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杨贵妃埃及艳后都是用什么来敷脸的?

美妆资讯
杨贵妃埃及艳后都是用什么来敷脸的?

我们应该庆幸的是,虽然许多护肤品还有过敏和中毒风险,但是在今天,你敷个面膜,还不至于要了小命。

如今,中国人每年消费面膜28亿片,足以覆盖8万个足球场。而古代人虽然没有正经面膜可用,敷起脸来也绝对不输现代人。

传说埃及艳后奥帕特拉就特喜欢敷面膜,她的面膜来自死海的海底泥。也有人说她用的其实是蛋清,还有鳄鱼大便和驴奶混合物。这些小清新的传说其实并没有留下物证,所以只是传说而已。

一起来看看古代这些集美们,为了美,都是用什么来敷脸的!

No.1:古埃及 泥浆面膜

面膜最早可以往前追溯到公元前30年,传说古埃及最后一个法老,也是最为著名的埃及艳后使用泥浆敷脸。

好的我也来试试~

20世纪初,考古学家在据说是她的御用化妆品工厂和古罗马温泉浴遗址中发现了含有死海泥和矿物盐成分的化妆品,也就是最早的海泥面膜。

小科普一下

海泥,是一种深海中的矿物泥,内含多种人体所需的活性成份和丰富的矿物质,适合所有类型的皮肤,有提亮肤色,延缓衰老的明显作用。

现在海泥成分主要用在清洁面膜当中,因为它特有的孔状结构,具有超凡的吸附能力,并且能通过渗透离子促进血液循环,增进新陈代谢,彻底清除肌肤深层污垢及油脂,排除杂质,恢复皮肤弹性。

No.2:武则天 神仙玉女粉

至于在中国,最早有关面膜护肤的史料记载是中国第一位女皇武则天(霸气的武集美)。

武则天一生注重养生,80岁高龄时仍然保持着青春般的容貌,不显衰老。《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中这样记载:“太后虽春秋高,善自涂泽,虽左右不悟其衰。”

就是说吧,武则天虽然年事已高,仍擅长自我修饰容貌(就是保养化妆啦),即使是左右的侍女也不会觉得她年老色衰。

女皇之所以到老仍保持皮肤细嫩,与她终生坚持使用的两个中药美容秘方有很大关系。

一是收录入《新修唐本草》并流传至今的“神仙玉女粉”。听名字就是给小仙女用的哈哈哈,武则天一定有颗少女心!

No.3:红玉膏,人参珍珠面膜

杨贵妃之所以冰肌玉骨、貌美如花、除了因为她“天生丽质”之外,还与她善于运用各种养颜术不无关系。

当中最为出名的莫过于以她为名的美容秘方“杨太真红玉膏”,这个秘方在宫廷中秘传,直到明代御医龚子才在鲁王府中才被发掘出来。

不过这个方子中轻粉是有毒的,杏仁也有一定的毒性,所以皮肤有损伤就不能用啦,当然也一定不要不小心吃进去。

除了大名鼎鼎的红玉膏,杨贵妃还有另一个美容秘方,就是人参珍珠面膜。

No.4:红玉膏,八白散

近代与面膜相关的史料记载的就是清后期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

慈禧一生注重保养。女官德龄在其所著的《御香缥缈录》中记载,慈禧到老60岁时,“肌肤白嫩光滑如同少女一般,细腻光润,嫣然一笑,姿态横生,令人自然欣悦。”

当然,这种描述我是不信的。不过也能说明慈禧保养的还不错,她离不开的保养品有两样,一个是杨贵妃时代传下来的红玉膏,据说慈禧是这个秘方的忠实拥护者。

还有一个呢,就是“八白散”,顾名思义就是八种白色的东西:白丁香、白僵蚕、白牵牛、白蒺藜、白芨,白芷,白附子、白茯苓。

No.5:贴片面膜

到了现代,1993年宝洁的子品牌SK-II,首次推出了无纺布面膜,成为现代面膜的始祖;五年后,也就是1998,随着SK-II品牌进入中国大陆,中国也随之出现最早的贴片面膜。

2001年,随着中国本土面膜的首次推出自己的面膜产品,中国的面膜市场开始正式发展,各种品牌交替,交织更迭。

到了2016年,中国的面膜市场群雄分立,诸侯纷争,一叶子、御泥坊、百雀羚、膜法世家等纷纷抢占天下。

关于面膜的趣味常识

1、SK-II被公认为是现代贴片式面膜的始祖。

2、全球第一片贴式面膜的材质是今天应用最广泛的无纺布面膜。

3、宝洁公司旗下的OLAY品牌将面膜这个品类带到了中国。

4、面膜通常用铝箔袋包装,是因为铝箔袋具有良好的遮光性,面膜中如果有对光比较敏感的原料,能够被很好的保护起来。

同时,铝箔袋还有很强的隔绝性,极大程度避免面膜原料与包装发生各种物理或化学反应,能够有效地保证面膜在运输和储藏中的安全性。

5、有些面膜中还有一片“珠光纸”,那是用来固定面膜的。

因为有些面膜本身很轻很薄,没有珠光纸的定型作用,面膜可能会在使用或者贮藏过程中被拉断或者折断。

6、面膜价格越贵的越好吗?

不一定。首先要看你有多少钱,越贵的面膜可能会让你变得越穷。

其次,贵价面膜通常功效强大,但平价面膜至少也能为肌肤补水,所以使用能满足自己需求的面膜就够了。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247135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