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大?类型新?环境美?上海的商场当下可谓“江山代有才人出”,想要成为摩登标杆不容易。
不过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个位置非上海妇女用品商店莫属。自从邓颖超发话:妇女同志要有自己的店,这家店已经在淮海路的街头矗立了60多年,甚至在2006年入选了“中华老字号”。
■上海妇女用品商店建筑外立面
身为全国最早的妇女用品商店,上海妇女用品商店是几代女同志购物的天堂,男同志想看不想去的禁地。这份情怀非常深厚,据说在南北高架建设需要拆除妇女用品商店所在大楼时,不少市民写联名信反对拆除,使得南北高架在这里拐了一个S型的弯道。
■上海妇女用品商店门口的淮海中路车水马龙
很少有一家商场可以人人寄托如此深厚的情怀,这里也有你想守护的城市记忆吗?
什么是妇女用品?从“劳动人民最光荣”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发口红和开双眼皮福利,在1992年提出“美在妇女”的口号,上海妇女用品商店虽然是“奶奶辈商场”,骨子里却是“潮”的。从上世纪50年代到今天,都有哪些产品纳入了“妇女用品”的销售范围?透过上海妇女用品商店的橱窗,看到的是即时滚动的时代潮流。
第一代妇女用品:棉布呢绒
■上世纪50年代中期淮海中路重庆南路口
1956年2月6日,上海妇女用品商店在淮海中路重庆南路口开业。它由当时原上海百货公司的铺面改造而来,整合了包括时装、绒布、棉布、呢绒等11家私营企业,创建了我国第一家以经营棉布、呢绒、针纺织品、日用百货及承接加工定制时装等女士用品的专业商店。
■1956年开设的妇女用品商店百货柜台
当时的上海妇女用品商店有三个特色:其一,它和很多店家一样是“前店后工厂”模式。你不仅能在这里买到成品,还能定制衣服。
■上世纪70年代的小商品柜台
其二,和现在说到女性就想到包包和口红不同,这里不仅卖女性用的东西,也卖女性和男性都用的东西,比如说无线电、自行车。进货则以市百公司的货源为主,自主权很少。在那个红色的年代,上海妇女用品商店一度改名“劳动妇女用品商店”。
第二代妇女用品:“四期”专柜和印花百褶裙
■上世纪80年代商店举办时尚用品展销的盛况
1978年之后,上海妇女用品商店售卖的商品变得愈发丰富多彩起来。依旧是邓颖超的提议——要关心妇女“四期”(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生活,商店设立了“四期”专柜,自主设计生产各种孕妇衫裤、开胸棉毛衫、卫生带和喂乳胸罩等。
■1987年上海妇女用品商店
外来的物事也开始出现在商店。工作人员走南闯北,发觉了来自温州和广州的两件“爆款”——印花百褶裙和印花汗衫。生意有多好?总督导张春琦回忆当年:“买连衫裙差点挤死人,货架外立栏杆。”
衬裙加薄纱的搭配在今天看来平平无奇,却是时尚的春风吹入百货商场的标志,每一场时尚用品展销无不人头攒动。上海妇女用品商店的品类在80年代达到了100多种,无论是面料、皮鞋、布鞋、绒线衫、羊毛衫、床上用品、缝纫机,只要“为人民服务”就卖。
第三代妇女用品:化妆品和进口产品
■1994年金秋服饰鞋帽展示
上世纪90年代是另一个分水岭。自1992年关门重修,撤除了自行车、家用电器等通用商品,上海妇女用品商店终于成为了“专营”妇女用品的商店——开设化妆品、皮鞋、包袋和黄金首饰、羊毛衫、服饰、内衣等六大商场。
■“今日职业女性”形象研讨会
除了门类上的整理,上海妇女用品商店还对商品做了质量上的提升,开始引进花花公子的皮鞋、欧珀莱资生堂的专柜等进口商品,靳羽西、陈冲、刘嘉玲等明星的化妆品品牌也前来进驻,这类创举吸引了各大百货店的业内人士纷纷前来取经,各大品牌到此设点——到淮海路不一定是做生意,而是做市场广告。当年的妇女用品商店用近1400平方米的营业面积,创造了上亿的销售额,坪效在全上海名列前茅。
那是上海妇女用品商店最风华绝代的时光。不知那时的你,是否发现员工穿上了公司发的毛衣和皮鞋,涂上唇膏,有人悄然去开了双眼皮,塑造精神面貌的方式是跳交谊舞?是否在商店看过越剧和沪剧表演?是否偶遇过顾竹君、赵志刚、孙徐春等明星嘉宾?
第四代妇女用品:准妈妈用品和羊毛衫
■2003年漂亮妈妈摄影大赛
进入21世纪,上海妇女用品商店创新的脚步依旧没有停止。2000年后,妇女用品商店专门开设“漂亮妈妈”主题店,在市场细分中开拓“准妈妈系列用品”。十月妈咪、添香等品牌进驻商店,是商场中最早开始销售准妈妈用品的。
■漂亮妈妈纳凉晚会
但是,整个百货业的趋势也投影在妇女用品商店的发展之上。电商对百货业产生了无法逆转的冲击,营业面积数万甚至数十万的“巨无霸商场”也建立了起来,商店因为无法给大品牌提供足够的空间,逐渐进入到了收缩阶段——皮鞋和包袋从各占一个门厅到并起来,再到现在舍弃低坪效的品类。
■皮皮狗羊绒直销店
今天的妇女用品商店看什么?年纪大一点的可以来看羊毛衫和羊绒衫,品牌众多,物美价廉,淮海路上独此一家。其中,采取了直销模式的皮皮狗羊绒更因为价格优势,在商店入驻的店家中销量领先。
■华歌尔
对年纪轻一点的来说,以华歌尔为代表的内衣店是妇女用品商店少有的时尚色彩。在鲜亮的橱窗倒影中,我们仿若能看到一代代模特和员工在淮海路上走秀的身影,这是妇女用品商店从未放弃的对“美和自信”的推崇。
■商场走秀
对一些老顾客来说,商场都是要兜的,但压轴的必然是上海妇女用品商店。在上海市民生活指南的报道中,市民王小芹说:“南京路、淮海路我都兜的,跑到高跟鞋子穿了要掼脱,买拖鞋穿。但是其他店呢,兜要兜的,兜的辰光不是很在意,最后必要到妇女商店里厢去买,因为那边物事全。”“三八妇女节,12月31号,还有换季辰光,这几趟总归逃不脱的,我必要去的。”
“什么时候我们变成只卖中老年妇女用品的东西的?”这是妇女用品商店对时光的追问。妇女的范围很广,正如妇女用品的意思很多。住在附近的作家陈村,曾经和询问自己搬家原因的朋友开玩笑:“我就是妇女用品啊”。
老商店新时代,未来或有设计师品牌
今日的妇女用品商店和从前不一样了,老辰光的购物体验却令人有些怀念。现在的总督导张春琦和时装商场值班长黄准当年都曾做过营业员,这份工作对品质、品味、技能都有要求,“前勤工作”在当年意味着一种荣耀。
做营业员最重要的是什么?不是能说会道,而是道德品质过关,不能偷拿偷带,手脚要清楚。其次,在没有那么多时尚博主的时代,商店见多识广的营业员经常被顾客认定为“参谋师”,一看就能估算出衣服和鞋子的尺码,也是营业员必备的技能。当时产品都是商店买下来再卖出去,今天则是厂家承包自负盈亏,店里的营业员都是厂方派来的销售人员,对眼光和人情味的要求都低了些。
老一批员工在逐渐退休。商店强化内部梯队建设,在老员工退休前让他们发挥余热,对青年员工进行新零售所需的各种专项培训。
■商店活动
变的不止是人。原来热热闹闹的妇女用品商店、淮国旧、沧浪亭“小型商圈”仅剩妇女用品商店一家,这片区域不复往日的热闹。市商业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齐晓斋认为,现代百货商店最少要有2万平方米的体量,才能构建起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品类结构。而商店的营业面积只有培文公寓底楼的1188平方米,显然难以满足不少品牌需要50、60、100平方米的柜台展示形象的诉求,如果一家商场只给几个品牌,坪效无法满足经营的需求。历史保护建筑的结构更限制了商店的外观和内部结构变化。总经理助理史雯笑谈,“稍微动动就不行了,历保!”
■1923年建成的培文公寓
虽然只能“螺蛳壳里做道场”,但为了响应市委关于打响“四大品牌”, 擦亮老字号“金字招牌”的号召,积极贯彻百联股份“十三五规划”的精神,商店下半年起将启动实施改造计划,选取适合60、70女性消费者的品类、品牌,不断做精、做优、做强,将“美在妇女”的理念继续传承下去,打造现代女性特色主题百货,营造淮海路上“流动的风景”。
老上海的风情何处寻?去淮海路的妇女用品商店看看吧。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266562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