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昆明姑娘真牛,中国最早两栖女摄影师,还是巴黎欧莱雅代言人

美妆资讯
昆明姑娘真牛,中国最早两栖女摄影师,还是巴黎欧莱雅代言人

文/钱色子

采访手记:

巴黎欧莱雅天才系列代言人、中国知名水陆两栖摄影师、中国海洋摄影家协会会员、年轻盟年轻群像年度人物、中国户外圈2015&2016最具影响力人物、美国帆船联合会ASA船员、中华艺术金马奖2016金马提名奖。

谁能想到这些殊荣和成就都属于一个出生于1986年的昆明姑娘。

作为国内拥有专业潜水资格最早的女性潜水摄影师,王筱月热衷于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一切美好。对自由的渴望,对美好的追求,对自然的热爱,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她的人生。

2015年巴黎欧莱雅主动找到了王筱月,希望她为欧莱雅旗下的新产品(天才水)代言。与欧莱雅新产品契合的是,王筱月是视觉领域的天才。此时,仅凭一腔热爱,王筱月早已成为声名远扬的国内首席潜水摄影师。

2016年,王筱月又凭借“美国第一届‘深海幽蓝摄影比赛’潜水人像第一名”的获奖作品成功获得了中华艺术金马奖的提名。中华艺术金马奖旨在褒奖在中华艺术领域获得卓越成就的艺术家,只有在国际及大中华地区各艺术门类国家级以上权威比赛及展览中获得最高奖(金奖、第一名、冠军或一等奖)之作品的作者才有资格参与评奖,这一年王筱月正好三十岁。

我问王筱月:“这么多荣耀里,你最看重的是哪一个?”

王筱月说:“我几乎不参加什么比赛,之前的几个奖项都是朋友帮忙报名的。我说我不是很在乎这些你信吗?”

有人说:除了这一生,我们又没有别的时间。能走多远,就走多远。

她说:这样倔强,是因为这些年来,船是自己,灯塔是自己,岸也是自己······

多少人的梦想被岁月搁浅,多少人希望和王筱月一样,可以是海里孑然的鱼,可以是空中孤飞的鸟, 以自己希望的方式老去。

摄影不是简单的扎堆拍照

和王筱月的初次见面是在一次出差中,我们站在世界第一高桥之上,聊了一个小时,随即她答应了我的采访邀约。瘦小的身躯、挑染的发色,一身休闲的打扮,这是王筱月留给我的第一印象。

或许是因为王筱月太年轻、太邻家,我很难将巴黎欧莱雅天才系列代言人、中华艺术金马奖2016金马提名奖、中国知名水陆两栖摄影师、中国户外圈2015&2016最具影响力人物等等标签贴在她身上。

在桥上王筱月给我看了她2016年环球旅行时拍摄的短片,所有的拍摄、剪辑、配乐都是她独立完成的。我看到她追逐黄昏和黎明,踏遍大海和沙漠,享受未知和疯狂。她以梦为马,生命只求兑现当下。某一刻,我像微光里的尘埃,被瞬间照亮,这是我采访的初衷。

见面第一天我们并没有说上话,我从旁人口中得知,王筱月是一名专业摄影师。不像我脑海里的那些高端器材玩家,她简单到不禁让我产生了一丝怀疑。第二天在桥上,她指着桥对面的山和乡民说:“昨天我看到那里有个亭子,是个不错的机位,你能送我上去吗?”,而我选择和大家一起站在桥下拍摄,突然我开始期待看到她的作品。

后来王筱月告诉我:“我不喜欢和其他摄影师扎堆,游客扎堆的景点,我一定不会出现。就算是去景区,一般都会在景区周围找没人的地方,安安静静的自己拍照。所以我拍的照片的视角和审美会和别人不一样,但是自己欣赏就好了。”她还说:“拍照的我像白羊座,修片的我像处女座。”

白羊座女生豪放率真,富有强大的想象力,热情勇敢,女汉子味十足。勇往直前,是她们最大的特点。这些特质在王筱月拍照时尤为明显。因为路况的限制,王筱月并没能如愿的上到桥对面的山顶,于是她找到乡民家里,爬上屋顶,一待就是一早上。我只记得那天我穿着羽绒服都能感到丝丝寒意,更何况她站在毫无遮挡的屋顶。

国内最早的女性潜水摄影师

小学二三年级,王筱月就把爸爸的相机玩了个遍,所有的胶卷都被她用来拍摄景物。后来她依靠一部获奖短片敲开了北京电影学院的大门,所学的专业并不是摄影摄像,而是电影技术。但是因为热爱,王筱月从未放弃过摄影。大二的时候,一个玩摄影的朋友邀请她有偿的拍摄了一场国际性质的斯诺克赛事,这是她靠摄影赚到的第一笔钱。她说:“我从小到大都是在玩,不管做什么都是和玩有关,我喜欢玩什么就去做什么。” 此后她还学会了冰球、滑翔伞、滑雪、冲浪及帆船,这些都只是单纯的因为她喜欢。

而对于海洋的热望同样始于童年。出生于昆明的王筱月, 16岁生日的时候跑到普吉岛尝试了人生第一次潜水(深潜)。她喜欢摄影,她热爱海洋。王筱月顺着自己爱玩的本性,把潜水和摄影结合在了一起,这是她的初心。

2008年那会儿,国内几乎没有女性的潜水摄影师,数得上名字的十个潜水摄影师还都是男性,她依然义无反顾的踏上了这条路,跑去报考了专业的潜水执照。由此她成为了国内拥有专业潜水资格最早的女性潜水摄影师。

起初父亲对于王筱月从事潜水摄影是非常反对的,毕竟对于任何人来说潜水都是一项具有危险性的运动。在王筱月的坚持下,父亲想了个折中的办法,他说要不你给我做道选择题,把你喜欢的都列出来,我从中选择。翼装飞行或潜水,是王筱月给出的答案。在网上查询了翼装飞行的百科后,父亲无奈的说那你还是潜水吧。

这两年,王筱月穿行于世界各地,飞行次数超105次,总行程超195677公里,一年留在昆明的时间不过40天,可是父母对此从未抱怨过。王筱月说:“爸爸从小就给予我充分的自由,放任我去做任何事情,他只是关心我的安全。”王筱月的自由源于内心的勇往。她像海上的泡沫,沉溺于大海的宽广。她像随风的沙砾,留恋于沙漠的无垠。

保护海洋是与生俱来的使命

有一次王筱月在东非潜水,住的是船宿,潜入湛蓝的大海却看不到一条鱼。失落之际,船长对王筱月说明天我下去帮你们喊鱼吧。王筱月心想你就吹牛吧,鱼是你家的吗?你一喊就来?所有人都没把船长的话当会事。

第二天船长下海后,一个鱼球就围了过来,各种大鱼小鱼团团围住船长,就像他家养的狗一样。王筱月正准备拍照的时候,远远的看到一条远洋白鳍鲨朝他们游了过来。远洋白鳍鲨是一种快要灭绝的鲨鱼。在众多的鲨鱼品种中,当属远洋白鳍鲨和大白鲨最具有攻击性,而远洋白鳍鲨的顽皮程度更胜于大白鲨。远洋白鳍鲨喜欢逗弄人,却又是个近视眼。只要是浮于它之上面的物体,它都要去撕咬,因为它认为那是食物。浮于它之下的物体相对是安全的,它会认为那是同类或者比它大的生物。

王筱月在远洋白鳍鲨之下,看到它裹挟着鱼团向船长游了过去,渐渐的船长周身的鱼团和远洋白鳍鲨携来的鱼团融合在了一起,所有的鱼都围着船长转。王筱月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连一张照片也没拍下。

后来船长说起了自己的故事。船长出生在一个小渔村,因为过度捕捞,失去生计来源的年轻人选择远走他乡,甚至有一些人在打工中失踪。好多人都觉得这是大海给他们的惩罚,他们应该赎罪。爷爷经常这样教导他,他从小就有保护大海的意识,为父辈还债。

他当上船长后,信奉海神能保佑他,鱼是他的伙伴和家人,能在大海上陪伴着他。他从小就没吃过鱼,在船上都是吃面包、蔬菜和鸡肉,自己吃一口,还会扔一些到海里喂鱼,同时还对鱼念叨上几句。船长说鱼是很聪明的,能感应到人的气场,闻出人的气味。

从此王筱月再也没吃过海鲜,她说:“除非是世界末日的那一天,否者我不会再吃海鲜。包括牛羊肉,我也会尽量少吃,因为养殖业会污染海洋和湖泊,畜牧业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或许你认为那只是别人的故事,并不足以让人下定决心做些什么改变。而对于王筱月来说,这更是与生俱来的使命。从有记忆开始王筱月就做着一个关于世界末日的噩梦。荒无人烟的沙滩,茕茕孑立的灯塔,不寒而栗的尸骸,满目尽是海啸过后的疮痍。这是梦魇,更是警示。庆幸是的,多年后她带着自己的梦想,无限的融入这片湛蓝,爱它,更要保护它。

被台风重建的人生

王筱月喜欢以一个过客的身份,从全世界路过,聆听别人的故事,续写自己的故事。她说:“每个地方遇到的人不一样,听到的故事不一样,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带给了我不同的感动。”

2014年,王筱月在海南和朋友合作开工作室,投入了几十万。装修好的第一天,威马逊登陆了海南。威马逊意为雷神,是40年难遇的超强台风,它的破坏力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这场劫难让很多海南人至今仍然难以释怀,王筱月的工作室自然也难幸免。

工作室建在一个旧工厂里,因为要做水下摄影,王筱月还专门设计了一个游泳池。泳池深3米,所以工作室的围墙足足建了8米那么高,可是8米的围墙也经不住威马逊的轻抚,到最后只剩下一汪泳池,所有的努力付之一炬。

王筱月和朋友们跨坐在残破的墙头上,自嘲到我们可能需要一点二胡的背景音乐。此时正好一个朋友打电话过来,朋友问要去救灾吗?当时文昌是受灾最严重的地方,好多村子车也开不到,物质也到不了。

王筱月想了一下,反正也叫不到工人,与其蹲在这大眼瞪小眼,不如去救灾。他们索性把工作室的烂摊子一扔,转身数了数钱包里的钱,看了看账户上的余额,全部拿出来捐了,买了米和油就去了文昌。

被风掀翻的汽车、被水翕没的道路、被气流打乱的电线,灾难就这样笔挺挺地躺在他们的面前。那一张张惊恐的面庞,拽得人心生疼。在文昌市锦山镇,他们直接把大货车开进村子的住家前,清点式地发放物资,五保户、低保户及全屋倒塌户是重点关照对象。

在这次台风中他们也一样损失惨重,但他们都很坚强。今天救别人,明天救自己。王筱月回忆道:“救灾之后我们都不难过了,别人家都没了,我只是工作室没了,算什么呢。”休整了一年半后,王筱月离开了海南,这是她停留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她只是觉得一切都要善始善终,不遗憾也不惋惜。

威马逊摧毁了工作室,却重建了王筱月的人生。此后面对质疑,面对嘲笑,面对得失,她选择释怀。“威马逊之后我豁然开朗,我不缺什么东西,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已经很满足了。开始的时候我还会在意客户质疑我的装备,后来想通了,你爱的是我的照片,不应该是器材。不了解我的人,我不在意,甚至不接单。了解我的人,我们不仅是商客关系,更能成为好友。”王筱月如是说。

我想起了初次见面时,她拿着一台普通的单反,我也曾产生过这样的质疑。她说:“我不会盲目的追新,我的器材都很简单,如果不是拍商业片,拍自己喜欢的东西,一台卡片机就行了。”

采访完的第二天,王筱月就去重庆了,之前她在重庆的滑翔伞课程还没学完,随后她又去贵阳走了一趟探洞之旅。她从来不给自己定目标,能走多远就走多远,或许有一天她会选一个地方生活一段时间,她说只要有山有海有沙漠就行。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172444613.html