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小红心大赏:头部品牌一直充值一直爽

美妆资讯
小红心大赏:头部品牌一直充值一直爽

小红书的商业化加快了动作。

5月10日,小红书发布「品牌合作人平台升级说明」。一天之内,原来近2万多名品牌合作人砍到五千人。

昨天,小红书又在黄浦江边召开了「小红心发布会」,推出一款名为小红心大赏的榜单评级产品。

中国版@cosme大赏

世界上的套路都是相似的。

日本最大的美妆网站@cosme自1999年成立至今,沉淀了大量产品数据和真实的用户评价数据,后来每年12月推出一次@cosme美妆大赏,年年在江湖上掀起腥风血雨。

获得综合第一位、殿堂赏被代购买到疯狂断货,至今仍然记得被IPSA流金水、Albion渗透乳、canmake腮红支配的恐惧。

人称“抢钱风向标”,毫不过分。

小红心大赏跟@cosme非常像。

每年定期推出榜单,@cosme是一年一次,小红心是半年一次。

分类别榜和综合榜。

都号称来自于每个真实用户的使用感觉数据。

如果小红心大赏能出圈,也就是说连你去丝芙兰/屈臣氏,都会有BA拦着告诉你这款是今年的小红心眼线笔大赏第一名,那么榜单的商业价值不言而喻。

当然前提是,小红书想用这个榜单获取商业利益。

榜单真的公平吗?

小红书创始人瞿芳始终强调:坚守用户价值,以“一人一票,每票同权“为原则。

来看下小红心大赏页面的测评机制:

1.测评商品选择:选择用户关心且热度较高的商品;

2.出品人筛选:选择了解且购买过待测评商品的用户;

3.测评指标确定:选取用户最关心的指标;

4.问卷发送:无人工干预的多维度测评;

5.榜单产出:多维度的综合排序。

甚至还强调,引入了安永华明会计事务所统计执行,品牌与测评者无利益关系。

然而出于好奇,我还是不怕死地研究了几款商品,事实证明,认真你就赢了。

化妆水榜之谜

在化妆水榜上,第1名是德国O家纯露,第7名是海蓝之谜精粹液。由于我对海蓝之谜精粹液有爱的滤镜,有几个疑问:

1:海蓝之谜单品关联的笔记仅有5篇,相比其他品牌动辄几百几千篇,是否有样本太小之嫌?

2:精粹液的5篇笔记里,有2篇都来自于代购,这和用户亲身购买和真实感觉是否相悖?

3:精粹液的5篇笔记里,有3篇在小红书上同样文字描述的不下几十篇,完全就是搬运抄袭,这种也能邀请做测评?

片状面膜之谜

整个页面最显眼排名第一的,就是Demaroller保湿面膜,点开介绍看最大的推荐理由是“美人鱼林允推荐”,众所周知,林允在小红书营销狂魔界的地位如日中天,所以这个品牌以及面膜榜单,容我也打个问号?

提拉紧致仪之谜

提拉紧致仪器榜单第2名的雅萌BLOOM,不巧之前我玩小红书的时候正好遇到了BLOOM的霸榜营销,那几天不管怎么刷信息流,都会在前两页刷到。

但是我家有Silk’n,不想再对其他仪器产生感情,所以也没有点击带来推荐的说法。

更奇妙的是,作为一款抗老仪器,它是5月初才在中国上市的,通常需要使用至少28才能见效,榜单发布这天才5月27日,你说巧不巧?

头部品牌更网红

随着小红书构筑了品牌合作人体系,圈住了绝大部分MCN机构和KOL;完善了品牌商城入驻,圈住了绝大部分C端品牌;现在又推出了小红心榜单,进一步安排上了爆款购物清单。

安静地成为大赏第一名霸榜半年,比一场场用吆喝赚眼球的直播购物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小红书上品牌营销的未来形势会如何?

我的猜测是头部品牌更加网红。

随着小红书流量的分发侧重,有钱的甲方爸爸可以获得更多的站内流量,更多流量带来更多的使用心得和测评机会。

二八法则再次验证,一直充值一直爽。

无论是曝光还是口碑,头部品牌会越来越头部。

而这是否意味着中小品牌没有机会了呢?

中小品牌的契机

那么中小品牌的契机在哪里?

随着商业化加剧,小红书的官方分配流量对于预算低的初创品牌而言,的确更难获取。

品牌做小红书投放通常面临几个问题:品牌合作人报价太贵、转化低、投放几次没有看到明显的品牌效应。

过去广告公司经常强调整合化营销,一个大compain必须包括了微信微博传统媒体等宣传。但随着站内流量越来越贵,分散投放的思维需要改一改了。

思考你的用户在哪里。

流量可以在小红书,也可以在B站,快手,抖音,火山,微信社群,拼多多……

是00后去B站找。

是90后女性群体当然优选小红书。

卖山东大樱桃天津大煎饼可以去快手和拼多多寻找机会。

树立B端品牌形象传统媒体更好。

举例子看,200万营销预算,分配到多个平台营销一个产品,首先能否找到每个平台性价比高的KOL就是个问号,正如网易严选说的:好的KOL不一定贵——可能这边就浪费掉超过一半的营销费用;

其次,每个平台能有多少用户接触到这个产品,可能分散如砂砾;

最后这些零零散散的用户里,还剩多少是你的用户见过你的产品超过三次从而记住了你的品牌?

要固定用户群体和形成品牌效应,更重要的是重点投放、精准投放、反复投放。

你面对的不是平台千变万化的规则、起起伏伏的流量,而是不变的你的核心用户群体。

只跟随你的用户路径,而不是产品的流行路径。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189248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