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线下嘉宾认为,专营店在经营管理上还有很大空间,当务之急并不是“互联网+”,而是回归整个零售的本质,开好每一家店;线上嘉宾则认为,互联网是大的趋势,“+”是指要找到一种方式让线上和线下融合
文/品观网 陈攀
5月18日,由上海CBE主办、品观传媒战略支持的2015中国化妆品零售业大会在上海举行。上午会议的最后一项是主题为“新消费形势下的机遇与挑战”的专题论坛。
此次论坛,由央视名嘴樊登担任主持,参与讨论的嘉宾有山东恒美化妆品连锁总经理孙锡财、广西怡亚通大泽深度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聂峰辉、京东个护化妆采销部负责人马峥、上海丽人丽妆化妆品有限公司CEO黄韬。
孙锡财认为,作为专营店系统,特别是中小零售店,在店铺的经营管理上有很大空间,当务之急并不是“互联网+”,而是回归整个零售的本质,开好每一家店,管理好每一个员工、服务好每一位顾客,做到压缩成本、控制费用、提高效率,在做好这些的前提下考虑“互联网+”。
作为传统渠道的代表,聂峰辉也表示,从互联网到“互联网+”,是指互联网出现了问题,互联网需要“+”其他的东西,来继续维持它的发展,也就是线上与线下的结合。他也希望在全国范围内,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实现融合。
作为互联网行业代表,马峥则认为,互联网是大的趋势,而这个“+”,是指要找到一种方式,能够让线上和线下进行融合。互联网的独到之处在于没有地域的局限性和货品多样性的限制,互联网对用户的获取和数据的分析有明显优势。马峥还透露,京东化妆品部门在2009年成立时销售额大概是一两千万,今年估计要超过百亿。
黄韬表示,人类每一种通讯方式的出现,都会利用其买东西,邮寄购物、电话销售、电视购物,但只有互联网现在出现了“+”,这是指一种颠覆性的改变。目前最激进的看法是,到2022年,电商能够占到品牌销售的一半,保守一点的是到2025年,这是看得见的趋势。
以下是论坛对话实录:
樊登:现在90后开始成为消费主体,这些孩子从小就拿着手机玩,作为线下企业有没有压力?
孙锡财:肯定是有压力的。
樊登:怎么办呢?
孙锡财:85后、90后消费者以后会成为我们的主力消费群,很多人都在讲传统渠道要适应85后、90后,但是这之后还有00后,我们还是不是还要变?我们能不能抓住他们的共同点?
我们知道他们对服务的需求不会改变,可能80后、90后、00后对服务的价值认同高于60后和70后,线下能不能把这种服务体验做到极致,这是重点。
另外,我们总说要适应85后、90后、00后,那我们的特色是什么?我们恒美做彩妆,其实我们彩妆做好了,85后、90后自然就来了,因为他们对彩妆的需求,是线上目前为止没有办法做到的,我们没有刻意适应90后,但90后的消费者也挺多。
我觉得不要适应谁,我们要做出我们的特点吸引消费者,而不是附和他们。
马峥:首先,我认为在对于消费者的吸引中,服务是重要的环节。
一方面是产品,线下有体验,这是一种服务。另一方面,对于线上的企业来讲,找到符合90后消费者的营销方式,也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服务。
比如说目前京东和腾讯战略合作之后,我们有微信入口,有互动的营销模式,消费者购物不光只是大促,同时会在朋友圈里有分享、互动,所以我觉得这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服务。
聂峰辉:目前,传统行业肯定有很纠结和担心的地方。5年前网络的声音比较大,因为那时候尽管是快速成长,但是还不成熟,现在传统行业的声音非常大,就是对自己不自信,反而是互联网企业稳坐钓鱼台。
我最担心的不是90后,而是担心他们消费习惯变化之后不再回来了,我们最初到百货店买东西,现在到4S店买东西,并不觉得丢人。现在很多人,到互联网买东西是顺应时尚、东西便宜,尽管很多人买了假货回来。
对于假货,互联网在短时间内真解决不了,因为你是一个平台,京东最早没有假货,因为他直接跟品牌合作,但是后来看到天猫快速成长,也开始建平台,一建平台假货就有了,因为他自己分辨不出来什么是真货假货。
而地面店老板对真货假货一眼就可以看出来,我就是做打假货出身的,如果线上把假货问题处理好,也是一个机会。
黄韬:其实电商跟线下渠道有两个很主要的区别。第一个是销售的品牌有比较大的区别,我们现在销售的品牌经常是前十大品牌,因为这些品牌主要是走百货通路,这些通路的价格相对来说管控得比较好。
我们电商一般上货比别人快,因为我们没有铺货的问题。现在大家会看到大部分国际品牌,比如像美宝莲、兰蔻,他们做新品发布会在天猫做,一般要过几个月你才可以在线下渠道看到这些货。
我们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可能我们花很多钱做了新品发布之后,新品有很大销量,如果这时候新品价格出现混乱,一般做线下生意的人在淘宝还会有C店的,或者有的人同时跟B2C网站供货,在我们做完新品推广之后,立刻有低价产品冲上来,我们基本上就是血本无归。
我们刚开始没有歧视品牌的做法,各种类型的品牌都有合作,慢慢有一些通路的品牌我们真的是赔不起,一轮广告打过来立刻看到C店一大堆,慢慢我们公司只剩下百货通路的品牌了。
第二个区别是时间点,因为我们往往销售比大家提前几个月,我们会倾向尽量选择一些产品推广起来,我们会不停的打时间差。
樊登:慢慢你会发现线上有卖假货的,线下也有的,我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给现场的从业者一个建议。
马峥:刚刚主持人问到“互联网+”,我刚刚提到我的想法是线上线下如何融合,线上有线上的优势,它的优势是跨地域性,品类的多样性,包括送货等各方面的便利性,线下也有优势,就是面对面的体验。
我觉得接下来如何把我们的优势发挥出来,如何借鉴对方的优势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想到的是线上企业和线下进行O2O的尝试,比如我做彩妆类的产品,我在线上可以有非常丰富的货源,快速的物流配送,线下有美妆师教消费者使用,如何教消费者彩妆的知识,这些方面未来我们会有很深的合作空间。
聂峰辉:我从大处着手讲,在互联网方面,首先,只要做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假货的困扰不好解决。最初把网络当作是增量出来的品牌,开始培育的时候也给了很多力量,但是现在经过常规化之后,谁也赔不起。
对于传统渠道,一个最大的威胁是消费者黏性,只有消费者进来才能体验,实际上有很多可以给消费者体验的。这两年我一直力挺CS店,在这个社会想饿死也挺难的。
第二个是思维的方式,实际上很多年轻人超越老革命,不是说年轻人资金比我们雄厚,人脉比我们雄厚,而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已经超越了我们,而我们却没有办法做这件事情。
如何在思维方式上做这个事,对于CS店铺就要有一个所谓的捷径,互联网可以+,CS店也可以+,最后要跟消费者连接,一定要通过和终端结合,能够实现和谐的问题。
对于CS店,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我们很多人走在成功的路上,但如果你速度太慢,可能已经在半路被人劫杀了,所以我们就要利用“互联网+”。
对于我们怡亚通大泽来讲,现在在各地已经不找第一了,他找的是有想法、有勇气的人,能跟CS店产生连接的人,把实体店搞一个大的网络平台,有上百万的品种直接放在终端上,这样你只要有几千个品种,就可以有几百万规模的效应。
孙锡财:首先,我们要考虑到我们的优势是什么,线下的优势就是我们跟顾客面对面沟通,给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体验,如果这个做不好,我们“互联网+”就舍本逐末了。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我们把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抛掉,显然不可能。我们怎么认识移动互联网,我个人觉得移动互联网更像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是一个社交的工具。
樊登:很多餐饮业搞得特别花俏,进客特别多,但是问题是难吃,所以把自己的基本功做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黄韬:纯粹的网上消费者概念已经不成立了,因为现在绝大部分消费者同时在线上线下消费,随着线上线下融合度越来越高,线上线下将来一定有很多可以结合的点。
按照渠道政策,我们要铺货给下面的店,比如搞O2O的方式,你放一个IPAD在我们这里,我给你下单,你给我提成。
包括海淘,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必须要从自贸区发货,只能邮寄来,很多连锁店看到这样的方式特别火,但是没有办法在原来的业态解决这样的问题。
我觉得蛮多人都在思考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我们线下店的优势就是我们有体验,比如在线上买了彩妆,我们可以让他到线下店免费化妆。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199211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