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童年记忆之抓知了

美妆资讯
童年记忆之抓知了
2023-08-05

童年记忆之抓知了

皖北的乡下,有一种昆虫,当地叫扒拉猴,又叫蝶拉子,也就是最近几年广为人知的被吃货们所津津乐道的学名为蝉的知了。

蝉又叫知了,别名很多,比如知了龟、知了猴,大嘟了等,而且,每个地方叫的方言又有所不同。其实,严格来说,我们平时所吃的实际上应该算作是蝉还没有脱壳的幼虫或者刚脱壳的幼蝉,真正会飞了的蝉是不好吃的,也没有多少人会去吃的。

麦收过后,几场暴雨一过,土质变得更为松软,似乎也惊醒了沉睡在地下的蝉,舒展舒展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开始争先恐后地钻出洞口,一睹外面的世界,一展自己美妙的歌喉,也借以发泄自己多年被困顿地下的痛苦。

而且,它们也很会选择时机。白天几乎是看不到的,多集中在傍晚到上半夜时间段内,以便还能够留下充足的时间去寻找合适的树木,然后才能一点点地去壳蜕变,也就是蝉蜕。整个过程大概会持续一到两个小时,蜕壳之后的幼虫还是十分虚弱不堪的,还是不会飞的,还需要三四个小时让翅膀变硬,让身体变得更为强壮,待到黎明时分,太阳出来前后,鸟类出来觅食之前,基本上就都能展翅高飞了。

而有些蜕壳晚的,就只能默默祈祷不要被人类或鸟类发现了;更有些没有选准时间,出洞特别晚的,往往会急不可耐地进行蜕壳,其结果却是大为不妙,多数会蜕壳不成功,翅膀变形缠在蝉蜕上,结局就是要么被抓,要么等死。

傍晚时分,大人孩子纷纷出动,而孩子们往往是最为积极的,甚至都顾不得吃晚饭,带上手电筒,拿上一根细长的竹竿,外加一个大玻璃瓶或塑料袋就急不可耐地出发了。家里有果园的,会早早地在树干上面缠上一层一扎宽的塑料胶带,知了猴爬不过去,多半就会聚集在胶带附近,一个小时左右收一次就可以了;家里没有果园的,就会满村子地转悠,按照自己踅摸好的路线,一遍又一遍地来回查看;而老年人或妇人,多半不会走远,就在自家的房前屋后,菜园的篱笆边上走走看看,有时也会收获颇多。

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家后,把所有的战利品清点一番,放入大铁盆中来回清洗干净,再放入一点点的水泡着,等着第二天清晨,有专门的购货商进村收购,免不了又是一分两分地讨价还价,运气好的话,一晚上的收获可以赚个三五块钱,对我们孩子来说也算一笔巨款了,所以,经常是紧紧地攥着钱一路跑回家,兄妹几个翻来覆去地数上好几遍,当然,最终还是会被母亲以各种理由骗个精光。有些抓得比较多的,不舍得卖得太便宜,就早早地起床,骑上自行车去集市上去卖,可以说,在当时来讲,也算一份不错的收入吧。

如果有时没有人收购,或者没有卖掉,就只有自己吃了。知了猴清洗干净,可煎炒,可油炸,鉴于当时油比较贵重,多数就在大锅里抹上一层猪油,反复地煸炒,再放入点盐,一样美味可口,而且还可以存放很久。

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要说美味,其实还是刚蜕壳的幼蝉,只是一来收购商不收,二来幼蝉比较难捉,要等到凌晨时分,而且,要蜕壳的知了猴多数已经爬到高高的树杈之上。

二伯家的堂哥,比我大不了几岁,学习成绩不好,却是最为心灵手巧,所以,很多时候,甚至一整个夏天,多是跟着他屁股后面抓鱼摸虾,掏鸟窝,摘野果等,当然,更少不了抓知了,而且,我们白天也可以抓。

村子里杨树、柳树、果树的四周,稀稀疏疏的多是些知了猴爬出来的小孔洞,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的比较密集,有的还比较稀疏。如果白天实在无事可干,我们俩就会拿着塑料桶和平铲刀,把树的周边清理干净,如果距离河边近的,就浇点水,很快的,就会露出一些小的孔洞,知了猴耐不住水的浸泡,就会爬到洞口。慢慢地把洞口弄得大一点,用一根小的枝条不断挑弄,知了猴就会紧紧抓着枝条不放,轻轻一提,一只知了猴就到手了。

很多时候没有水,我们就会在较少孔洞的周边,用平铲刀轻轻地刮掉两三厘米的土层,因为季节到了,知了猴都成熟了,它们往往都会提前把洞口挖到距离地面很近的距离,等到时机成熟就会很快地破土而出,化茧成蝉。而且,多数比较密集,所以,很快就会发现周边又多了很多的孔洞,如法炮制,也可以收获很多。

有时候,会发现个别比较小的宛如花生米大小的知了猴,我们就会视若珍宝,就会在晚上专门把它放在树杈上,用透气的塑料袋包裹起来,等待第二天蜕壳成蝉,我们都叫它为金蝉,想必金蝉脱壳也与此有关吧。这种蝉并不是浑身深褐色,而是褐色中夹杂散发着一种亮闪闪的颜色,尤其是刚蜕变出壳之时,宛如蝴蝶一般,特别漂亮,而且,叫声特别清脆好听,不似普通的蝉鸣那么刺耳。

中午时分,燥热难耐,大人们多半会午睡,我和堂哥睡不着,就会去粘知了。粘知了可是一个技术活,很考验人的耐心,我们一般多会提早准备好大小粗细合适的竹竿,竹竿的上面,还要用细铁丝缠一根更为细小的竹枝条,如果还嫌不够细,就会直接缠绕一根自己刮干净的细竹签。偷偷地拿一点新鲜小麦磨成的面粉,和成团,慢慢在水里揉搓成面筋,此时的面筋粘性十足,拿一点缠在细枝条顶端,就可以用来粘知了了,现在,据说都有专门的粘知了的胶条了,也不知真假。

之所以放在中午,其实也是有讲究的,这时候气温最高,知了也不太愿意飞来飞去,相对而言也不太警觉,很多就静静地趴在树杈上一动不动。蹑手蹑脚地靠近,慢慢地伸出手中的竹竿,一点点地从知了的尾部伸过去,面团一旦贴上知了的翅膀,基本上就跑不掉了,有时候位置过高、面筋干燥或者竹枝条抖动厉害碰到知了一边的翅膀,可能就会被知了挣脱跑掉。

其实,还有一种比较高效的办法,估计现在会有很多人不太知晓或者感觉不可思议了,当然,这还需要大人的支持与协助才行,而且,成年的蝉并没有多少人去吃,多是小孩子抓着玩或者喂养鸭子用的,当然,现在的用处就多了。一般我们会选择在河边的不是特别粗的柳树,傍晚时分提前观察好哪些柳树上面的蝉比较多,比较集中,待天完全黑下来,挎上一粪绺子(当地一种能够斜着挎的柳条筐)的柴火,在柳树下生上一堆火,火越旺越好,待火烧的差不多的时候,几个人抱住树干,合力摇晃,随着摇摆的幅度越来越大,除了极个别的蝉会吱呀一声胡乱飞跑了之外,绝大部分会噼里啪啦地掉在地上而任由我们捡拾。如果顺利的话,一两个小时就会抓上很多。

据说,现在的知了很贵,甚至于想买也买不到,而对于童年的我们而言,抓知了多数则是纯粹地玩罢了。可以说,在乡下的孩子,尤其是八九十年代之前的孩子,某种程度上是幸福的、快乐的,尽管物质上可能是贫乏的、困苦的,但是,至少,精神上是富足的、自由的、无所负担的,就是那样放松身心,无所顾忌,无所畏惧。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227299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