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长久的坚持都是一种聪明的投资
最容易被忽视的“第二张脸”
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
谁不爱美,谁不爱“冻龄肌”
保养护肤,我们在脸上花的心思还真不少
都说手是人的“第二张”脸
但是,却少有人注意手的护理
很多人像环环一样的
也只有到了秋冬季节
手部感觉到干燥了才会想起需要涂点护手霜
人的大部分劳动都是靠手来做
什么洗衣做饭家务
各种脏活累活都是我们的双手在默默付出
就算你平时不需要做家务
你每天洗手,每天的风吹日晒还有紫外线,
你的手也抵挡不了这些“摧残”
保湿防晒精华脸上涂八层
手上随便抹点剩下的
看心情涂涂护手霜
你最忽视的手部皮肤其实比脸更加脆弱
手部皮肤是最先开始衰老的
为什么手比脸老的更快
第一,和脸一样,随着岁月的流逝,手上的皮肤表层会慢慢变薄,手上的脂肪也随之减少,这样手上皮肤就会容易形成皱纹(不是脸上才会长皱纹的,手上也会的哦)
第二,和洗脸比起来,洗手真的是太频繁了。每次洗手,保护皮肤的有益油脂都会流失,也就造成手部皮肤老的快。正常每天洗两次脸,而洗手一天少说也十次吧,上厕所洗手,吃饭洗手,更别说还有洗衣服洗碗的。还有像环环这种有点手部洁癖的,碰点什么东西都觉得手脏了,需要洗洗。
第三,来自紫外线的伤害。紫外线会造成皮肤老化,大家都知道脸上要注意防紫外线,要涂防晒,戴帽子,但是很少人注意手部的紫外线预防。
和脸比起来,简单来说就是:做的更多,被呵护的却更少,所以老的更快。
脸部有各种护肤化妆品可以修饰遮挡
脸部的医美手段也算是比较成熟的
但是手部皮肤一旦老化变丑
就很难恢复
所以,手部护理重视起来
这些手部护理细节get起来
01少接触水,手套戴起来
手潮湿的次数越多,肌肤的屏障功能就越弱,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避免过度洗手。当然也不是叫大家不要洗手,可以不要让手“亲自”接触水的,比如像做家务的时候,最好都带上橡胶手套,减少手部皮肤的伤害。
02洗手以后要立即擦手
这点和脸上的护理是一样的,皮肤上的水如果放任让其自己干掉(蒸发),是会把角质层的水分一起带走的,反而会引起皮肤的干燥。手部的皮肤也是一样的,洗手以后,要立即用毛巾或纸巾把手擦干。
03少用肥皂、洗手液
碱性的肥皂虽然具有很强的清洁力,但容易过度去除皮肤的天然油脂,会使皮肤进一步变得干燥紧绷。除非是内含护肤成分,如椰子油和乳木果油的肥皂,否则还是少用为妙,平时洗手用更多选择用清水,如果为了抗菌而不得不用,用完后一定记得涂抹护手霜。
04护手霜,防晒霜备起来
每天给脸护肤的同时,别忘记了手部护理也要做,除了早晚涂护手霜以外,包里也要常备护手霜,任何感觉手干燥的时候就涂涂,甚至洗完手以后就涂点护手霜
有条件的最好手部也涂防晒霜,毕竟手部很容易受到阳光折射,特别是有骑自行车或经常开车的更需要涂抹防晒霜。
护手霜你真的会涂吗
手指之间,指甲周围,手腕......
这些部位你都涂到了吗
护手霜的正确涂法
①取直径为1.5㎝的圆形大小的护手霜,轻轻地用双手手背抹开。接着用一只手轻轻握住另一只手的手背,并用大拇指的指腹在手背上画圈般的摩挲,将护手霜抹均匀。
②用一只手的食指和大拇指夹住另外一只手的手指两侧,从指尖摩挲到根部。
③用一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夹住另外一只手的手指,在用大拇指的指腹一边画圈一边从根部摩挲到之间,将护手霜抹均匀。按照相同步骤涂抹其他手指。
④用一只手的大拇指指腹画圈般地摩挲另一只手的整个手掌,将护手霜抹均匀。接着再摩挲整个手腕部位,将护手霜抹均匀,按照相同步骤为另外一只手涂抹护手霜
涂抹重点:每个部位都要抹均匀,手背,手指,手掌,手腕全部都要涂抹到。
护手霜怎么选,看这里!
1保湿成分很重要
护手霜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给手部皮肤保湿,改善皮肤干燥问题。
建议选用含有甘油、绵羊油、凡士林(矿脂)、橄榄油、乳木果油等成分的护手霜,起到滋润皮肤 + 保湿,缓和皮肤干燥的作用。
2不选择含有酒精的
长期使用添加酒精的护手霜会让手部皮肤更加干燥,这样就需要涂抹更多的护手霜,恶性循环不说还麻烦。
3不必太介意含有香精
含不含香精其实不会影响护手霜的功效,主要还是看个人对于味道的喜好,像环环对味道比较敏感,就不喜欢味道太香的护手霜(哈哈,闻着就头晕),但是如果容易过敏的人最好要仔细看看护手霜的成分,避免过敏。
环环推荐护手霜
凡士林倍护护甲润手霜
优点:滋润度高,不含酒精,价格实惠
缺点:手感有点油(看个人需求选择)
资生堂尿素护手霜
优点:滋润度高,不含酒精
缺点:手感有点油(看个人需求选择)
德国小甘菊护手霜
优点:滋润度高,容易吸收,不含酒精
百雀羚三生花护手霜
滋润度高,含有硅油等轻油脂,较容易吸收
纤纤玉手谁都想拥有
有付出才有收获
好好在手上花心思吧
别再让你的手出卖你的年纪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211779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