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尚书·舜典》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以诗表达人的思想,以歌、声、律的本性相配合协调,终使“言”能够几近完美的表达,这是一种多么理想的境界,先秦时期的大同思想不过如斯吧。
北宋·周敦颐在《通书·文辞》中又说:“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当中国画这门艺术漫随时代的变迁,由秦汉雄浑衍启,历经魏晋风度的熏染,隋唐诗意的沁润,终于升华孕生出文人画这一独特情志的艺术形式的时候,“文以载道、以画入道、寓意抒怀”便应运而生,并在宋元迎来了一个高峰,异彩纷呈的绽放出一批美丽的意像之花。
自此以后,“交友投分,切磨箴规”并将平日所见、所闻、所思融汇贯通,行文捋思、恬笔绘意、心向往之,已经成为了文人画家们的一种生活状态,一种进取方式,一种处世哲学,一种人生态度。一以贯之,直至如今,不可谓不专守尊诚。
昔年,近代大家齐白石先有著名的衰年变法,而后才画风突变,境界突然。所谓者何,艺术造诣的进阶是需要代价的:时间、毅力、体力、悟性、时事、机缘等等缺一不可。
当代文人画代表人物胡石先生,居帝都繁华而觅幽僻贤雅之处,滤时下浮华于一隅,摒利欲功名于一刃,深居简出,谢绝繁复,律己修德,静读慎思,累年坚持,在文章、书法和绘画领域时有好文与佳作问世,身宽体健、心意豁然,仿如“外在专业精进、内在健康活力”,可谓知行合一。笔者隐隐觉得,这亦或是胡石先生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在做一次自我变法,也许将将起步、也许正在潜行、也许已然蓄势待发而君不知......,请读者朋友们在胡石先生的文章字里行间和作品呼吸摩挲中细细找寻、慢慢意会。此时或许可以用陶渊明的这首诗来表达: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借物兴怀,玩物不丧志。丧志,是人为物玩,是重视于物而轻视于人,见于外者也;不丧志,是物为人用。物为人用则人必轻视于物而重视于物理,是玩其内,以物之性养人之性,所谓物养于人也。养于人,则人受益于物,是物之功。玩于人,珠光宝气,夺彩炫目,而生贪婪之心也,故久之以为害。
和田籽料,肉丰皮润,而自然打理,岁月浸淫,呈斑澜之色,巧宻之状。予尝一枚在手,随性把玩。察其纹理,睹其色相,接其风骨,感其温润。此时,予正画虫,辄动笔墨,觉悟神来,岂非物之于人,人之于物者欤。噫!是玩物不丧志。把玩,必所玩之物为我用,方有实际。不尔,则我为物玩矣。慎之!慎之!
文人画,不特为文人画画之谓。具文人气息,富文化内涵,笔墨含章,意味焕采,越物象之外,以别于院体之状物,狂怪野乱村俗之气之谓也。
诗有别裁,非关学也。画亦有别裁,亦非关学也。龙溪当思之。梵高与高更信中有言:“……向日葵是我的了”。一普通植物,何兴遇梵高为知音,而梵高与此植,何期幻化出创作的激情与火焔。盖画家于物,无论贵贱,情之所钟,性之使然。
人问书画之真伪鉴别,予反问:见过伟大领袖否?答:未。予再反问:影像呢?答:当然。予起身逗歩笑之曰:请与演员对号,真伪便知矣。问者拊掌。
建国初期,民国衣钵,流风续韵。文革时代,一统江山,大扺红光亮。开放时代,重技轻文,以法乱道。变革时期,质沿古意,文变今情。此七十年之中国画发展状况也。
文 / 胡 石
胡石,别署龙溪山人,五七年生,右军故里人。尝就职于临沂画院,受聘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追文人画,参与“新文人画”系列活动。二O一七年退职,现居京郊小筑。
责编 / 杨公白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242384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