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宅家一个月,西安女娃在美食上的碳水DNA全都现形了

美妆资讯
宅家一个月,西安女娃在美食上的碳水DNA全都现形了
2023-08-05

作者:吃狂

陕光灯(shaanlight)出品

原创作品,禁止转载

西安人朋友圈里集体蒸馍、蒸面皮数量在2020年2月11日达到了峰值。这一刻应该记入历史。

▲凉皮里少不了油泼辣子 图片来源陕光灯/张杰 摄

2020年春节,国人以特殊的方式度过——猫家里,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改变了千百年来国人度过春节的传统方式,当这悠长假期哐当一声突然来到时,除了那些可敬的奋战在抗疫战场的勇士外,大多数人在家里吃吃睡睡就是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就是坚守阵地。

原来,还有战争这么打,那就招呼着吧,多少人因为这十几天的居家生活,彻底放飞自我,放弃对自我身材的管理,这一切,都在神奇的朋友圈可见。

原来我们依然是面肚子,吃面神教教众丰富的西安城市上空,处处飘荡着蒸馍、搓麻食、擀面条气味与声音,一场轰轰烈烈的面食秀在朋友圈拉开帷幕,这一切,没有任何组织机构,参与者完全是自发、原始、本能,需求产生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这样行为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的碳水DNA现形了。

时间大致从大年初五开始,大年初五之前基本是大鱼大肉年饭形式,不是碳水形式。

以下来自本人暗中观察与统计:

1

朋友圈第一名:凉皮

武侠小说里,有江湖兵器排行榜;在朋友圈里也有面食排行榜,蒸面皮如果敢称第二,那别的面食是无论如何不敢称第一的,买不到凉皮怎么办,自己亲手办。

▲这样的凉皮,在朋友圈属于能获得高赞并被求公布制作秘笈的那种 图片来源陕光灯/鸽子 摄

▲爽滑筋道 图片来源陕光灯/鸽子 摄

蒸面皮需要特殊工具,我们叫它:罗罗,这个工具并不是家家都有,在农村自家没有罗罗时可以问邻居借,这个社交法则在城里用处不大,罗罗又不好买。特殊时期突然蒸面皮,家里有老人的,估计早就把罗罗备下了。只要祭出这件法宝,女娃们的凉皮事业就顺利开张,蒸的多了甚至是宏图霸业,称霸朋友圈江湖。

▲这个春节,一罗难求 图片来源陕光灯/鸽子 摄

那没有“罗罗”怎么办,不锈钢盘盘、饼干盒盖盖就是替代品,有条件要蒸面皮,没有条件也要蒸面皮,任谁也不能阻挡西安女娃吃凉皮蒸凉皮的决心。

▲饼干盒盖盖焕发出新的生命 图片来源陕光灯/吃狂 摄

在公元2020年2月5日,微信朋友圈里,女娃们自制凉皮C位出道。我们爱凉皮,凉皮是电,是光,是唯一的想象,试问哪个女娃没有过卖凉皮与开花店的梦想。

▲西安女娃的凉皮,吃出了眉清目秀的感觉 图片来源陕光灯/鸽子 摄

2

朋友圈第二名:各种面条类

我们可以这样分类,以制作手法分类:

1手擀面,这个需要擀面杖这样的工具,2棍棍面、麻食类,不太依仗工具,制作手法可以叫搓,但是制作前期有共同的基础工作:和面、醒面、揉面,然后是擀面或者搓棍棍面或者麻食。

▲油泼棍棍面,要配两碗面汤助消化 图片来源陕光灯/张杰 摄

有人在制作面条时,出了些许状况,亲身经历了关中那个“和面稀了加碗面粉,稠了加碗水的无限循环”的笑话,终于修成正果,弄出了一锅比自己老汉指头还粗的棍棍面,吃起来格外劲道,家里人在饥饿中等待太久,还是吃完了。因为他们知道,没有外卖,饭店也没开门。

▲真棍棍面 图片来源陕光灯/张杰 摄

不过,制面人很快就掌握了擀面搓棍棍面的技术,充分验证了关中人“女大自巧,狗大自”的科学道理。特别是擀面,我也凭借着小时候在厨房看奶奶和面揉面的记忆,依样炮制,一举功成,擀的面挺匀,没有粘连和破洞,也没有使用海量面扑。

▲杨凌蘸水面的精髓在于蘸水 图片来源陕光灯/吃狂 摄

▲武功旗花面还要考验一下刀工 图片来源陕光灯/鸽子 摄

▲油泼臊子干拌,辣子多放 图片来源陕光灯/吃狂 摄

▲一碗葱花酸汤手擀面,解腻神器 图片来源陕光灯/鸽子 摄

在关中早些时候,女子娃不会擀面就是灾难,是难给(嫁)出去的。

朋友圈里一位亲自制作出菠菜面的女娃,在经历了榨汁,和面,擀面、做浇头等一系列复杂工程后感慨,外头面馆一碗菠菜面10元钱实在是太便宜了。

3

朋友圈第三名:

各种馍——蒸馍、花卷、包子、花馍

蒸馍白白胖胖,体型均匀;花卷也是各种样式,穷尽想象力,花馍这样的高级货在朋友圈里被制作出来了,有的像刺猬、有的像花朵、有的像青蛙,眼睛用黑豆,嘴巴是红枣或者芸豆。

▲一号参赛选手——刚上锅的馒头 图片来源陕光灯/张家小妹 摄

▲二号参赛选手——双色花卷 图片来源陕光灯/张家小妹 摄

▲真正的“花”卷 图片来源陕光灯/吃狂 摄

▲憨态可掬,出锅后会不会变形? 图片来源陕光灯/吃狂 摄

▲馍界白富美——蒸蛋糕 图片来源陕光灯/阿敏 摄

以上是春节从大年初五开始至今西安朋友圈食物展前三名,这个排名不接受任何质疑,也不做任何解释。

4

我们西安人,就是爱喋面

快到二月二了。想起以前天热了去理发,我的御用理发师Marry不在,问店长去哪里了,店长回答曰:Marry回去割麦(mei)了。

我想割麦快着,果然不到一周Marry老师割麦归来,果然是女侠好身手,割麦殘活的很。

西安城里生活的女娃老家是很多是关中道上的,从小吃面,自从受过好的教育,有体面工作、有丰厚的薪水、有出色的工作能力、漂亮真诚的处事原则,非常自律,为了保持身材远离了碳水,平时穿MAXmara大衣,常去SKP逛街吃饭,在W酒店喝下午茶,度假发的朋友圈也是小众,没有走大众路线,英文名字不是莫妮卡也不是芭芭拉。

万万想不到,因为疫情居家隔离,这么多时尚女娃一夜间打回原形,变成了:毛蛋、妮妮、菊娃,在居家十几天活生生的上演了一场碳水DNA现形记,她们的遗传基因驱使她们要吃面。

▲面食的各种形态少不了煎饼 图片来源陕光灯/鸽子 摄

▲你们爱的辣条也是用面粉做的 图片来源陕光灯/鸽子 摄

▲关中的炸糖锅要用面粉和面 图片来源陕光灯/阿敏 摄

▲焦香酥脆的油条 图片来源陕光灯/吃狂 摄

▲酸香可口的搅团 图片来源陕光灯/阿敏 摄

……………………

我们西安人,就是爱喋面,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女娃们本来爱美,自律,健身,不吃或少吃碳水的生活习惯彻底被摧毁,祖先遗传给的爱吃面这样碳水的DNA从内到外驱使着,蒸面皮,蒸馍、擀面,不光做的好,还吃的香,吃面就着蒜,咔嚓咔嚓咬着,这是多么真实与美好。

数年来,我一直以为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野生动物,现在才明白,保护野生动物其实是保护我们自己。想起那首张楚的《上苍保佑吃完了饭的人民》,多吃面食,保护自己。

作者:吃狂

陕光灯(shaanlight)出品

原创作品,禁止转载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186486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