么长时间你怎么就没来给妻子一点温暖一点光明,偏偏在这个当口却来说上一些风凉如刀的话?还说你就好好过你的好日子,我一个人向那黄泉路上去。这不是眼睁睁把兰芝往死里推吗?你个焦仲卿,有情还是无情?有智还是无智?

这些话说得早已悲哀到心死的刘兰芝对这个男人彻底死了心,“同是被逼迫,君尔妾已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我心已死,生不如死,你说了你要死,你就不要像前面说的那样说来却不再来,你不要又忘了今天向死的誓言——有一些看透其人的意思。

这个焦仲卿,你说对刘兰芝这样没心没肺也就罢了。回到他家去给自己母亲说的一段话就确切无疑验证了他的缺情少智来了。他给母亲说“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这不是说胡话呢吗?可怜的母亲含辛茹苦的一手将儿养大,为儿娶妻,尽管逼走儿媳实在太过横暴,但唯一的儿子走了,老人怎么还有可能“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这不又是在要母亲的命么?

这个焦仲卿,怎么糊涂到这个地步?这么看来,二人双双死去的悲剧最大的责任推不到别人身上去,焦仲卿才是最大的推手!尽管有人也说些所谓封建社会家长制的原因,但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种制度下,都有人把同一类事做坏了的,也有人把事做完满了的,“性格决定命运”,怕也不假。

(四)悔之晚矣

兰芝真的走向了死亡,“举身赴清池”,香消玉殒。焦仲卿倒没有先死,他听说兰芝的死讯后,才“徘徊”而“自挂东南枝”,死得那样不舍,死得多少还算体面,总比水里淹了强出那么一点。

应为死者讳。再怎么说,焦仲卿也是死去了,这样评说他实在有些苛刻,但事实却是如此。两家求合葬,将二人葬在开满鲜花的小山旁,种上一些松柏,植上一些梧桐。等到树儿长大,“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上面还有两只“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的鸳鸯鸟,不离不弃,多少给了二人尤其美丽贤惠的刘兰芝一些淡漠的安慰,但愿他们地下有知,魂魄相依。但愿陪着兰芝的焦仲卿再也不会负了兰芝伤了兰芝的心。

这是一首诗,也是一种做人处事的探寻,后人读之,当以之为戒。

戒之,慎勿忘!

相关阅读: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与焦仲卿是假离婚?

邓艾:末路英雄的悲剧人生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若不喜欢,敬请留下批评,分享您的见解。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272975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