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汝窑的美感,细品其动人心魄之姿

美妆资讯
汝窑的美感,细品其动人心魄之姿
2023-08-04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大家好我叫老张,中国文化浩如烟海,如何去品赏这些历史文化的所遗留的东西。老张在此带大家逐步去了解。

瓷器是中国的文化代表符号之一,其历史渊源流长不可不细说,慢品。

先带大家了解一下什么是汝窑。其中今天说为什么如此的色如此之美。

背景: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因窑址位于宋时河南汝州境内而得名,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和汝州市张公巷均发现汝窑烧造。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汝窑是中华传统制瓷著名瓷种之一,中国北宋时期皇家主要代表瓷器。当然还会有人说 柴窑 才是最好的。

个之愚见,一种早已经消失近千年的东西,在这里不讨论,也没法论。

汝窑以釉色之美

汝窑颜色如何而来,南宋人叶戡在《坦斋笔衡》中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这就不得不提到下面这位皇帝:宋徽宗

中国瓷器的发展始终是围绕着皇家的瓷器,皇家的审美来定的基本格调。因为皇家的物件不是随便乱造,它是有规矩的。在一定的规矩里发挥人的无限想象力。它是不同与民间的瓷器,可以随心所欲各种艳俗,夸张甚至说无所定律。

800多年前,徽宗皇帝做了一个梦,梦到了雨过天晴。他对梦中见到的雨后天空的那种颜色非常喜欢,就下诏给烧瓷工匠传下旨意:“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徽宗的这道圣旨不知难倒了多少工匠,最后汝州的工匠技高一筹,烧制出了“雨过天晴云破处”的那种颜色。这大概是关于汝窑瓷器最经典、最美丽的错误。“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这两句诗,最早出自明代人谢肇文(音浙)的《五杂俎》。

为什么我要放这张图片,是为了了解我们古人的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古人崇尚的自然,讲究的是天人合一。或许有些人会问这么一个问题,天青色与平常见的海天蓝有所不一样?周易,阴阳八卦,讲的就是阴阳调和,不走极端,不雅不俗,一切都刚刚好,这样的东西才是我们文化内涵里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汝官的釉色大体上可分成月白、粉青、卵青、豆青、天青、灰青、虾青等七大类。这些不同色调的釉,它们的质感也各不相同。

重点讲下 天青色,是瓷器中很珍贵的一种颜色,由于要使烧制的瓷为青花色,传说需在烟雨天气中,烧制才可实现。汝窑本身更有”十窑九不成”之说,成器很少,至于颜色就更难了。汝瓷在北宋末、南宋初已属珍品,越往后越发珍贵。世称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

汝窑盘,宋,高3.5厘米,口径19.3厘米,足径12.6厘米。  盘口微撇,圈足外撇。盘身满釉,开细碎纹片。底有5个支烧钉痕,并刻有“寿成殿皇后阁”六字。  此器制作工细,釉质纯净,开冰裂纹片,是宋代汝窑瓷器中的上品。

官汝口沿处随着光线强弱闪现出彩虹一样的色彩,露胎处铜古色。

汝窑开片之美

瓷器的开片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烧造后瓷器釉面的应力释放与胎体不同步,造成开片;再一个就是瓷器烧成以后,瓷器的应力慢慢的释放也可以造成开片,这就是后天开片的。汝瓷就是属于这种情况,所有开片瓷器都是这样。最根本的原因是釉质的问题,后来人们了解到这这个原因,就可以制成开片釉,有意识的造成瓷器的。人们常说的而蟹爪纹指的非开片、而是汝窑的棕眼。梨皮指的是胎骨返出来的黑色和蜘蛛网状沁以及钙化。大家稍微。了解一下就好

汝窑的有别于其他瓷器的很重要的一点是,它是斜开片,斜开片与鱼鳞纹——汝窑的开片有直开片、斜开片、大开片、小开片等几种。斜开片和鱼鳞纹是汝窑的一个创造,也是汝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外观特征。在中国古代能够掌握这种技术的窑场虽然不止汝窑一家,但也为数不多。它的细纹是斜着进去的,别的瓷器是竖着进去的。波光粼粼,所以它在阳光之下,体会到的美感也是有别其它瓷器。当然你得先有机会上手这稀世罕物。

汝窑天青釉圆洗宋,高3.3厘米,口径13厘米,足径8.9厘米。  洗敞口,浅弧壁,圈足微外撇。胎呈香灰色。通体施淡天青色釉,釉色莹润。釉面开细碎片纹。外底有三个细小如芝麻粒状的支烧钉痕,并有镌刻的“乙”字。  器物外底所刻“乙”字,一般认为是此洗入藏清代宫廷后所刻。精于鉴古的乾隆皇帝曾将自己所喜爱的古董划分等级,一些器物上留下了当时镌刻的“甲”、“乙”、“丙”、“丁”等标志。在故宫博物院所藏宋代汝窑瓷器上,还有镌刻“蔡”、“寿成殿皇后阁”等铭文的,一般认为是宋代所刻。“蔡”字当与宋徽宗的宠臣蔡京有关,“寿成殿皇后阁”是宋代宫殿名。  文献记载汝窑用玛瑙作釉的原料,其实玛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而釉的主要成分也是二氧化硅。因此,玛瑙的加入对釉的性质不会产生多大影响,只能说明烧造宫廷用瓷之不惜工本。 “冰裂纹”、“香灰色胎”、“芝麻挣钉”是鉴别真假汝窑瓷器的重要依据。

汝窑的器型之美

任何物品的制造都是随着它本身的特性去发挥。如同写书法,生宣适合写什么么,熟宣适合画什么。都是根据其物质的本身特性去制作。

首先我们得清楚,宋五大瓷的种瓷的特点,共性。围绕着这些特点去欣赏,大家必定会有收获。

宋代汝窑瓷器烧造特征:宋代宫廷用汝窑器物一般均采用满釉支烧,为了避免窑炉内杂质的污染,需用匣钵装好,并将器物用垫圈和支钉垫起,防止与匣钵粘连。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三、五、七个,六个支钉的很少,痕迹很浅,大小如粟米。因此其器型肯定不会是很大。不像元青花,上来就是个大罐,大盘。在其瓷器的造型上主张整体的协调性,十分追求一种浑然天成之感。因此作为收藏的我们会发现,在收藏汝瓷的过程中,几乎不会出现造型怪异,或者是轮廓十分复杂的瓷器器型。而这一点正好也是收藏者们,用来鉴别汝窑瓷器真伪的一种辨别方法,因为在宋以后瓷器,由于过度的追求瓷器的造型美,反而没有汝窑的简约之美。

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宋,高4厘米,口径18.5厘米,足距16.9厘米。  承盘圆口,浅腹,平底,下承以三足。里外施天青色釉,釉面开细碎纹片。外底满釉,有5个细小支烧钉痕。乾隆皇帝曾为其题诗一首,由宫廷玉作匠师以楷书镌刻于器物外底。

人似幽兰得气先。不将脂粉污清妍。薄寒况是养花天。愿化汝窑瓶一个,一生厮守镜台前。黄昏时节镇相怜

浅谈汝器之美,远非文字所能描述。此文鄙人之愚见。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252521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